「小木偶」的童話故事,你聽過吧?
那你知道「小木偶的改編故事」可以為你帶來大大的啟發嗎?
請你試想一下,有一個小班制的分享會
你就坐在台下,身處其中。而台上的講師出了一道這樣的題:
有一個小木偶,如果他說謊,鼻子就會變長;如果他誠實,鼻子就會變短
請問──當小木偶說:「我的鼻子要變長了唷!」──他的鼻子是變長還是變短?
請在看完題目後,三分鐘內決定好你的答案。
(如果親臨現場,講師定會控制時間、看大家反應,因此思考時間不可能太長)
當時,我就是台下的參與者之一
講師用這道題為當天的分享會做了開場
我聽完題目後,飛快地轉動我的大腦,並給出一個我覺得萬無一失的答案
只見講師對我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麼
我以為是講師還不想公佈答案,或許是想讓其他人再想一想?
突然有一道聲音傳出,他說「這個題目一開始就是錯的!」
我沒忍住,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講師可是我曾經的同事(講師本業也是健身教練)
以他的能力、再以他的主場,他怎麼會出錯誤題目呢!
這時,講師眼睛一亮,掃視大家:「有人跟他一樣答案嗎?還是有其他答案呢?」
好了,公佈正解──是的,題目一開始就是錯的!
……我的大腦被五雷轟頂
.
.
.
正解,令我太震憾了!
在震憾教育後,啟發性的思緒如潮水般大量湧入我的大腦……
一、不要被權威影響思考
在講師的主場裡,我們聽眾本能性地就會賦予講師一定的地位
這樣的預設立場,蒙蔽了看清真相的雙眼,也使我們脫離了「人間清醒」的思考模式
回到根本來說,「講師」就是一個人
他有人性、他會犯錯,這都是有可能的
並且這場分享會的講師,他還是「故意」犯錯
稍有不慎,我們就帶著慣性思維被牽著走了
當我們把格局再放大,並且套用這場體驗所穫得的啟發
你會發現,我們總是不自覺地靠向權威、信任權威
總是假設「權威就是對的」而少了更多的求證及思考
即使我們理智上知道「要對權威有所保留」
但我們仍會不時粗心地,跟著權威製造的思想流而波動
這樣的「疏失」很容易將我們自己置於風險中
「防人之心不可無」你並不知道眼前這位權威是善是惡
也不知道他是真是假──或許他沒有真實力,形象全靠包裝與行銷?
除非你與對方同產業,不然你也很難有個度量衡去知道對方的專業程度
因此,這則故事給我的第一個啟發,就是「警愓」
#大膽信任 #小心求證
二、意識框架,破除框架
在講師出的題目中,除了他有意在出題上犯錯之外
我也犯了一個錯──我將思考點停留在「變長還是變短?」
我忘了進一步去追溯問題的源頭,忘了跳脫問題來看清問題
所謂「因果關係」
這個問題的發展,是有時間軸的
而它的起始點,就是那道題目──「題目」是個框架(思考才是後續動作)
我們不自覺地落入框架中,並在框架裡兜圈圈
對於這一切,我們卻渾然不知
即使有人清醒地提出了真正的問題
也沒有被眾人接受(如同我那一聲禁不住的恥笑……)
直到講師公佈正解,大家才恍然大悟(如同第一點所說,我們仍受權威影響)
「破框、破框」是現世代高聲呼喊的精神口號
也是思維成長的一大要事
我們受制於多少的慣性思維、多少的傳統觀念而不自知?
「想法,會影響做法」
我們帶著那些不適合現況的價值觀,推進了多少不如預期的事情?
然而,如果我們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哪些框架桎梏
那我們又怎麼會有機會,去體驗破框後的自由呢?
不得不說,對於「破框」的頓悟
帶給我的影響,更甚前者的「權威」
「破框」這件事情,不只至此深刻烙印在我心裡
也全面地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
結語
在分享會結束後,講師來找我做了簡單的談話
他想聽聽「非產業新人」對這場分享會有何回饋
(分享會主要是針對產業新人的)
(而我的產業經驗並不亞於講師,他甚至擔心分享內容對我來說會不會太過簡單?)
我給出的回饋,正是影響我最深的「暖場故事」
我當下就已知曉,「小木偶」必會繼續潛入我的大腦,默默改造我的思考系統
講師的驚訝反應,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他也沒想到開場故事,竟是我分享會的最大收穫!
世界就是這麼有趣,你永遠不知道屬於你的寶藏在哪裡
而你同樣不知道的是──你取得了寶藏,然後呢?
你的寶藏是否會像潘朵拉盒子一樣?
未來迎接你的,是驚喜、還是驚嚇呢?
下一篇文章,來跟你分享「全面破框」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是福還是禍?亦或是,福禍相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