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花溪水
這是我去成都非常期待的地方,因為我本身很喜歡杜甫的詩,雖然超人氣的諸葛祠遊客更多,但想到一個才智頂天的人卻生在那時代,這實在太悲劇了! 所以每次聽到那些故事都感到嘆息,於是就決定先記下這次去杜甫草堂的感受 !
草堂位在浣花溪畔,當然不是杜甫住過的那個,但據說位置算是差不多,而且內部的擺設也可以讓人體會那年代的氣氛,記得當時是車開到附近就知道草堂不遠了,因為是沿著浣花溪開的,周圍也有修建步道,其實範圍還不小,不過人不多步調也比較緩慢,當時還有點想沿著溪畔散步,不過因為時間因素就還是先去參觀草堂。
這次參觀草堂參加的是一位叫做"香香"?老師的團,老實說我真的覺得很慶幸參加到她的解說,因為她不但對杜甫有足夠的知識,而且她的解說態度會讓人覺得,她也在享受跟大家分享她認識的杜甫,對我來說這是個很特別的體驗,在喜歡的地方聽著像把杜甫當朋友一樣的導覽訴說他的往事~
竹徑
雖然說現在不記得當時她確切說了什麼,但印象深刻的是在那陰天,一邊聽她解說一邊想像杜甫生活在當地的情景,面對世道的悲苦卻還是要活下去,這不單單只是杜甫的,是當時人民的共同寫照,而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更是現代社會也無法達成,就算不說低薪的人,就連收入高於平均薪資,能夠無後顧之憂買房的其實也是鳳毛麟角,文化傳承了,科技發展了,但問題還是問題。
她告訴我們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從高速公路看到西嶺雪山,從杜甫草堂也能看見雪山,但我忘記是哪座了,畢竟成都是雪山下的城市,而這次我有幸去了亞丁這樣的雪域高原,更能體會這樣的情景。
在草堂裡有幾間茅屋,裡面的擺設簡單到讓人暫停思緒,但那反而是當時最真實的生活,在一個朝代最鼎盛之後急轉直下,看不到繁榮的殘片,剩下的是衰敗不堪,或許就是當年的成都跟今日相比,更是讓人去了就不想走,所以杜甫會決定帶著家人在那落腳,雖然日子清苦,但有家人也有鄰里友人的陪伴,還有一身的才學所以讓後世見識到那個年代的縮影!

如果還能到成都,希望能再聽她的解說
在講解結束時,她讓大家一起告訴家主,「老杜,我們讀了你的詩,走了你走過的路」,杜甫的遭遇不會是當時最糟的,所以在茅屋破了以後,更會想到那些連茅屋都沒得住的人,畢竟人活這一世,總要安身立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