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耶穌復活節—— 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了! 怹被猶太人釘上十字架死了、葬了、下到陰間,如今終於復活,并坐在全能的 父上帝的右邊。看!這一位榮耀的 君王已經戰勝死亡,掌管陰府死亡的鑰匙(《傳道約翰默示錄》1章18節)。
如今,讓我們默想主 耶穌復活後的行動,不只將目光停留在復活的喜悅,更預備好迎接 怹的再來。 救主必再來完成最終的審判,正如天使所宣告的:「你們見 怹這樣升天,後來必定照這個樣兒來的喲。」(《使徒行傳》1章11節)
耶穌復活後對門徒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已經給我了。你們去招萬民做學生,靠 父、子、聖神的名兒給他們受洗禮,教他們守我所分付你的話,我常和你們同在直到世間的末日。」(《馬太福音傳》28章18~20節)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使命。 基督也確實透過教會實地的陪伴我們:在每一件聖事、每一次團契和祈禱中 基督都真實的臨在,教會更是 基督有形的身體。
而 主分付我們的話是什麼呢?就是 怹被害前說的:「我把新戒指點你們,就叫你們大家愛惜罷了。所以你們應該大家愛惜,好像我愛惜你們。你們若是大家愛惜,眾人自然曉得你們是我的學生了。」(《約翰福音傳》13章34~35節) 耶穌分付的「彼此相愛」超越《舊約》的一切命令,因為 怹要求的是「像 怹愛惜我們」的大家愛惜—— 主所愛的門徒清楚掌握這一點:「 基督為我們舍身就可曉得 基督疼愛我們了,我們也應該為兄弟舍身咯。」(《使徒約翰第一書》3章16節)
又如何做到呢?讓我們回到登山寶訓的教導:「你不要議論人,人就不議論你。你怎麼樣議論人,人自然照你的樣兒議論你了;你怎麼樣忖度人,人自然照你的樣兒忖度你了。」(《馬太福音傳》7章1~2節)又說:「但我告訴你們:總不要和歹人作對。若是有人打你右邊的臉袋子,你就把左邊的臉袋子索性給他打罷;若是有人和你打官司要得你裡面的衣服,你就連外面的衣服也聽他拿去罷;若是有人勉強你走一里路,你就索性和他走兩里路罷了;若是有人要求你的東西你就給他,有人向你借錢你就不要推卻。」(《馬太福音傳》5章39~42節)
耶穌不是要我們任人羞辱——雖然 怹曾這樣被猶太人和羅馬兵丁羞辱,而是提醒我們超越以惡報惡的邏輯,不只為了 天父是慈愛那些負恩不好的人的 上帝(《路加福音傳》6章35節)、恩典本身就是「不公」的給予所有人,更要我們知道: 上帝才是唯一的審判者(《使徒保羅達羅馬人書》12章19節)。
在這個充滿暴力、不安的世界,踐行
耶穌的教導更多的是被當傻子而變本加厲的欺負,所以有句俗語叫:「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大法商鞅也明言:「仁者能仁於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於人,而不能使人愛。」(《商君書.畫策》)然而 孔子卻有同樣的理想:「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如果人人都能合乎禮節,世界就能達到大同。
耶穌不願等世界友善了才叫我們也善待他人,而是呼召我們成為改變世界的第一人; 怹的意思是:世界很糟,但你們要去淨化他。彼得也呼應了 耶穌的教導:「應當懷著良善的心腸,他們看見你跟從 基督,先毀謗你們為惡,後來看見你們所做的都是好事,便把誣賴你們的話自己慚愧了。」(《使徒彼得前書》3章16節)最終彼得以倒掛十字架的酷刑肖似他的 導師受難,而見證了真理的傳播。
基督的教導與撒但的教導完全兩樣,基督徒必然要因此遭受孤立與迫害, 耶穌已先預告了:「你們若是從世俗,世上的人必定把你當作同類的就愛你了;但你們不從世俗,我選你出了這世,所以世上的人就恨你了。」(《約翰福音傳》15章19節)我們卻要立定志向,在這個充滿敵意與反叛的世界中成為 耶穌基督忠實的僕人,向世界的王宣告 基督的得勝!
願有一天 基督再臨時我們能問心無愧的向 基督證明:世界因我們而更好。在 基督再來前,我們則要持守 基督的教導,就是為無辜者申冤、向窮人援手、對加害者憐憫、替公義發聲……,因為做這件事待 主最小的一個兄弟,就是做這件事待 主了(《馬太福音傳》25章40節)。
基督已經復活,也必當再來。歡慶 耶穌復活的同時,讓我們懷著望德,與約翰一起呼喊:「主 耶穌呵,我願 您快來咯!」(《傳道約翰默示錄》22章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