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人物性格,最息息相關的就是對話。
其實前一篇已經有稍微寫到一點了,因為既然提到個性,就不可能完全不舉例角色的行為說話模式。
而正常的對話會讓故事看起來很平順,但是有點拐彎抹角的對話會讓故事增添一點趣味性。
我指的正常對話是:一般讀者看見,都能很通順往下看、合理的對話。
例如:
A:「告訴我,XXX在哪裡。」
B:「你為什麼要問這個人的下落?」
A:「我要報仇。」
B:「你們有什麼恩怨?」
A:「他殺了我哥哥。」
這一小段對話是很基礎的一問一答,而且有問必答,並且是在對方馬上就聽得懂的範圍內,所以是正常、合理性的對話。
但如果這樣一直寫下去,也容易不小心過於平順,讓看的人感覺好像少了一點樂趣。假如在這時增加一點轉折,例如:
B:「想知道他的下落,可以,我有個條件。」
A:「什麼條件?」
B:「幫我偷個東西。」
A:「......」
如果前面那段對話,接上後面這一段,就是一個平順的對話出現了變數。轉折點就是B開口有條件才告知A想要的答案,而A陷入了沉默。
這樣的對話轉折可以勾起讀者的好奇心,A會答應嗎?那A如果答應了,萬一需要面臨竊盜的風險呢?他冒險了、假如出現了變數,結果報仇不順利怎麼辦......諸如此類。
在平順的對話中製造對話的拐彎、轉折點,也較不容易讓看故事的讀者感到疲乏,另一方面可以勾起往下看的好奇心。
另一種拐彎抹角的對話,我擷取單身俱樂部開篇的一小段當例子。(因為這種對話沒辦法說寫就寫,需要情境設置+角色性格配置,搬一段過來舉例比較快)
在吧檯低頭忙著準備開店事宜的Ray,聽著懶散的腳步聲,頭也不抬地直接說:「去哪了?」
「一個遊走人間與地獄的地方。」
「做什麼?」
「見一個孤魂野鬼系的朋友。」
「聊得開心嗎?」
「一點也不。老子今天不想營業了。」泰閔沉重的身軀陷入沙發裡,呼出煙圈的同時,嘆了一口氣。
這樣的對話就是有點拐彎抹角的對話。
Ray問泰閔去哪裡了?泰閔沒有直接給一個地點,而是說:一個遊走人間與地獄的地方。
這邊藉由前面一篇的故事連載(性成癮),讀者可以推知這句話暗指的安養院。但泰閔並不是直接回答:我去安養院。
Ray又接著問:去做什麼?
泰閔依舊沒有正面給予答覆,而是說:見一個孤魂野鬼系的朋友。
同樣藉由前一篇故事連載,讀者可以推知,泰閔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泰閔覺得Agnes把自己活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所以泰閔說她像孤魂野鬼,遊走在這個人間。
最後Ray又問:聊得開心嗎?
這時泰閔才給了一個正常的答覆,說不,還直接表明不想營業。直到這裡,泰閔才從拐彎抹角的回答中,回到正常的對答。
這樣的對話可以增加一點活潑性,同時一方面暗指了泰閔其實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太多私事,但Ray對他而言又算得上朋友、好兄弟,因此才會回答得這麼陰陽怪氣。
這一小段對話不像前面舉例的,有問必定給予明確的回答,而是給了曖昧不明的答案,但看故事的讀者又可以知道這句話在指什麼,讓對話從基礎的一板一眼說A答A,變成了說A答B,但你還是知道B是指什麼。
這樣有一點點小跳躍性的對話,可以增添讀者在看故事時的趣味,也可以讓人物活潑起來。(這個寫法要看角色性格與適合的情境下去做配置,如果有適當的情節,不妨可以試試看這樣的對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