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小新現在正式開放「線上會計家教服務」囉!如果你有相關學習需求,可以填寫以下表單,我會主動聯絡你安排試教(試教提供半價優惠😊):
👉https://forms.gle/x7BzefGoMBwbdChF9

哈囉,大家好,我是小新!
之前我們介紹合夥會計的時候,有說過一種情況,就是有「新合夥人」以投入資本的方式加入我們的合夥組織時,這時候組織的淨資產和資本總額都會增加。
但是雖然新合夥人有投入資產,但他拿到的「合夥權益」不一定會剛剛好等於他投入的資產價值。有時候會拿得少一點,有時候會拿得多一點,而這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兩種情況:
新合夥人取得權益與投入淨資產不相等的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況是:新合夥人拿到的權益小於他投入的淨資產價值。
也就是說,他投入了一筆錢,但他能分到的合夥權益,並沒有完全反映出他投入的那個價值,換句話說,新人投入得多卻拿得少。那這個「差額」去哪了呢?我們會把這一塊視為「給予舊合夥人的紅利」,也就是新合夥人讓利給原本的合夥人。這個紅利會依照舊合夥人的損益分配比例,分給大家,增加舊合夥人的資本。
第二種情況是:新合夥人拿到的權益大於他投入的淨資產價值。
這個狀況就是倒過來了,他投入的錢沒那麼多,但卻拿到比較多的權益。這時候,我們會把這個多出來的差額部分,視為是舊合夥人給予新人的紅利。同樣地,這會根據損益分配比例,從各個舊合夥人的資本裡扣除,減少舊合夥人的資本。
整體來說,上面這種作法,我們叫它 「紅利法」。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很單純的加法概念:
也就是:1 + 1 還是等於 2,不會因為多一個人就變成 3。
紅利法背後有個很重要的邏輯,就是認為:在新合夥人入夥後,原合夥企業還是會持續經營,因此,其資產仍然是以歷史成本衡量,不用重估資產的價值,因此,自然也不會有商譽產生。而如果新合夥人取得權益與其投入的淨資產價值不相等,差額就會視為一方給予另一方的紅利(也就是補貼)。
合夥會計:商譽法的概念
OK,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另一種觀點─商譽法。它的概念就與紅利法有蠻大的不同。商譽法是這樣看的:「今天有新合夥人加入,不是單純多一個人,而是重新組成一家新的、更厲害的合夥企業!」也就是說,原本的合夥組織在這個時刻「結束營業」了,而新的合夥組織就此誕生。所以資產就不能再用以前的歷史成本來看了,而應該要用「現時價值」(也就是現在這些資產值多少錢)來重新估算。
當新合夥人取得權益與其投入的淨資產價值不相等時,其中一方會具有商譽,你可以這樣想:
新合夥人+原合夥企業 就不會是 1 + 1 = 2 的情形,而是變成 1 + 1 > 2 的狀態 。
超過2的那一部分,就是我們說的「商譽」。此時的商譽要全部入帳。這裡再稍微複習比較一下,當新合夥人投入的淨資產與拿到的權益不相等時,我們會怎麼想呢?
- 紅利法會說:「喔,是一方讓利給另一方,這是紅利。」
- 但商譽法會說:「不是喔!這是商譽,其中一方具有商譽!」
下面我們來整理一下這兩個方法的底層邏輯:

紅利法的邏輯概念是,新人入夥後,原合夥企業仍然繼續經營,所以資產會以歷史成本衡量,不須重估,既然不用重估,也就不會有商譽的產生。至於新人取得的權益與投入淨資產的差額則視為一方給予另一方的紅利。
至於商譽法的邏輯概念則是,新人入夥後,新合夥企業產生,原合夥企業已不能繼續經營,所以此時會以現時價值對資產進行計價,合夥組織的整體價值會較原有資本有所提升,其中便產生了商譽。
新人入夥時,商譽法的處理方式
那接下來,我們就要看看:在會計上,新人入夥時,商譽法到底要怎麼處理?

第一步:先算出實際資本。
這是我們計算商譽的起點。所謂的「實際資本」就是把新合夥人投入的淨資產,加上舊合夥人原有的資本。這其實就是計算,原有舊合夥人資本加計新合夥人投入的資本後,資本「實際上」會變成多少。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實際資本是還沒考慮「綜效」之前的總額,對照我們剛剛的比喻,就是那個「2」的部分,也就是純粹1+1 的結果。接下來,我們要分兩種情況來計算商譽。
第二步:判斷誰享有商譽。
先來看第一種情況─新合夥人取得權益<其投入淨資產的價值。這代表新人付出得比較多、拿得卻比較少。這意味著什麼呢?代表他是「被吸引進來的」,願意吃虧加入,因為原本的合夥企業「很有價值」,也就是─舊合夥人有商譽!

那這時候,我們就要來算出一個關鍵數字:資本總額。你可以這樣子想:
原本是1 + 1 = 2,但這裡變成了1 + 1 = 2.5。這個 2.5,就是資本總額。
這個「變大」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呢?其源頭在於新合夥人居然願意出更多的錢,代表他認為這家合夥企業的價值遠比想像還多。由於在新合夥人加入後,新的合夥企業才反映出真正的市場價值。所以此時,我們會用新合夥人願意出的錢 ÷ 他取得的夥權比例來算出這個值,也就是:
資本總額 = 新合夥人投入的淨資產 ÷ 新合夥人的夥權比例。
這樣算出來的,就是新舊合夥結合後的「超值版總價值」。
第三步:計算商譽。
這時候商譽就呼之欲出了。
商譽 = 資本總額 - 實際資本。
回到剛剛的例子,如果實際資本是2,資本總額是2.5,那就表示有0.5 的商譽,也就是多出來、超過原來價值2的那一塊。

第四步:計算新合夥人最後入帳的權益金額。
最後,我們還要決定:新合夥人在帳上要記多少權益?這時候的算法是:
新合夥人的權益 = 資本總額 × 新合夥人的夥權比例。
這裡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因為這是商譽法,所以我們要從「組合後的整體價值」來看事情,所以新合夥人取得的權益,不是直接拿實際資本來乘以夥權比例,而是要依照那個產生綜效後的「資本總額」來算的喔!
這裡我們可以進一步發現,由於資本總額=新合夥人投入淨資產÷新合夥人的夥權比例。我們把它套入計算權益的算式後,便會得出:新人入帳的權益金額剛好會等於新人投入的淨資產金額。OK,以上便是第一種情形:新人付出較多、拿得卻較少,在舊合夥人有商譽下的處理方式。

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二種情況:新合夥人取得的權益 > 他實際投入的淨資產價值。也就是說,他出比較少的錢,卻拿到了比較多的權益份額!這是為什麼呢?這可以推論出新合夥人自己「很有價值」─簡單地說,他具有商譽!可能他帶來的是:知名度、人脈、技術、資源、或潛力等等。所以舊合夥人才願意多讓出一些權益,吸引他加入。

那這時候要怎麼算資本總額呢?這裡跟剛才不太一樣,這次是新人有商譽、舊合夥人沒有。由於讓利的是舊合夥人,所以我們要從舊合夥人原有資本的角度來推估整個合夥組織的「市場價值」。這時候的算法是:
資本總額 = 舊合夥人資本 ÷(1 - 新人的夥權比例)。
舉個例子:如果舊合夥人原本的資本是 800,而新合夥人將會取得 20% 的權益,那我們就用 800 ÷ (1 - 20%) = 1,000。這個 1,000元就是資本總額,也就是「新舊合夥組合後」整體升級後的價值。
那商譽怎麼算呢?這裡用的是一樣的邏輯:商譽 = 資本總額 - 實際資本。其中,實際資本還是一樣的算法= 舊合夥人的資本 + 新人實際投入的淨資產價值。

最後,新合夥人的權益要怎麼記呢?這裡的作法也跟第一種情況一樣:
新合夥人權益 = 資本總額 × 新人佔的夥權比例。
這時的這個金額,通常會大於新合夥人實際投入的淨資產價值,因為裡面含有他的「個人商譽」部分。換句話說─他得到的權益份額,不只是他出資的那一份,還包括他個人品牌或能力帶來的加值部分。
最後,總結一下兩種情況的差別:

如果是新人出得多、拿得少,表示舊合夥人有商譽,此時資本總額會=新人投入金額 ÷ 新人夥權比例,至於計算出的商譽會依照損益分配比例增加各個舊合夥人的資本。
至於如果是新人出得少、拿得多,表示新人自己有商譽,此時資本總額會=舊合夥人資本 ÷(1 - 新人夥權比例),此時計算出的商譽會增加新合夥人自己的資本。
牛刀小試
好,弄懂了上面的觀念後,我們馬上來一題實戰練習題!

首先,情況一:小新出資30萬,取得1/4的夥權,用商譽法入帳。OK,我們一步步來計算商譽。

- 第一步是要計算實際資本。就是把原本三位舊合夥人的資本加起來:風間 20萬 + 正男 30萬 + 阿呆 20萬,再加上小新投入的30萬,合起來總共是 100萬,這就是實際資本。
- 第二步是判斷誰有商譽。由於小新拿了四分之一夥權,所以照比例來看,他拿到的權益是:實際資本100萬 × 1/4 = 25萬,這個金額小於小新實際的出資30萬。這代表:小新出比較多、拿比較少,所以是舊合夥人有商譽!
- 接下來第三步我們來算資本總額。因為這次是舊合夥人有商譽,所以要從新人投入的錢與取得的夥權比例,來反推整體合夥組織的價值,也就是將:小新出資30萬 ÷ 1/4 = 120萬。這個 120萬就是「資本總額」,也就是新舊合夥人結合後整體的價值。
- 接下來第四步是計算商譽。將資本總額扣掉實際資本後,就能算出商譽,也就是將120萬 - 100萬 = 20萬。

好,最後的分錄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寫寫看。首先,由於小新出資30萬,因此,對整個合夥企業來說,現金會增加30萬,所以會借記:現金30萬。接著,從上面的計算可知,產生了商譽20萬,所以會借記:商譽20萬。再來,由於這些商譽是屬於舊合夥人的,所以我們要將20萬的商譽依照舊合夥人的損益分配比率2:2:1進行分配,乘算後會增加風間資本8萬、增加正男資本8萬、增加阿呆資本4萬。資本的正常餘額在貸方,所以增加便是貸記。最後,在此情況下,小新資本會等於其出資額30萬,所以會貸記:小新資本30萬。這個金額也可以由資本總額120萬×1/4來求得。以上便是情況一商譽法下的入夥分錄。
接著,情況二:小新出資20萬,取得1/4的夥權,一樣用商譽法入帳。

- 同樣地,第一步要計算實際資本。同樣把原本三位舊合夥人的資本加起來:風間 20萬 + 正男 30萬 + 阿呆 20萬,再加上小新投入的20萬,合起來總共是 90萬。
- 第二步是判斷誰有商譽。由於小新拿了四分之一夥權,所以照比例來看,他拿到的權益是:實際資本90萬 × 1/4 = 225,000,這個金額大於小新實際的出資20萬。這代表:小新出得比較少、拿得比較多,所以是小新有商譽!
- 第三步我們來算資本總額。因為這次是小新有商譽,舊合夥人沒商譽,所以要從舊合夥人的資本與其夥權比例,來反推整體合夥組織的價值,也就是將:舊合夥人資本70萬÷(1 - 1/4) = 933,333。這便是「資本總額」,也就是新舊合夥人結合後整體的價值。
- 接下來第四步是計算商譽。將資本總額933,333扣掉實際資本900,000後,就能算出商譽為33,333。
OK,接著我們一起來做最後的分錄。

首先,小新出資20萬,因此,對整個合夥企業來說,現金會增加20萬,所以會借記:現金20萬。接著,由於產生了商譽33,333,所以會借記:商譽33,333。再來,由於這些商譽屬於小新的,所以須入帳的資本除了一開始小新的出資20萬外,還要加計屬於小新的商譽33,333,總計為233,333。同樣地,這個金額也可以由資本總額933,333×1/4來求得。如此便完成了情況二商譽法下的分錄了。
好囉,今天我們只先討論新合夥人入夥時,商譽法的處理方式,下篇文章,我們接著再來聊聊合夥人退夥的時候,商譽法又是該如何處理。如果今天的影片對你有幫助,歡迎按讚、訂閱與分享喔,我是小新,我們下次見,bye bye。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小新的會計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