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完整的計畫,相信過程的不確定性:培養你的「園丁心態」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raw-image

嗨👋🏻 我是 Andy CY

我最近在看一本關於創作、藝術的書,看到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建築師心態、園丁心態」,我深深感到共鳴,特別是自己這幾年在工作、生活上的改變,讓我更相信這個心態值得跟大家分享,因此寫了這篇電子報。


為什麼重要?

我們習慣以計畫、目標面對不確定性,但有些時候擁抱不確定性才是正確的策略,讓我們能以更開放的心態開始去嘗試、探索未知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建築師心態、園丁心態
  • 封閉控制風險,開放擁抱變化
  • 享受樂趣,而不是完美計畫
  • 沒有計畫的開始是正常的
  • 你不能期待第一次嘗試就成功
  • 我的 Podcast 園丁之旅
  • 行動指南 1️⃣ ——建立好奇心清單
  • 行動指南 2️⃣ ——最小行動單位
  • 結語:用想的都是問題,用做的才有答案




建築師心態、園丁心態

當今天我們要蓋一棟房子時,建築師會先設計出關於這棟建築物的理想藍圖,這棟建築物外觀要長什麼樣子,室內空間如何規劃等等,建築師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設計出這棟建築物的預期產出,在施工的過程中,所有的工程都是按照藍圖施作,不能有任何一點偏離藍圖,這就是建築師心態。

相比於建築師心態的以終為始、步步為營,園丁心態則相反。對於園丁來說,園丁沒有明確的計畫或是預期每一朵花都要開成什麼模樣,園丁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每天好好照顧花草,按時幫忙澆水、施肥、整理雜草,相信只要自己做好這些工作,花草自然就會成長成美麗的樣子。

建築師心態與園丁心態有本質上的不同。


封閉控制風險,開放擁抱變化

建築師代表的是一種相信計畫、管理的心態,只要我們設計出建築的藍圖,那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跟隨藍圖一步步前進,我們可以事前去計算需要投入的資源,要花多少工人、工期多長,也可以跟著藍圖去追蹤進度,看什麼地方的進度落後了,或是有產生什麼風險需要解決,我們在多數學習、工作經驗上,我們習慣的模式都是建築師心態,只要按照藍圖前進,最終都會抵達終點。

當我們更進一步挖深建築師心態,我會說建築師心態其實是一種封閉心態,因為建築師一開始就設定了最終理想的結果,再一步步反推回來建築藍圖,建築師心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風險」,只要今天出現任何一點風險,可能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影響了施工進度,這都會對整體的計畫造成危險,一旦建築藍圖出現了問題需要調整,那整個建築工程都會受到影響,這讓我們在抱持建築師心態時,本能就會變成風險趨避者,我們希望儘可能控制風險,甚至讓我們趨向完美主義者,害怕任何會影響藍圖的因素,這都有可能讓我們失敗,無法抵達當初設定的目標。

相反地,園丁心態則更像是開放心態,園丁不會精確地為每一株花草設定計畫,規定他們每天要生長多少,園丁做的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好地提供營養、照顧,相信這些好的輸入最終會帶來理想的結果,這是一種開放心態,園丁不會擔心說今天不小心少澆了一點水或是忘記除草,就會讓整個花園都失敗,園丁更擁抱環境的變化,對於不確定性、變動有更高的接受度,這是一種更開放的心態,承認自己不能控制一切,並允許情況一定程度的失去控制。


享受樂趣,而不是完美計畫

我認為現在世界、社會太推崇建築師心態了,我們總是太追求確定性,在學校的教育有明確的標準答案,只要你寫出課本上的答案,就會得到對應的分數;在工作環境也強調 KPI、可預測性,你需要有計畫性地完成指定的任務,這些環境都塑造我們變成追求確定性,並且抱持從目標結果回推過程的思考方式。

每當有人想要開始做一件事情,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那你的目標 End Goal 是什麼、你有什麼執行計畫,我覺得這個心態讓很多人遲遲不敢開始新的計畫,一旦你有了 End Goal 、執行計畫,那這就不是一個單純好玩的嘗試了,你就沒辦法以開放心態去接受變化、享受過程,變成你需要一直朝目標按照計畫有序地前進,這大大降低了過程中的樂趣與增加自己的壓力。

園丁心態的關鍵是「好玩」、「有趣」,把初期的嘗試視為一種玩耍或是實驗,而不是有壓力的計畫或事業,在初期謹慎保護自己的信心,不要抱持過高的期待,重點是讓自己先動起來就好。

我曾經有段時間想要建立跑步的習慣,當時我也不知道要如何開始,我就是單純買了跑鞋、戴上耳機就出門去公園跑步了,當時我使用了 Nike Run Club APP,他會提供一個語音的教練,提醒你要如何配速、保持呼吸節奏,幫助我在一開始不會不小心衝太快,超過自己的極限,我很喜歡在語音教練結束一次的訓練時,他說的話:「今天值得慶祝的不是你的表現,而是你的出現!」,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鼓勵,我是一個剛開始起步的跑者,當時的我也沒有對自己抱持什麼期待,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了很明確的目標,要跑到幾分速、跑多遠,很有可能我在初期就無法達到計畫的目標,很快就會對自己失望,那這個興趣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扎根、成長,所以初期只要享受樂趣就好,不要給自己太明確的計畫

去年在 Fuji Rock 看到的指標

去年在 Fuji Rock 看到的指標



沒有計畫的開始是正常的

我觀察周遭很多擁有自己事業的人,可能是開了一個 Podcast 、跟朋友一起做 APP或是單純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知識(如:建築、占卜等等),這些人共同的特徵就是:沒有人在開始的時候就有明確計畫,每個人都是園丁,而不是建築師。

這些人在最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抱持著:「欸?這個看起來好像很好玩,來試試看吧!」的心態開始,他們沒有在開始的時候就為自己設定好一年計畫、三年計畫,或是做一個完整的市場定位分析,找出自己的利基市場,他們都沒有這麼做。

他們就是跟隨自己的內心,我覺得這件事情好像很有趣,那我就去試試看,我沒有特別給自己訂下目標、標準,讓我可以自由去嘗試探索,可能一開始做的並不完美,但是因為我沒有給自己預期,所以我也不會失敗,而且因為喜歡這件事情,這個單純喜歡、好玩的心情,讓他們能持續穩定的投入,就像一個園丁一樣,穩定地灌溉這個事業,讓這個事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摸索出方向,最終慢慢長成屬於他們自己的模樣。


你不能期待第一次嘗試就成功

觀察周遭遲遲不敢開始嘗試建立自己事業的朋友,我發現一個很常被提到的困擾:「我擔心我的點子會失敗。」,說實話,這很有可能是對的,你最一開始做的點子很有可能會失敗,但這是很正常的過程,事實上,不只是第一個點子,很有可能你最一開始嘗試的 3 個、5 個點子都會失敗,不是你不夠好,而是這是必須經歷過的過程。

一位我很喜歡的荷蘭獨立開發者 Pieter Levels,他靠自己一個人開發的數位產品、服務,包含服務數位游牧者的網站,提供全世界每個城市適合數位遊牧程度的分析(如:網路速度、城市安全性、人民友善程度等)、AI 人物照片生成服務,這些他自己獨立開發的服務一年可以為他賺進接近 1 億台幣的收入,表面上他擁有很多成功的產品、服務,但背後失敗的產品、服務更多,他在描述自己獨立開發過程時曾說過:「你不能期望一開始就做出好的產品,在你擁有任何好產品之前,你可能需要先嘗試推出 10 個產品,當你做得夠多時,你就會找到對的產品!」

這個觀點不只是單純說成功之前需要先失敗,這其中的關鍵是,你最開始嘗試的點子目標不是成功,而是學習經驗,你不需要過去去放大什麼點子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為他很可能會失敗,而是應該轉變思考方向變成什麼點子才是能讓我學習最快的,這個過程可以讓你學習如何去經營一個事業,了解什麼地方可能會踩坑,只有當你擁有這些經驗後,才能讓你在遇到真正有潛力的點子時,能有更好的能力與經驗去實踐它。

所以接受並允許自己可能會失敗,擁抱嘗試的過程,就是從建築師心態轉變為園丁心態的起點。

Pieter Levels

Pieter Levels



我的 Podcast 園丁之旅

《閱讀進行式》並不是我的第一個 Podcast 節目,這其實已經是我做的第 3 個節目了,我的第 1 個節目只做了 2 個月,我就中斷更新了,當時的我對於做 Podcast 有很高的期待,我預期自己的節目是市場上還沒有人做過的,應該是一個藍海的市場,而且我也仔細研究了其他國外 Podcast 的做法,準備好一個完整的計畫要來大展拳腳,我在初期抱持了建築師心態,而不是園丁心態。

結果就是我給自己的目標預期太高,當節目上線後,我發現收聽數據的表現並不好,這大大影響我的信心,也讓我從原本單純期待分享內容,變成我把專注力放在努力想把節目的數據做起來,我一直努力想跟上自己的計畫,讓這個 Podcast 很快變成一件不有趣、享受的事情,最後在 2 個月後結束了我的第 1 個節目。

這個經驗讓我學習到,我不能抱持太高的期待、太完整的計畫開始一個新冒險,所以後來在第 2 個節目時,我就是很聽從自己的興趣走,當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 Podcast 形式,我沒有特別多想什麼計畫,當天晚上就寫了文稿、拿了麥克風錄音,隨便找一個沒有版權的圖當作封面就上架了,上架後收聽表現竟意外的不錯,讓我覺得這件事情好像更好玩了,就繼續寫文稿、錄音上架,原本只是疫情封城時玩玩的專案,後來就長成了一個累積收聽數突破 200 萬的節目,並且持續經營到現在。

在開始《閱讀進行式》時,我選擇了一樣的方式,沒有完整的計畫或預期,而是直接找了自己最近剛看完的書、整理的筆記,就開始錄音分享了,我知道一開始的節目一定不夠好、有很多缺點,像是說話的語速忽慢忽快、用字太拗口不好懂、剪輯節奏混亂,但是我需要允許自己接受這些缺點,相信自己只要持續地投入,累積的經驗與能力就會讓節目越變越好,抱持園丁心態讓我能更開放地接受冒險,並能相信過程、承擔初期的不適感,甚至接受失敗的可能性,而到現在《閱讀進行式》不只是 Podcast ,甚至有了電子報、廣告配音邀請,這些都是我一開始沒有辦法事前規劃的結果。


行動指南 1️⃣ ——建立好奇心清單

如果你現在心中還沒有想到想做的事業是什麼,我會建議你可以先從「好奇心清單」開始。

從你現在的生活中,去觀察紀錄有哪些是你覺得好像有點有趣、單純好奇的事情,不用去判斷這個點子有沒有用、能不能成功,首先你需要先放大自己的雷達,接收更多的靈感,這些可能都是你可以開始栽種的小種子。


行動指南 2️⃣ ——最小行動單位

針對好奇心清單上的項目,你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很小、很容易完成的「首次嘗試」。

舉個例子,你想要開始錄 Podcast ,那可以直接拿起手機的語音備忘錄,錄一個 3 分鐘分享自己的想法;你想要開始學畫畫,從手邊找一張紙和筆,練習畫一個圓圈。透過這些小小的行動,讓你自己感受一下開始執行的感覺,目標不是要「做好」,而是要先「開始」,你可能就會從中找到自己稍微比較喜歡的方向,這就是可以繼續澆水、栽培的種子了。


結語:用想的都是問題,用做的才有答案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會對不確定性有更高的接受程度,有時候沒有計劃、目標是正常的,有些事情先開始做,比計劃好再開始更適合。

最後,想用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作為結語:「用想的都是問題,用做的才有答案」

沒有人是靠著看影片、聽別人說就學會騎腳踏車的,直到你真的坐上腳踏車後,你之前看的影片、學習才會有道理,所有人都是實際跌跌撞撞摔了幾次車之後,才慢慢學會騎腳踏車的。這篇文章不能保證當個園丁一定比建築師更容易成功,我只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在面對新挑戰時,可以考慮這次不當建築師,我們來選擇當個園丁試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變革成長指南
4.8K會員
29內容數
自我成長|科技新創|社會趨勢|閱讀筆記 在變革世界中,探索個人與社會的成長之道
變革成長指南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本文探討如何尋找人生伴侶,挑戰社會普遍的盲目擇偶觀念,強調日常相處的重要性及建立友誼基礎。文章提出選擇伴侶應考量市場環境、相處模式、雙方付出等因素,並提供約會後的反思問題,最終指出追求合適而非完美。
Thumbnail
2025/04/07
本文探討如何尋找人生伴侶,挑戰社會普遍的盲目擇偶觀念,強調日常相處的重要性及建立友誼基礎。文章提出選擇伴侶應考量市場環境、相處模式、雙方付出等因素,並提供約會後的反思問題,最終指出追求合適而非完美。
Thumbnail
2025/04/01
這篇文章探討現代人如何在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Default Path)與追尋內心渴望的自創之路(Pathless Path)之間取得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和《The Pathless Path》及《夠好的工作》等書籍為例,說明如何定義「足夠」、克服從眾心理、找到熱情、透過實驗逐步過渡到理想的生活模式
Thumbnail
2025/04/01
這篇文章探討現代人如何在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Default Path)與追尋內心渴望的自創之路(Pathless Path)之間取得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和《The Pathless Path》及《夠好的工作》等書籍為例,說明如何定義「足夠」、克服從眾心理、找到熱情、透過實驗逐步過渡到理想的生活模式
Thumbnail
2025/03/28
這篇文章探討許多人容易陷入過度規劃而無法付諸行動的困境,提出從「輸入」而非「結果」衡量進度,並設定有成就感里程碑等策略,鼓勵讀者跳脫舒適圈,立即採取行動,而非停留在計畫階段。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生活實例與名言佳句,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呼籲讀者將想法付諸實踐。
Thumbnail
2025/03/28
這篇文章探討許多人容易陷入過度規劃而無法付諸行動的困境,提出從「輸入」而非「結果」衡量進度,並設定有成就感里程碑等策略,鼓勵讀者跳脫舒適圈,立即採取行動,而非停留在計畫階段。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生活實例與名言佳句,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呼籲讀者將想法付諸實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天耐心的去做自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事,然後等待。但也並不是說這一段等待時間就可以拿去肆意揮霍或者大吃大喝,一樣有安排好的備位要做的事。大原則是,決定了不去做的事情後,就會在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裡,任意選擇來做。給自己一些空間,但又不至於偏離軌道太多。聽到一位名人說的話是:完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天耐心的去做自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事,然後等待。但也並不是說這一段等待時間就可以拿去肆意揮霍或者大吃大喝,一樣有安排好的備位要做的事。大原則是,決定了不去做的事情後,就會在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裡,任意選擇來做。給自己一些空間,但又不至於偏離軌道太多。聽到一位名人說的話是:完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你不愛上班、又不想回家?你可曾想過讓自己「不想」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你不愛上班、又不想回家?你可曾想過讓自己「不想」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回歸平日作息,做了規劃,對事情進度的緊迫感,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明白,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能靜靜的、珍惜做著每件事情,才有踏實的前進。事情很多,難免緊張。但還是不要慌張,意念亂飄會亂了陣腳。
Thumbnail
回歸平日作息,做了規劃,對事情進度的緊迫感,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明白,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能靜靜的、珍惜做著每件事情,才有踏實的前進。事情很多,難免緊張。但還是不要慌張,意念亂飄會亂了陣腳。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