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 我是 Andy CY
我最近在看一本關於創作、藝術的書,看到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建築師心態、園丁心態」,我深深感到共鳴,特別是自己這幾年在工作、生活上的改變,讓我更相信這個心態值得跟大家分享,因此寫了這篇電子報。
為什麼重要?
我們習慣以計畫、目標面對不確定性,但有些時候擁抱不確定性才是正確的策略,讓我們能以更開放的心態開始去嘗試、探索未知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建築師心態、園丁心態
- 封閉控制風險,開放擁抱變化
- 享受樂趣,而不是完美計畫
- 沒有計畫的開始是正常的
- 你不能期待第一次嘗試就成功
- 我的 Podcast 園丁之旅
- 行動指南 1️⃣ ——建立好奇心清單
- 行動指南 2️⃣ ——最小行動單位
- 結語:用想的都是問題,用做的才有答案
建築師心態、園丁心態
當今天我們要蓋一棟房子時,建築師會先設計出關於這棟建築物的理想藍圖,這棟建築物外觀要長什麼樣子,室內空間如何規劃等等,建築師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設計出這棟建築物的預期產出,在施工的過程中,所有的工程都是按照藍圖施作,不能有任何一點偏離藍圖,這就是建築師心態。
相比於建築師心態的以終為始、步步為營,園丁心態則相反。對於園丁來說,園丁沒有明確的計畫或是預期每一朵花都要開成什麼模樣,園丁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每天好好照顧花草,按時幫忙澆水、施肥、整理雜草,相信只要自己做好這些工作,花草自然就會成長成美麗的樣子。
建築師心態與園丁心態有本質上的不同。
封閉控制風險,開放擁抱變化
建築師代表的是一種相信計畫、管理的心態,只要我們設計出建築的藍圖,那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跟隨藍圖一步步前進,我們可以事前去計算需要投入的資源,要花多少工人、工期多長,也可以跟著藍圖去追蹤進度,看什麼地方的進度落後了,或是有產生什麼風險需要解決,我們在多數學習、工作經驗上,我們習慣的模式都是建築師心態,只要按照藍圖前進,最終都會抵達終點。
當我們更進一步挖深建築師心態,我會說建築師心態其實是一種封閉心態,因為建築師一開始就設定了最終理想的結果,再一步步反推回來建築藍圖,建築師心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風險」,只要今天出現任何一點風險,可能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影響了施工進度,這都會對整體的計畫造成危險,一旦建築藍圖出現了問題需要調整,那整個建築工程都會受到影響,這讓我們在抱持建築師心態時,本能就會變成風險趨避者,我們希望儘可能控制風險,甚至讓我們趨向完美主義者,害怕任何會影響藍圖的因素,這都有可能讓我們失敗,無法抵達當初設定的目標。
相反地,園丁心態則更像是開放心態,園丁不會精確地為每一株花草設定計畫,規定他們每天要生長多少,園丁做的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好地提供營養、照顧,相信這些好的輸入最終會帶來理想的結果,這是一種開放心態,園丁不會擔心說今天不小心少澆了一點水或是忘記除草,就會讓整個花園都失敗,園丁更擁抱環境的變化,對於不確定性、變動有更高的接受度,這是一種更開放的心態,承認自己不能控制一切,並允許情況一定程度的失去控制。
享受樂趣,而不是完美計畫
我認為現在世界、社會太推崇建築師心態了,我們總是太追求確定性,在學校的教育有明確的標準答案,只要你寫出課本上的答案,就會得到對應的分數;在工作環境也強調 KPI、可預測性,你需要有計畫性地完成指定的任務,這些環境都塑造我們變成追求確定性,並且抱持從目標結果回推過程的思考方式。
每當有人想要開始做一件事情,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那你的目標 End Goal 是什麼、你有什麼執行計畫,我覺得這個心態讓很多人遲遲不敢開始新的計畫,一旦你有了 End Goal 、執行計畫,那這就不是一個單純好玩的嘗試了,你就沒辦法以開放心態去接受變化、享受過程,變成你需要一直朝目標按照計畫有序地前進,這大大降低了過程中的樂趣與增加自己的壓力。
園丁心態的關鍵是「好玩」、「有趣」,把初期的嘗試視為一種玩耍或是實驗,而不是有壓力的計畫或事業,在初期謹慎保護自己的信心,不要抱持過高的期待,重點是讓自己先動起來就好。
我曾經有段時間想要建立跑步的習慣,當時我也不知道要如何開始,我就是單純買了跑鞋、戴上耳機就出門去公園跑步了,當時我使用了 Nike Run Club APP,他會提供一個語音的教練,提醒你要如何配速、保持呼吸節奏,幫助我在一開始不會不小心衝太快,超過自己的極限,我很喜歡在語音教練結束一次的訓練時,他說的話:「今天值得慶祝的不是你的表現,而是你的出現!」,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鼓勵,我是一個剛開始起步的跑者,當時的我也沒有對自己抱持什麼期待,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了很明確的目標,要跑到幾分速、跑多遠,很有可能我在初期就無法達到計畫的目標,很快就會對自己失望,那這個興趣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扎根、成長,所以初期只要享受樂趣就好,不要給自己太明確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