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人生的預設劇本,走出自創之路 《The Pathless Path 無路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raw-image

嗨👋🏻 我是 Andy CY

在 2019 年一項美國的調查中發現,當被問到「你自己如何定義成功?」時,97% 的受訪者同意「一個人如果追隨自己的興趣和天賦,竭盡全力去做自己最關心的事情」,那就是成功。

但當同樣的受訪者在被問到「你認為別人如何定義成功?」時,只有 8% 給出相同的答案,另外 92% 的受訪者則同意別人會根據「是否富有、是否有一份引人注目的職業、是否有名氣」來定義一個人成不成功。

我們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是在追隨社會主流的「Dafault Path 預設劇本」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活出「Pathless Path 自創之路」,就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主題。

為什麼重要?

現在的社會很強調標準化的人生選擇,只要你好好唸書、找份好工作、擁有不錯的收入就會獲得快樂,但往往最終的結果是,你擁有了社會預設應該讓你快樂的條件,卻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喜歡、享受這樣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創之路」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人生的預設劇本
  • 如果我們不去定義「足夠」,我們就會一直想要更多
  • 從眾也是一種損失規避心態
  • Pathless Path 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 如果你去做這件事情,但永遠不能跟其他人說,你還會去做嗎?
  • 我的三個月「自創之路」體驗
  • 「自創之路」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犧牲放棄
  • 結語:重點是好好生活,而不是要領先他人

人生的預設劇本

《The Pathless Path》的作者 Paul Millerd 擁有一個令人稱羨的菁英履歷,頂著 MIT Sloan MBA 的光環,在全世界最頂尖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工作,在他人生的上半場,他沿著社會所期待的「預設劇本」一路搜集獎盃,但是在經歷身體大病、親人離世的意外衝擊,他才突然發現,儘管他已經達成了所有過去他給自己設定的成功目標,在工作上,他可以跟全世界最頂尖、聰明的商業領袖共同探討經營策略;在生活上,他擁有豐厚的收入,可以在大城市紐約過上舒適的生活,但是他的內心卻覺得越來越空虛,這樣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更快樂。

他走上了人生的「預設劇本」,紙面上的生活看起來完美無缺,但他內心卻沒有得到社會向他承諾的快樂,沒辦法真正去享受它。

曾有研究指出,在全世界各種不同的的文化、社會背景下,人的心中通常都有所謂的「預設劇本」,這個路徑是我們從小到大耳濡目染,認定人生就應該這樣走、做這些決定,但是有趣的是,這條「預設劇本」通常只會規劃我們年輕時的選擇,包含求學、選擇工作、建立家庭等,大概就只會到我們 35 歲而已,對於剩餘的人生該怎麼走,「預設劇本」並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導致有些人一路跟隨「預設劇本」的規劃,走到了中年之後,突然間地圖消失了,他們頓時喪失了生活的方向感,不知道該如何去思考以及感受。


如果我們不去定義「足夠」,我們就會一直想要更多

If we don’t define “enough,” we default to more, 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when to say no.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分享的這段話。

如果我們對待工作、收入、成就感等事物,沒有去定義對自己而言什麼是「足夠」,那我們的預設就會是繼續去追求更多,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那就要追求更多的升遷、加薪;生活過得很充裕,那就還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如果我們不知道「足夠」的程度是什麼,那我們就會不知道何時該放慢腳步、停止追求更多,對自己說一切已經夠了。

這個概念讓我想到「奮鬥者的詛咒」,這個概念說努力表現傑出的人,一向都會獲得成就感、快樂,但是他終究會遇到越來越難的挑戰,以及抵達自己能力的邊界,開始面對無法避免的衰退、挫折,當成果愈來愈難讓人滿意,投入了越多的精力卻獲得越來越少的成就感,就會吞噬所有的快樂。

成癮者的共通點是,在於他們和不值得那麼愛的東西,陷入不健康的關係,不止是酒精、賭博、名聲,工作也是讓現代人成癮的重要癮頭。

Image Source: Midjourney

Image Source: Midjourney


從眾也是一種損失規避心態

「損失規避」是行為心學上很重要的發現,人們對於損失東西的痛苦遠大於獲得同樣東西的快樂。我們選擇走上「預設劇本」也是一種損失規避的選擇,主流路線代表的是不需要擔心自己會失敗、不快樂,因為這個社會告訴你這樣就會快樂,如果最終你沒有得到的話,那是社會承諾的失敗。但如果你今天做了跟主流不一樣的選擇,最終結果不小心失敗了,那就是你自己需要承擔的損失。

就像是在企業組織中,沒有執行長會因為保守務實地經營一間公司,沒有大力追求成長而受到譴責。但如果執行長選擇投入許多資源大膽創新,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的話,那他很有可能受到批評、指責。

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經常會受到朋友、家人的外在影響,不管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期待,或是不想讓他們失望,外界的壓力推著我們優先滿足社會期待,而不是優先滿足自己的需求,迫使我們走上違背自己內心真實聲音的「預設劇本」。


Pathless Path 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我會將 “Pathless Path” 稱作「自創之路」,拋下社會給我們的「預設劇本」,聽從自己內心選擇的方向,走出自己的故事。

Paul 在離開管理顧問的工作後,他放下對於名聲、頭銜職稱、收入的追求,轉而探索自己內心-什麼事情是會讓我感到快樂的?在解放工作時間後,有大量的時間讓他可以去探索,他嘗試了許多事情,包含文字寫作、兼職顧問、自由接案等等,去尋找他喜歡、會讓他充滿能量的事情。這個階段是很模糊、充滿不確定性的,在探索的過程中,Paul 也感受到自己內在的壓力,內在的聲音在告訴他:「你走偏了!你要趕快回到原本的路徑上!」,這是很正常的過程,我們的內心會排斥冒險、不確定的事情,但一定需要經過這個充滿雜音的過程,才會讓自己內在的聲音浮現。

尋找熱情的關鍵不是遵循心裡最熾烈的一股動力,而是應該抱持更開放的心態,去妥善調和多個不同的動力,打造出你感到熱情的工作,再圍繞著這個熱情打造出你喜歡的生活。


如果你去做這件事情,但永遠不能跟其他人說,你還會去做嗎?

《夠好的工作》的作者西蒙.史托佐夫 Simone Stolzoff 曾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他在從事了科技業工作多年後,發現自己開始厭倦製作簡報、寫廣告、做行銷提案的生活,他越來越對文字寫作感興趣,希望可以成為一名作家,但是他一直對自己沒有寫作、文學的背景很沒有自信,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選擇,也為了改變家人、朋友對自己的看法,他決定去報考了新聞學的碩士學位,來為自己的選擇正名。

在經過申請、面試的過程後,他成功錄取了研究所,直到錄取之後,他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去,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導師徵求建議,他跟導師說了各種理由、選擇的利弊清單、面對的壓力等等,導師看著他直接點出問題:

「如果你去做這件事情,但永遠不能跟其他人說,你還會去做嗎?」

這個問題讓西蒙恍然大悟,這是他第一次考慮到自己的內在動機,真的去反思自己的目標,他到底是真的對寫作感興趣、還是單純想要有一個碩士學位來證明?

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排除他人的看法,但是花時間問問自己,到底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我的三個月「自創之路」體驗

我跟 Paul Millard 的經歷非常像,從小在考試中就表現不錯,考上了台大商學院,在求職激烈的競爭中,順利進入了外商管理顧問公司,我在這間公司已經做了 6 年,如果繼續按照「預設劇本」發展的話,接下來應該就要開始準備出國念書,現在這就是我的同溫層現在最主流的選擇-台大畢業、工作幾年、出國唸書,我以前也是這樣規劃我的人生,但是等我真的到了這個選擇的路口,我開始猶豫了,我發現這條路好像怪怪的。

我沒有出國工作或生活的憧憬,我不想跟著「預設路線」選擇出國唸書。我很喜歡工作給我挑戰與成就感,公司內也有很棒的團隊,但有一個念頭是我一直揮之不去的-生活會不會有其他可能性?因此我在今年初跟公司提出了留職停薪 3 個月的念頭,希望給自己一段時間去休息、摸索。

跳脫「預設劇本」一開始的感覺很興奮,我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覺得自己跟其他人很不一樣,但接著焦慮感就開始出現了,擔心自己的收入不夠、擔心在職涯上掉隊了,多出的空白時間要如何利用才會「值得」,過去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正職工作,但突然間我不能使用這個答案去掩飾了,我需要去找出自己的答案。

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思考會讓我感受到有能量的事情是什麼,我發現我自己很喜歡學習新東西,透過閱讀書籍、看文章、影片去學習我不知道的東西,幫助我能夠更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我也很喜歡把自己的想法輸出、分享出來,看到自己的分享對其他人產生價值,這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相比於在工作上跟團隊一起完成了一個幾百萬的專案,這種單純透過自己做出的成果更有踏實感。

同時,我也發現自己其實不能適應單純享樂的生活,如果完全沒有工作的目標,只是純粹的享樂,這種生活不會帶給我最大的快樂,我喜歡做有價值的工作,我需要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去支撐我的內在,有意義的工作更像是我的能量來源。同時我喜歡工作與生活混合的感覺,我不想要單純被規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我喜歡自由安排我的時間,讓我能隨時創造工作的成就感,也有可以自由去享樂的時間,這種混合的自由才是我喜歡的狀態。

Image Source: Midjourney

Image Source: Midjourney


「自創之路」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犧牲放棄

在聽到別人的故事時,我們一般都會很嚮往「裸辭」、「一無反顧」的概念,好像一定要勇敢拋下一切才是最棒、最浪漫的,但這並不是現實,雖然現在的工作可能讓你很不快樂,但真實的情況是你不會因為突然跳脫工作,就找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在「預設劇本」與「自創之路」之間不是一個簡單的二選一,你不需要放棄一個選項,才能選另外一個,這其實是一個光譜,你可以決定兩者的比例,在探索「自創之路」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策略是-Prototype 實驗

在我決定要跳脫出「預設劇本」時,我已經花了數年的時間探索,我從 2020 年開始經營 Podcast,中間換了幾個不同的題目,在同時擁有正職工作的情況下,兼職製作節目終於在 2023 年時累計超過 200 萬收聽量,接著才開始經營會員制的社群,經營會員制社群有很多細節,為了獲客引流、經營內容、留存會員我嘗試了很多東西,在經歷近兩年的努力後,會員制社群的收入才逐漸成長到可以支持我日常生活成本的程度。

接著,我在去年又開啟了《閱讀進行式》的知識型節目,經過一年的經營後,2025 年也轉為付費制電子報形式,來建立更多元的工作組合,有了這些不同的嘗試後,我才開始有勇氣想要探索全職的生活,但我沒有選擇馬上離職,灑脫登出職場,而是先用 3 個月的留職停薪來實驗,這樣的生活模式我要不要繼續 double down 加倍投入,結果是我反而喜歡有正職工作的感覺。

所以在探索 Pathless Path 「自創之路」時,實驗是很重要的策略,多去嘗試探索,慢慢找到方向之後再加大投入,讓自己慢慢從「預設劇本」過渡到「自創之路」,這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一個需要犧牲、放棄的選擇。


結語:重點是好好生活,而不是要領先他人

Coming alive over getting ahead.

最後,我想用 Paul 在書中的一段話來作為結語,選擇走上「自創之路」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滿足他人的期待、達成超越的成就,而是誠實面對自己、擁抱不確定性、主動採取行動,我們需要放下自己想變「成功」、「卓越」的念頭,腳踏實地去過每一天的生活,儘管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但相信一切會有更好的結果。

如果有什麼想法靈感,歡迎留言跟我交流,若你喜歡這期的內容,希望可以直接在信箱收到《變革成長指南》的最新文章,歡迎到 Substack 訂閱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變革成長指南
5.5K會員
32內容數
自我成長|科技新創|社會趨勢|閱讀筆記 在變革世界中,探索個人與社會的成長之道
變革成長指南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我們習慣以計畫、目標面對不確定性,但有些時候擁抱不確定性才是正確的策略,讓我們能以更開放的心態開始去嘗試、探索未知,今天我們來聊聊「園丁心態」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習慣以計畫、目標面對不確定性,但有些時候擁抱不確定性才是正確的策略,讓我們能以更開放的心態開始去嘗試、探索未知,今天我們來聊聊「園丁心態」
Thumbnail
2025/04/07
本文探討如何尋找人生伴侶,挑戰社會普遍的盲目擇偶觀念,強調日常相處的重要性及建立友誼基礎。文章提出選擇伴侶應考量市場環境、相處模式、雙方付出等因素,並提供約會後的反思問題,最終指出追求合適而非完美。
Thumbnail
2025/04/07
本文探討如何尋找人生伴侶,挑戰社會普遍的盲目擇偶觀念,強調日常相處的重要性及建立友誼基礎。文章提出選擇伴侶應考量市場環境、相處模式、雙方付出等因素,並提供約會後的反思問題,最終指出追求合適而非完美。
Thumbnail
2025/03/28
這篇文章探討許多人容易陷入過度規劃而無法付諸行動的困境,提出從「輸入」而非「結果」衡量進度,並設定有成就感里程碑等策略,鼓勵讀者跳脫舒適圈,立即採取行動,而非停留在計畫階段。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生活實例與名言佳句,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呼籲讀者將想法付諸實踐。
Thumbnail
2025/03/28
這篇文章探討許多人容易陷入過度規劃而無法付諸行動的困境,提出從「輸入」而非「結果」衡量進度,並設定有成就感里程碑等策略,鼓勵讀者跳脫舒適圈,立即採取行動,而非停留在計畫階段。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生活實例與名言佳句,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呼籲讀者將想法付諸實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尋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與不確定。但透過不斷的探索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無論經歷如何,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的問題往往沒有單一的答案,我們需要欣賞每個階段的體驗,並保持對未來的探索精神。
Thumbnail
在尋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與不確定。但透過不斷的探索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無論經歷如何,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的問題往往沒有單一的答案,我們需要欣賞每個階段的體驗,並保持對未來的探索精神。
Thumbnail
在今天這種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許多人常常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動地跟隨他人設定的規則生活,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種情況不僅可能導致個人成長停滯,更可能讓我們失去生活的熱情和動力。因此,了解如何設立個人準則,並據此規劃人生方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
Thumbnail
在今天這種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許多人常常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動地跟隨他人設定的規則生活,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種情況不僅可能導致個人成長停滯,更可能讓我們失去生活的熱情和動力。因此,了解如何設立個人準則,並據此規劃人生方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
Thumbnail
成功的事情 ... 就是總能擺脫世故,也依然完好的佇立於世間吧。
Thumbnail
成功的事情 ... 就是總能擺脫世故,也依然完好的佇立於世間吧。
Thumbnail
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正確或是絕對能獲得幸福的選項。有些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的太多,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好好釐清我們不需要什麼就好!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格?喜歡和需要什麼樣的東西?覺得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Thumbnail
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絕對安全、絕對正確或是絕對能獲得幸福的選項。有些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的太多,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好好釐清我們不需要什麼就好!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格?喜歡和需要什麼樣的東西?覺得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