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個銀行帳戶?我剛剛認真算了一下,我手上的銀行帳戶居然超過10家!(這還不包括先生和小孩的。)從小時候媽媽帶我去開的郵局帳戶,到學生時期打工、出社會工作公司指定開立的、為了信用卡免年費或活儲優惠開的各種帳戶,結果就是越辦越多。
讀完《金錢整理》後,我才意識到「帳戶太多」會讓金錢流向更不容易掌控。
▎一本存摺的理想狀態?對我來說不可能,但我找到自己的折衷解法
書中提到:「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個人一本存摺。」我一看到這句話,內心馬上吶喊:怎麼可能啦!就算把沒在用的帳戶歸零,目前我還是至少需要一個薪轉戶、一個家庭帳戶,加上為了分離儲蓄與日常開銷,實在無法只靠一個帳戶過生活。
根據作者分享「七大帳戶管理守則」,像是集中往來銀行、精簡帳戶、分清用途、定期檢查等,讓我開始思考:「怎麼做比較適合我?」我整理出自己最有感的幾個重點,這些觀念幫我大幅簡化了帳戶管理的流程:
1、選定主要往來銀行:我把主要操作集中在 Richart,不但方便管理,之後有需要貸款也比較有信用基礎。
2、停用帳戶就清空餘額:以前我很多帳戶都有幾百塊、幾千塊遺忘在裡面,現在我已經全數提領清空,也不再把注意力分散。
3、將不同用途資金分類管理:這是我最受用的一點,也是我後來用子帳戶實作的重點。
其他還有像是定期檢視帳戶、善用活儲/定存、固定日領錢⋯⋯這些都讓我花錢更有節制、存錢更有方向。重點就在於:讓金錢集中管理、流向單純化,自然更好掌握與分配。
▎我的實際做法①|Richart 帳戶 + 小查罐子帳戶管理
我目前的主要帳戶是 Richart,因為它支援「子帳戶」功能,一個帳號就可以建立多個獨立用途的帳戶,不用分開開戶,也能各自管理!
🔹 我的 Richart 架構:
▸ 主帳戶
每月薪水進來後,全數匯入主帳戶作為起點。設定自動扣繳卡費、電話費等,超方便也不怕遲繳
▸ 子帳戶(小查罐),根據金流需求設定
(1)信用卡預備金:刷卡後立即把金額轉進這裡,月底再提回主帳戶扣繳。讓刷卡「有感」,避免誤花。
(2)年度預備金:把每年固定支出(保險、汽機車稅、小孩學費)平均分攤到每月存入這裡,不怕突如其來的大筆帳單。
(3)目標專戶(旅遊、奢侈品等):先存錢再消費,想買就從專戶規劃!
(4)年終預算帳戶:年終獎金到手前,先列好紅包、走春、送禮等預算,存進這帳戶,不怕一時衝動敗光光。
(5)證券罐:Richart獨有的「股票投資專用子帳戶」,將「證券扣款帳戶」獨立出來,避免投資與日常花費混在一起。
▎我的實際做法②|活儲+定存,用數位銀行加速資產增長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家數位銀行,而且推出的活儲/定存方案都很不錯,我目前的配置如下:
🔸 流動資金專用帳戶:台新Richart,雖然活儲利率偏低,但整體系統和子帳戶真的很好用,而且獨立管理證券戶、每月5次免費跨提、換匯優惠等。
👉 用這個連結開戶,拿用戶禮NT$300+新戶高利率活儲優惠!
🔸 儲蓄專用帳戶:
1、Bankee(2.6% 活儲利率,新戶優惠)因為 Richart 利率低了,我就開了 Bankee 存活儲。新戶有 6 個月高利率優惠,如果推薦朋友加入還能延長。
2、王道銀行(舊戶 2.2% 活儲+定存活動)我是王道老客戶,最近又回鍋了!活儲利率不錯,而且定期推出短期高利率定存方案,很適合用來存下半年用不到的資金。
▎結論:做不到一本帳?重點在於「清楚用途、有效管理」
《金錢整理》給我的最大啟發,不是帳戶一定要少,而是你要清楚每個帳戶存在的理由,並能夠持續追蹤它的流動。無論你是「一本存摺派」,還是像我一樣的「多帳戶分類派」,重點都不是帳戶數量,而是能不能幫你更好地掌控金錢、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