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時代的競賽中,先拿到「電力門票」的人,才有資格入場。

撰文|編輯部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4月21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不談GPU不談機器人,開宗明義聚焦一個字,電。這場高層會晤,無疑為全球科技產業拋出一個沉重警訊:沒有能源,就沒有AI。
AI技術狂飆,能源成為「算力限制器」
黃仁勳點出的,不只是NVIDIA的未來需求,而是整個AI產業的根本瓶頸。從ChatGPT、Midjourney到自動駕駛、醫療影像分析,這些應用背後是海量資料的運算與推論,每一個AI模型的生成與優化,都靠GPU「吃電如虎」。
國際能源署(IEA)預估,到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AI和加密貨幣的電力需求將達1050太瓦時(TWh),幾乎等於整個德國一年的用電量。更驚人的是,AI用電增速將超越所有其他科技應用。電力不再只是生產要素,而是科技國力的關鍵指標。
日本的雙重挑戰:輸電網老舊、能源自主脆弱
日本雖然在機器人與半導體設備擁有世界級競爭力,但能源結構卻是一道致命傷。311核災後核電停滯,轉而依賴天然氣與煤炭進口,使得日本的能源供應成本高、碳排放壓力重,更缺乏應對AI高峰電力需求的彈性。
黃仁勳開出的藥方很明確:重啟核電、導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投資智慧電網。這是一場能源結構的根本變革,也是一場「不改革就落後」的警告。
NVIDIA的全球棋局:AI即能源戰略
這場與石破茂的會面,不僅是對日本的提醒,更是NVIDIA全球擴張策略的縮影。從美國、台灣到日本,黃仁勳正在建立一張AI地緣能源地圖:哪裡能提供穩定、高效、低碳的電力,哪裡就值得建資料中心,就能成為AI應用的發源地。
NVIDIA最新B300/GB300伺服器將於9月大規模出貨,日本與台灣供應鏈業者如廣達、台達電、研華、村田製作所都將受惠。這波拉貨不只是一場產品週期,而是一場能源競賽下的供應鏈重塑。
政府角色將成AI產業的新推手
未來的AI霸權,將不再只是矽谷創新者與晶圓代工廠的角力,而是國家級的能源調度、基礎建設與政策協調。黃仁勳這次提出的不只是企業需求,更是對日本政府的國策呼籲。
AI是新石油,而能源就是抽油機。如果日本要在AI時代不缺席,不能只靠技術累積與人才輸出,更要從「供電主權」著手,補上這塊國力拼圖。
Tx3觀點提問:
在這場全球AI軍備競賽中,日本正站在十字路口,是選擇積極擴建AI能源底座,還是繼續緊守傳統保守能源政策?這不只關乎競爭力,更是決定日本能否進入下一個科技高峰的關鍵賭注。
你的看法是?日本能撐起AI的能源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