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斷了11天的重新寫作,給我了三個啟發:
1.接受需要暫停的時候
這幾天沒寫作,但心裡一直掛念著這件事,心中也有些罪惡感,覺得該做的事沒做到,不過後來轉念也接受了自己的狀況,畢竟這幾天一個人照顧兩個小孩,還要處裡工作上的事,雖然要寫作也還可以做到,但就要犧牲睡眠時間,這樣連續幾天我身體一定會吃不消,也會影響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在健康和堅持寫作中,我先選擇了健康。
雖然中斷了很可惜,不過我知道總是會有需要暫停的時候,例如:我去進修或老婆進修。這次的中斷也讓我自己多了一些彈性,重要的是志有定向,而且持續朝目標前進,所以重整旗鼓,我又出發了。
2.萬事起頭難,先重新動起來
這次中斷原因來自我和老婆輪流進修4天,但我卻中斷了11天。我發現自己在中斷後要重新寫作時,會給自己理由,覺得明天再重新開始就好,反正都斷了,不差這一天,就這樣又幾天過去。
還記得國中學物理時學到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中提到的摩擦力,摩擦力又分為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當物體要從靜止到開始移動,會需要突破最大靜摩擦力,而這個靜摩擦力會比動摩擦力更大,當物體開始移動後,動摩擦力反而較小而且穩定,這裡指的是材質給予的阻力不變的狀態。這也從現實的物理解釋了我們常說的"萬事起頭難"的狀況。(可參考下列圖片)

於是我決定不能再拖,剛好好好記錄這次中斷的啟發,不管內容如何,先重新開始寫再說。
3.維持均速比衝刺更重要
平日我有維持跑步30分鐘的習慣,今天跑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個女生,可能很認真的想要開始練跑,雖然也不是很快,但有感覺是努力在跑,可是沒多久又停下用走的,結果一段時間又跑起來,然後大約一兩圈操場後又開始用走的,然後走了一兩圈又用跑的,跑一兩圈後就離開了。
感覺這位女生不是刻意做間歇式練習,單純就是有想跑的慾望,但沒有好好的配速,導致體力耗盡,無法持續。她讓我想到我的寫作節奏。之前每天寫作時,維持穩定的節奏,反正沒有特別感覺到寫作的阻力,但這次停下來,就像這位女生停了又跑,反而需要耗掉更多的能量,維持在跑動的狀態前進,是最省力也是能跑最遠的方式。
同樣的,在寫作上還是要盡量維持寫作的習慣,就像跑步一樣,減少停下來的時間,日日不斷、日拱一卒,讓自己寫作的路持續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