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莓(Duchesnea indica)
身為植物深度愛好者,一有空閒時間就會到公園、山林走走,和植物拍拍「寫真」,再配上文字,發佈到各大網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最近回答最多的問題就是奪命三連問:這個植物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
當然了,不同植物的出場頻率差異很大,因為不同物種的外觀和吸引力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蛇莓(Duchesnea indica)就是一個常被問起的明星物種,尤其是這個季節,蛇莓在野外很常見。
蛇莓可以說是最像草莓的果子,紅彤彤的「果實」在草叢中異常醒目。在綠色背景的陪襯下,新鮮美味的感覺呼之欲出,垂涎欲滴也是人之常情啦。但是,小時候爸媽就是不讓我吃。不讓吃的理由是,“蛇莓表面都有蛇爬過,沾上了蛇的口水,所以蛇莓都是有毒的,千萬不能吃。”
雖然老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在野外,我還是忍不住會摘下那些成熟的蛇莓果子,慢慢咀嚼。吃了蛇莓,人也沒有啥異樣的反應。莫非是吃太少,毒性沒有發作嗎?
到底蛇莓能吃嗎?
對人類而言,蛇莓的「果實」並沒有明顯的香氣,也沒有明顯的甜味。所以呢,即便是作為嚐鮮的野果子,蛇莓也顯得不夠稱職,只能給小朋友過家家的時候當道具。然而,在野外碰上這種長相誘人的果子,還是讓人有嘗試的衝動,畢竟免費的果子對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不花錢的東西,到嘴裡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但是,綁在蛇莓身上的「魔咒」是真是假呢?蛇莓究竟有沒有毒,一直都有爭議。有人說,可以隨便吃,完全不用擔心;也有人認為吃蛇莓要小心,吃多了可能會拉肚子。
湖南吉首大學做過一項對蛇莓毒性的研究,給小鼠灌餵了大量的蛇莓乾燥粉(相當於50公斤重的人,一天吃下一公斤蛇莓),沒有出現異常反應,所以蛇莓可以說是無毒的。
至於那個蛇流口水的傳說,稍加分析,就會覺得漏洞百出:首先,蛇毒要通過破損的傷口進入體內,才對人有毒性;再者,毒蛇並不是全身有毒,蛇的唾液並沒有毒,毒液儲存在毒腺之中,只有防禦和攻擊的時候才會釋放。另外,蛇不會隨便把口水塗在果子上,因為它們不吃素啊!
但是,為什麼還有人言之鑿鑿地說蛇莓有毒呢?可能與蛇莓的生存環境有關。
蛇莓特別喜歡生長在半陰半濕的田埂邊上,不僅農家肥可能沾到這裡,來來往往的牲畜糞便也隨時可能落到蛇莓的果子上。這些米田共裡,很可能就存在著致病的微生物。所以,吃了蛇莓確實有可能鬧肚子,但是鬧肚子的原因並不是蛇的口水——那麼,你現在還想吃免費的小紅果果嗎?
蛇莓是理想的草坪植物
雖然蛇莓的果實不夠可口,沒有被馴化成水果的潛力,但是擁有強大生命力的蛇莓,卻有可能成為優秀的草坪和綠地植物。特別是那些急需覆蓋的裸露沙土地,種植蛇莓是個不錯的選擇。
蛇莓對生長環境不挑揀,各種沙土、黃土、腐植土等等都可以成為蛇莓良好的生長基質。不過它不耐曬,所以通常需要半陰的環境才能茁壯成長。這恰好為園林工作者提供了一個綠化植物的特殊選擇。在一些光照不足,草坪不適宜生長的地方,可以讓蛇莓安家落戶,倒也是物盡其用了。
蛇莓、草莓傻傻分不清
蛇莓是薔薇科蛇莓屬的植物,這個屬有5~6種植物,分佈在中國的只有兩種,分別是蛇莓和皺果蛇莓(D. chrysantha)。這兩個物種很容易區分,最典型的區別在「果子」的顏色,前者的「果子」是鮮紅色的,而後者的「果子」是粉紅色的。
這個「果子」其實不是蛇莓的果實,而是它的花托。而「花托」上的芝麻粒兒一樣的小硬顆粒,才是真正的果實。
蛇莓是草莓的遠房親戚,很多時候被稱為野草莓。作為相親相愛的姊妹屬,蛇莓屬和草莓屬(Fragaria)有著共同的特徵-發達的肉質花托和花託上面許多小小的果實。果實成熟後,紅色的肉質花托就顯得更誘人了。它們用富含營養的肉質花托,吸引動物來取食,藉助動物的消化系統,傳播種子。
和蛇莓、草莓一樣,有著「假果實」的植物還有很多。例如,鳳梨看起來麻麻賴賴的大“果實”,其實是許多小小的果實,生長在花序軸上。我們吃的腰果是腰果樹的種子,在生前有一個超大的果托長在它上面,這個果托酸甜多汁,也可以當水果吃。這些結構都是為了引誘動物,傳播種子而產生的。
在自然界,開花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任何可以被利用的資源,都會被放在適當的地方。
蛇莓、草莓如何辨別?
最典型的差異在花朵上,蛇莓的花是黃色的,而草莓的花則是白色。只不過,當蛇莓和草莓結出果實的時候,我們已經很少看見花朵了。
另外一個差別是萼片,就是紅色花托下面的綠色小片片,靠裡面的一圈叫萼片,外面的一圈叫副萼片。草莓和蛇莓都有5個萼片,5個副萼片,蛇莓的副萼片比萼片大,而草莓的副萼片比萼片小一點。
我們常吃的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兩種野生草莓屬植物弗州草莓(F. virginiana)和智利草莓(F. chiloensis)雜交的後代,它的果實是黃白色的,蛇莓的果實是紅色的,很好區分。有些野生的草莓屬植物,果實和蛇莓一樣是紅色,但蛇莓和它們還是有些區別的。
通常來說,蛇莓花托上的小果實突出在花托表面,而草莓屬植物的果實則微陷或深陷在花託之中。這就足以讓我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分辨出蛇莓和草莓屬植物了。
另外一類在野外常見的小野果,是懸鉤子屬(Rubus)的成員。這個屬出產很多美味的果實,有些種類,像是紅樹莓(R. idaeus),人們把它們當成水果種植。
懸鉤子屬也是薔薇科的成員,有許多種類的果實鮮紅可愛,跟蛇莓屬植物有幾分相似。但要區分它們並不難,懸鉤子屬的果實,是由許多小核果組成的聚合果。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形容為「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的覆盆子,就是懸鉤子屬的植物,可能是蓬蘽[lěi](R. hirsutus)的果實。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 【奇趣植物果實全集,不論你是不是「吃貨」都不能錯過!】,有趣的植物果實介紹及分享!每月訂閱方案(NT$70)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 【植物分享平台】,分享獨特罕見的植物品種, 讓我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吧!訂閱Premium 每月方案(NT$50)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奇趣塊根植物養植全集】,收錄人氣塊根植物品種。僅針對愛好塊根植物的朋友。一次購買NT$300, 永久閱讀!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潮流肉質植物】,收錄人氣肉質植物品種。一個月免費購買方案NT$250 /月。
Blog網站連結【JYY植物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