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蜀之地,
在這座悠然散步的城市裡, 我騎單車經過一處安靜而神秘的門樓——青羊宮。
名字一出,心中便是一震:不會是那個傳說中,老子千里赴約、千年不滅的青羊宮吧?
懷著一份既期待又敬畏的心情,
我推開歷史的門扉,走了進去。

青羊宮,一座道教聖地的誕生
青羊宮,位於成都市青羊區,
是中國著名的道教祖庭之一,
也是全真派的重要根據地, 素有「川西第一道觀」之譽。
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年前——
相傳老子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後, 曾與弟子尹喜約定千日後在蜀地青羊肆重逢。
三年後,尹喜見一隻通體碧青的羊引路,
便一路跟隨,走到這片清幽靈地, 果見老子化身說法,再續前緣。
於是,這裡便成了道教的靈脈之地,
青羊肆後被尊稱為青羊觀,即今日的青羊宮。

青羊宮的千年沉浮
東漢時,道教宗師張道陵來此傳道,奠定了青羊宮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唐朝時,國運動盪。
881年,唐僖宗李儇因黃巢之亂逃至成都, 據說在青羊宮挖出一塊古篆玉磚, 上刻「太上平中和災」七字。
「太上」是老子的尊號,「中和」正是唐僖宗的年號。
君臣視為天意,軍心大振,黃巢之亂很快平定。 (自古以來,正面宣傳,果然是強心劑。)
從此,老子被尊為太上玄元皇帝,
青羊觀也正式更名為青羊宮,地位益發崇高。

位於青羊宮中軸線上的唐王店,特意將地基做高是象徵皇權在神權之上,裡面有李淵、李世民、竇皇后塑像,是李氏皇族親建首肯的官方祭祀場所。
青羊宮,一座被文學與武俠點亮的場所
宋代以降,青羊宮成為全真道盛行之地,文人墨客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連金庸先生筆下的武林世界裡,也曾提到這座道觀,讓它穿越了歷史與小說的邊界。
而今日,門票只需十元,遊人稀少,
在這座擁有兩千年歲月的古觀中, 我得以靜靜漫步,與歷史對話,與天地共振。

(青羊宮重要建築,八卦亭)
道教與中華文化的交融
世上宗教林立,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被稱為三大宗教; 但若以信眾數量計,印度教其實更勝一籌,應列第三。
而我們華人血脈中,土生土長的道教,
應當是世界第五大信仰。
媽祖文化、土地公、城隍爺、八仙過海,
許多臺灣人熟悉的信仰,其實皆源於道教脈絡。
甚至連佛教的觀世音菩薩,
在道教中也化身為慈航真人。
佛道交融,
在中華文化裡早已水乳交融, 難以劃出絕對分界。

在青羊宮,與自己的內心相遇
走在青羊宮幽靜的石板路上,
看青羊塑像靜臥於殿前, 聽清風吹過千年古柏。
心中不禁想問:
- 在功名利祿之外,
- 在快節奏的人世奔波中,
- 我們是否還記得,
- 那個曾經相信天地自然、順勢而為的自己?
願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中,
無論遇見多少風雨與誘惑, 都能守住心中那一隻青羊——
純然、堅韌、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