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六:異鄉中的試煉
夜色低垂,城市燈火閃爍如星海。黃志文推著輪椅,靜靜地坐在客廳的窗邊,窗外微微灑入路燈的柔光,給屋子鍍上一層淡淡的溫暖色澤。
蘇菲雅剛結束一天繁忙的餐廳工作,疲憊地推門而入。她一邊脫下外套,一邊熟練地查看孩子們是否安然入睡。
「今天還順利嗎?」黃志文轉過頭,語氣輕柔。
蘇菲雅點了點頭,嘴角擠出一抹溫柔的笑。「還好,店裡開始進旺季了,就是比較忙。」
他們的生活節奏像兩條併行的鐵軌,各自奔馳,又彼此靠近。白天,蘇菲雅在餐廳打拼;黃志文則在資訊部門適應著快速變動的行政節奏。孩子們在安親班接受照顧,兩人雖忙碌,但從不放任孩子的課業,常在夜晚抽空陪伴,檢查功課,分享彼此的小世界。
經過幾次深夜的坦誠對話,他們逐漸形成了默契:不以高壓要求孩子,而是以陪伴取代責備,以信任引導成長。家,逐漸成了孩子們最安心的港灣。
某個周末的夜晚,孩子們早早進入夢鄉。客廳裡只剩下兩人。
蘇菲雅蜷縮在沙發的一角,手指輕輕滑動手機,印尼老友傳來的訊息躍然螢幕上,讓她眉宇間多了幾分鄉愁。
「想家了?」黃志文輕聲問。
蘇菲雅沉默了一下,輕輕點頭,又搖搖頭。「有時候,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還是像個外人……」
黃志文聽了,心中一緊。他靠著輪椅滑近一些,握住她微涼的手。「如果想回去,就說一聲。家是妳的,無論在哪裡。」
蘇菲雅鼻頭一酸,卻露出笑容。「我捨不得你們啊。」
黃志文也笑了,將她的手握得更緊。「我們是家人,不分國界。」
那一晚,他們在柔和燈光下傾心交談。蘇菲雅吐露了藏在心底的孤單與掙扎,黃志文則坦白了自己身為父親與丈夫的無力與焦慮。兩人用最平凡的語言,修補著日常生活中悄然出現的裂縫。
但現實從不因一場深談而放緩步伐。
餐廳旺季讓蘇菲雅的工作負荷倍增,常常深夜才回到家;孩子們則進入升學緊張期,情緒起伏不定。家中大小事漸漸堆積。
黃志文雖然盡力協助,但雙腿的不便讓他許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如此,他仍努力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每次做完晚餐、打掃地板,他臉上總帶著不易察覺的自豪。
某夜,蘇菲雅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家,一推開門,便看到燈光下黃志文引導孩子們複習功課的背影,桌上還擺著一份微波加熱的晚餐。
她鼻子一酸,卻笑了。
家,或許有些亂,有些不完美,但卻溫暖得讓人心安。
為了更好地扎根台灣,蘇菲雅報名了夜間中文課程。白天工作,晚上上課,回到家已是夜深人靜。
「太累了就別硬撐。」黃志文一次次地勸她。
「我想變得更好,也想讓孩子們以我為榮。」蘇菲雅堅定地回答,眼神閃著微光。
那一刻,黃志文心中湧上一股說不出的酸楚與驕傲。他明白,眼前這個女孩,已經用行動把這個家扛在肩上。
他也更加努力地分擔能做到的每一件小事,哪怕只是陪伴孩子完成一篇作業,或是煮一碗熱湯。他不再因為行動緩慢而自卑,而是學著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妻子的後盾。
年末,學校才藝表演將至。
孩子們興奮地排練,家中時常回蕩著五音不全的歌聲與笑鬧。黃志文和蘇菲雅分工合作,連夜趕製道具、彩排歌曲。
表演當天,陽光燦爛,學校禮堂內擠滿了家長。蘇菲雅穿著端莊得體的服裝,站在人群中,緊張得手心冒汗。
當孩子們出場,帶著稚氣卻自信的笑容在台上表演時,黃志文忍不住紅了眼眶。
他悄悄握住蘇菲雅的手,兩人相視而笑。那一刻,他們都明白了——
所有的辛苦與掙扎,都是值得的。
夜晚,孩子們熟睡,屋內只剩下他們倆。
陽台上,晚風吹拂著蘇菲雅微亂的髮絲。兩人並肩而坐,手中各自捧著一杯熱薑茶,溫暖順著指尖流進心底。
「你後悔嗎?」蘇菲雅輕聲問。
「後悔什麼?」黃志文不解地偏頭看她。
「後悔娶了異國的我,讓生活這麼辛苦。」她的聲音隱隱帶著顫抖。
黃志文沉默片刻,隨即輕輕搖頭,眼中閃著堅定的光芒。
「我從來沒後悔過。能遇見妳,是我最大的幸福。」
蘇菲雅咬唇,眼眶微紅,最終只是輕輕靠在他肩上。
繁星在夜空中閃耀,月光靜靜灑落,照亮了這對異鄉人攜手走過的每一步路。
無論未來多艱難,只要心中有愛,他們相信——
家,永遠在彼此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