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味道」的寫實記述文|慎入小心踩坑!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尋找風景,
但我總覺得,真正能讓人記住的,是那些意想不到的「味道」。
不是咖啡香、不是花香, 而是混合著汗水、泥土、風沙,甚至……某些難以言喻氣味的,
生活本身的味道。
幾趟大陸之行,我走過繁華都市,踩過無人戈壁,
從按鍵加熱、音樂播放的科技馬桶, 一路跌進土牆磚蓋、風吹紙飛的深坑旱廁。
人生哪有一路香氣?有時就是得踩著坑走完。
所以今天,就來記錄那些「很有味道」的真實瞬間。 (慎入,但,值得。)
📍坑位第1號|浙江奉化|四明湖小村的「一條溝」公廁
【生存難度】⭐⭐⭐(尷尬指數高)
這座廁所呢,結構非常直接明瞭:
一塊水泥地+一條深溝+一面不太擋得住視線的大理石板。
沒有門,只有嘩啦啦不間斷的流水聲,像水庫放水一樣狂野。
我在門口猶豫了30秒,最後打開傘、交代小孩把風、深呼吸三次才進去,
整個過程像一場小型戰略演練。
有趣的是,那條水溝水流得特別勤快,清潔頻率大概比我洗臉還高,
懷疑是不是因為在水庫邊,完全不缺水。 整個過程,字面上就是「流水線作業」。

四明湖小村的「一條溝」公廁
【小提醒】
✨ 自備雨傘、衛生紙,安排旅伴把風。
「比起我小學時代的廁所,這裡更極簡;唯一多的,是風景和風險。」
📍坑位第2號|新疆麻扎村|民宅牛糞旱廁
【生存難度】⭐⭐⭐⭐(心臟要大)
麻扎(Mazha)是新疆、甘肅、青海一帶的小村落或聖墓地區。
這裡乾燥少雨,水資源極度稀缺,水沖馬桶?不存在的。
民宅旱廁用黃土、牛糞、石頭、簡單木材堆砌而成,
有些破布門、裂牆,甚至乾脆無門,讓風沙自由出入。
坑口深達一層樓,石塊圍著裸露木板,踩著都怕塌。
夏天味道濃烈,但因為乾燥,比南方濕熱地區還略能忍受。
牛羊經常在旱廁附近走動,彼此互不打擾。

我本人實在無法拍那廁所因為主人在附近不好意思拍,我口述AI畫的相似度約90%。後面就是火燄山,只差沒把放葡萄簍空倉庫畫出來而已。

就是這隻羊
【小提醒】
✨自備紙巾、濕紙巾、防滑鞋。
✨穩蹲!牆壁和地板都不保證穩固。
✨蒼蠅多,動作要快。
「牛羊不介意,我們更要學會釋懷。」
📍坑位第3號|內蒙古|夢幻峽谷公廁
【生存難度】⭐⭐⭐⭐⭐(五星社死地獄)
遠看,這座紅岩造型的廁所像地貌奇蹟;
近看,這是人間社交地獄。
內部開放式設計,沒有隔板,沒有牆,
每個坑洞長100cm、寬30cm、深度約一層樓, 每蹲必互看,每看必社死。
風吹進坑內,吹動著漫天飛舞的衛生紙與衛生棉,
空氣中充滿寒風、沙塵、與……讓你懷疑人生的味道。
可惜,它只是外觀夢幻,內在崩潰型建築的最佳代表。

西部夢幻峽谷 公共廁所(旱廁) 外觀

西部夢幻峽谷 公共廁所內部 那幕歷歷在目,敘述給AI描繪出的照片,寫實程度約80%,20%不勘入目也不宜太過逼真。
【小提醒】
✨戴口罩,穿防滑鞋,速戰速決。
✨千萬不要回頭看坑底冰雕。
「在夢幻與現實的交界,戈壁讓我回歸大自然——當自然與排泄相遇,尊嚴也要隨風飄。」——夢幻峽谷公廁生存者手札(by 本人)」
📍坑位第4號|哈爾濱羊草山|雪地結冰旱廁
【生存難度】⭐⭐⭐⭐⭐(極寒挑戰)
零下二十幾度,雪地上搭起的廁所:
破浪板搭木樁,地面全是厚積雪和黃斑污漬。
木板鋪設隨意,有些斷裂,縫隙大到可以直視坑下雪地。
每一蹲,都是冰桶挑戰,每一口呼吸,都是小宇宙燃燒。
哈爾濱冬天可以零下三、四十度,土地常年結冰,傳統農村地區普遍無法鋪設完善的水管系統。
通常是蹲式,沒有沖水,只有大自然來處理。
「冰雕版」排泄物(抱歉有點畫面感哈哈哈),冬天凍得跟石頭一樣。
優點:冬天氣味不重(因為都凍起來了);缺點:太冷。
當時我是從雪谷穿越羊草山要到雪鄉,選擇坐馬拉犁+徒步到雪鄉,途中體驗大雪天的旱廁,氣溫約在零下負二十幾,積雪很厚。

這是我趁沒人趕緊按下快門的真實畫面,屁屁真的很凍,尿液都會冒煙。

再來看看我口述AI畫的看起來比較舒服乾淨多了
【小提醒】
✨穿厚褲、備濕紙巾,遮住臉比遮其他地方重要。
✨小心步步驚心,不慎即跌入人生荒謬劇場。
「人生有冷與熱之分,但屁股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北國之冷。」
📍坑位第5號|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懸崖旱廁
【生存難度】⭐⭐⭐⭐⭐(極限生存)
木板搭建,底下直通懸崖與深谷,
鐵皮破舊搖晃,身旁是牛群把風, 只有高空、寒風、與生死邊緣的孤獨感陪伴。
深呼吸都喘,連大號小號都靜悄悄,
只有風聲提醒你:「這裡,不容遲疑。」

讓人膽戰心驚的廁所

門縫看出去 有這群牛幫你把風
【小提醒】
✨防滑鞋+防風衣必備。
✨速蹲速離,留下一絲體面。
「在海拔4000米蹲坑,每一次呼吸都是修行,每一次穩蹲都是涅槃。」
「能蹲能忍,能吃能睡,才能行萬里路。」——荒野版陳爽爽座右銘
無論是零下三十度還是漫天黃沙, 人類對「方便」的渴望,跨越了冰封與乾旱。 這,就是生命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