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比原子彈更有威力」

年輕時傻傻地被保險業務洗,買了一個不太好的儲蓄險。
後來我爸知道時就罵我,這個微薄的利息連通膨都追不上,買這幹嘛
當下心理是有些不服氣,但也知道是對的。
父子情節是個很麻煩的問題,希望我和小仔在這方面能做得更好。
很早就決定這篇要當重啟寫作的第一篇
剛好家中有新生兒,本人也接近不惑之年,人生到了不上不下的時候
要轉換的機會成本很高,成為了標準的三明治一族。
對現況有所不滿,但更多的是後悔很多事情知道得不夠早。
對我而言,金錢買到的是自由。
有選擇的自由是幸福的。
三明治世代很多是沒有選擇的,夾在房貸以其各種成本下的窒息感有時很無力
父母心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自己走過的冤路,下一代不會再走。
年輕時自負聰明的我是個左派,直到年近35才開始屈服於右派資本主義。
也因此更了解資本主義是不會滅亡的。
(除非人類的精神文明可以進化個一千年,但我好奇一千年夠不夠)
"It is easier to imagine the end of the world than to imagine the end of capitalism."
既然資本主義不會消失,短期內我看起來不會財富自由,如果沒辦法讓下一代有個簡單的財富繼承開場。
那能做的就是早點教導資本主義、人性、槓桿。
最後就是早點幫他利用複利,讓他進入人生主軸時能有更多的籌碼可以享受這場遊戲。
當然...
靠運氣贏來的會靠實力輸回去
如果這筆財產早早被他玩光光,那我也沒轍(攤)
初始規劃很簡單,就是拿一筆大概台幣十萬元左右的錢直接幫他開戶投資。
目標是從我手邊擠出十萬去換二三十年後他的小小自由
如果他要持續去漂泊,那可能就是在遺囑上交代這些錢建議怎麼運用吧
既然有20-30年的時間複利,一定是選擇大盤等級的ETF。
那就只有兩件事情需要思考
- 選甚麼國家
- 要幾倍槓桿
要進賭場要知道自己玩的是甚麼遊戲
選國家應該只有三個選擇
- 全球ETF (VT)
- 台灣市場
- 美國市場
全球市場 :VT 最穩健的選擇
不過我查了一下目前沒有現存的槓桿型ETF是全球配置
硬要開槓的話可能就是不斷用選擇權去ROLL OPTION
但是這個操作比較複雜,而且我看了一下FirstTrade海外未成年不能開戶。
不考慮的原因是他就兩片白白的屁股,又是拿老子的錢。怎麼可以不開槓XD
台灣市場
這部分最簡單應該就是去參考大仁哥的正二教學文章
可以參考以下網址
https://www.letf.com.tw/category/%e3%80%90%e6%a7%93%e6%a1%bfetf%e3%80%91/
一筆ALL IN打進00631L 或者 00675L
台灣沒有出三倍槓桿ETF
基本上就會是兩倍槓桿的選擇,要這麼幹就是選手續低的那個
操作方式:00675L
目前找到的資料年化大約26%
一種就是要手動幫他每個月期貨轉倉(可以考慮開到三倍)
好處是高機率可以吃到逆價差
但是就要額外花精神處理,另外就是有沒有爆倉的可能。
操作方式:一口微台無限轉倉,看有沒有機會轉到二十口大台XD
(以現在加權指數20000左右,10萬元剛好是兩倍槓桿)
不過這邊要對賭的就是接下來20-30年台灣的國際定位是否照舊
如果未來台積電不在強勢
比如說下一輪科技生產是靠量子電腦,那未必台灣還會這麼強
身為台灣人當然希望台灣經濟持續強勢
但身為父母也會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活在沒有積掰鄰居的國度
結論: 數據回測很棒,但情感面打槍
美國市場
美國市場的選擇很多
先選市場
SOXX : 跟台灣加權指數有點類似的感覺,要看到底半導體還可以紅多久?先捨棄
QQQ : 比起SOXX更好的選擇,只有金融股不計。假設對賭的是美國的科技會帶領全世界更好,那的確是很好的選擇。
SPY : 相對QQQ比較保守的組合

去trading view把這些東西全部列出來,可以無腦看出來TQQQ是最強的。
這邊其實有蠻多可以討論的點
槓桿ETF相關討論:
通常槓桿ETF討論離不開以下幾點
- 波動損耗/波動率
- 手續費(放20-30年直接不看)
- 美股特有的SOFR
- 台股逆價差(先不討論)
波動率:
依照凱利公式

再轉成波動率和報酬率相關公式

波動率比較
SPY : 13%
QQQ : 24%
就理論算出來,因為波動率偏高反而TQQQ表現會不如QLD
甚至最佳解應該是UPRO。
文章也可以參考大仁哥
SOFR:
甚至如果認真討論起來,美股的槓桿ETF通常是使用SOFR來做槓桿
從2022年6月開始SOFR就已經超過4%
理論上來說SOFR越高,相當於槓桿ETF扛著這種利率往上爬
再來一張2022/6以後的比較

也就是2022以後所有的美股槓桿ETF是扛著4%以上的利率往上衝刺的...相當可怕

可以參考大仁哥文章
這邊蠻有趣的,我猜想有一部分可能是從2018中美貿易戰開始
資金被迫離開中國。強迫進入美國,再搭上AI風潮而有的高估值推升整體股價
讓TQQQ/UPRO可以扛著鉛塊(4%SOFR)爬山。
計畫成功後?
計畫成功後,這筆10萬元可能會變成1000萬
就算扣除每年2%的通膨應該還是很香
現在的自己猜想難處應該會是要怎麼出場
通常台灣人最有機會碰到的應該是需要買房頭期款。
但是TQQQ MDD會很大
初步想像應該會是
先無腦放15-20年
通常台灣人讀完大學是22歲,國內研究所讀完加當兵大概是25歲
也就是其實可以無腦放20年,在最後五年再來調整
是15年還是20年大概是看台灣到時候的主流教育風氣吧
出場機制:
每五年調整逢高點調整10-20%資產進入防禦型資產,以防需要錢時剛好TQQQ大跌。
防禦性資產最保守就是債,其餘就類似BRKB或者00713
最多幫他轉移50%,剩下的就自己操作吧!有問題可以來問垂垂老矣的老頭子~
結論:
既然只有十萬元,預計試試看幫幼仔開複委託ALL IN TQQQ,未來教他投資時也可以有更多話題。
如果要優化的話可能會建議2026在這樣子操作更佳。剛好搭配2026景氣藍燈。
進賭場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賭甚麼
賭這個策略進行過程中國不會解放,美國還是世界領頭羊。如果不是的話可能需要調整。但以當今的世界局勢來說短期內還是美國比較強才對。
其實這篇文章寫的過程中心情很複雜
有一部分是給下一代的溫暖貢獻感,當然同時也有羨慕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MARVEL經典動畫 WHAT IF吧
"人生沒有後悔藥,每個人能做的就是盡量把手中的牌打好"
當老子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情,單純就只是我比你早來到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能盡力給你甚麼樣子的開局,但身為領路人能教導你的是想辦法把每一手牌打好。
好好享受人生吧,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
那都是屬於你獨一無二的體驗。
後記
等計畫開始可能就一年更新一次淨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