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穿越記 第八十六回: 寶釵歸宿大變化,北靜王府來議親。
四月二十八那日,紅香圃中花團錦簇,笑語喧嘩,恰是賈府的寶玉、薛家的二姑娘寶琴、邢家嫻靜的岫煙姑娘,以及素來穩重的大丫鬟平兒共同生辰。
探春精心張羅的這場私宴,隔絕了園外的紛擾,只餘一片姐妹情深,宛若世外桃源。
然而,這份看似寧靜的歡樂,卻如同水面上的浮萍,底下早已暗流湧動。
紫鵑心道:「照原著,在湘雲醉酒這宴會出現後,暗示大觀園中女兒家們,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結束。」
____
另一邊,寶玉因寶釵答應要與北靜王議親,而心情失落的癡病,在白天的聯合慶生會中,被沖淡了不少。
晚間,怡紅院的丫鬟們,又湊錢請了寶玉一頓。
晚上負責巡夜的「林之孝家的」(丫鬟小紅之母),看到了怡紅院燈火通明,眾聲喧嘩,特別走來告知眾人,晚上別鬧太晚,也別亂跑,不然被巡夜的人誤會就不好了。
「林之孝家的」走了之後,寶玉見天氣熱,便提議大家都脫了厚重的外衣,輕鬆自在些。
丫頭們卻笑他,說他要脫就脫,她們還要輪流安排酒席呢。
寶玉連忙說,要是她們還來那些俗套子,他可要不高興了。
丫頭們拗不過他,只好依了他。
於是大家便先忙著卸妝寬衣,準備好好吃一場晚宴。
正要開席喝酒,寶玉又想玩行酒令。
晴雯笑道:「他老早就想弄這個玩意兒。」
襲人道:「這個玩意雖好,人少了沒趣。」
春燕笑道:「依我說,咱們悄悄的把寶姑娘、雲姑娘、林姑娘請了來,玩一會子,到二更天再睡不遲。」
襲人道:「我們又開門合戶的鬧,倘或遇見巡夜的問起?」
寶玉道:「怕什麼!咱們三姑娘也愛吃酒,再請他一聲才好。還有琴姑娘。」
眾人都道:「琴姑娘就罷了吧,他現在借住在李紈大奶奶屋裏,要請她來,就連大奶奶都會知道了。」
寶玉道:「怕什麼,你們就快請去。」
春燕、四兒這些丫鬟,都巴不得大玩特玩一場,一聽寶玉發話,二人連忙開門,各帶小丫頭護駕,分頭去請人來喝酒。
晴雯、麝月、襲人三人又說: 「他兩個去請,只怕面子不夠大,她們不肯來。 須得我們出面去請,拼死拼活都要拉了來。」
於是襲人、晴雯忙又命老婆子打個燈籠,二人又去請人。
先到蘅蕪院,果然寶釵說夜深了,不去。
襲人還想要硬拉寶釵去吃酒,但此時跟原著已大不相同,
寶釵現在正準備與北靜王府議親,怎會做這種引人遐想的事,堅決不去。
湘雲跟寶釵住在一起,寶釵不去,湘雲也不好意思自己去,所以也不去了。
襲人晴雯有點洩氣,但還是走到稻香村請黛玉。
黛玉推說中午已吃太多,還沒有消食,肚子太撐。
加上紫鵑也幫忙推辭,襲人晴雯又失敗了。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經過了三個人的拒絕,襲人與晴雯說,天色昏暗,碰上了巡夜的又要囉嗦,我們就回去吧。
晴雯也因為被推拒了三次,加上探春管家是嚴厲的,不想再碰釘子,便同意襲人的話,回到了怡紅院。
寶玉見襲人晴雯無功而返,這晚宴在只有怡紅院丫鬟捧場的情況下,大家只略喝了兩杯就散了,並沒有原著歡快暢飲,酩酊大醉的事。
_____ 就在這日,北靜王府正堂中,一場關於姻緣的謀劃也悄然展開。
北靜王水溶,年方而立,芝蘭玉樹,兼之聖眷正隆,看似福德雙全。
然王爺雖娶有正妃柳氏,
側妃吳氏、金氏、白氏和美人邱氏、張氏、秦氏,
雖皆是名門淑媛,卻膝下僅有三位千金,由柳王妃及吳側妃和邱美人所出,始終未能誕下男丁,這便成了王府上下隱隱的憂慮。
水溶素來聽聞金陵薛家有位才貌雙全的姑娘,加之去年在黔國長公主府遙遙一見,便覺其端莊大方,頗具旺夫宜子之相。
王府子嗣單薄,若能納這樣一位賢德淑女為側妃,或許能為王府綿延子嗣,也是一樁美事。
回府之後,便暗暗透了口風給母親朱太妃與柳王妃。
這些古代的當家主母,思想觀念與現代的女子不同,因此那日在鐘太妃的喪儀之時,北靜王妃柳文秀與賈母及王夫人偶有交談,言及薛家姑娘寶釵尚未定親,柳王妃便留上了心。
歸府後,她將此事委婉地告知了北靜王,並探了薛家的口風。
薛姨媽與寶釵商量後,透過了賈母,將同意的口風,回覆過去。
但鐘太妃薨逝後,聖旨如山,皇帝下令:
「有爵之家,一年內不得舉觴歡宴,絲竹管弦盡皆噤聲;平民百姓亦被勒令三月內不得嫁娶。」
這北靜王府,不但是有爵之家,還是異姓王爺,想迎娶寶釵,也得等一年喪期之後了。 於是,北靜王與老王妃議定,明日派一個人,向薛家透個口風,要薛家稍安勿躁,一年之後,定會迎娶寶釵。 ____
四月二十九日辰時,陽光明媚,微風和煦,薛姨媽正坐在梨香院中,手中捻著佛珠,心中卻是百轉千回,難以平靜。
自從那日在賈母處,聽聞北靜王妃似有意為王爺求娶寶釵之意,她便一直忐忑不安。
此時,有小廝來報,說是北靜王府差了一位管事嬤嬤前來拜訪。
薛姨媽心頭一跳,知道正事來了,忙整了整衣衫,在香菱的攙扶下,前往前廳相見。
只見廳中端坐著一位面容和善、打扮得體的的管事嬤嬤,見了薛姨媽,起身行禮,笑容可掬。
那管事嬤嬤近身開口,道: 「薛太太安好。老身奉了北靜王爺與王妃之命,特來府上為王爺說一聲,欲迎娶貴府千金寶釵姑娘為側妃。」
此話一出,廳內氣氛頓時一靜。薛姨媽雖心中早有預料,但此刻聽聞正式透了口風,仍是百感交集。
她定了定神,方才開口道:「王爺厚愛,小女蒲柳之姿,恐難當此重任。」
雖說是心中千肯萬肯,嘴上還是要謙讓一番。
那管事嬤嬤上前一步,語氣恭敬地道:
「薛太太過謙了。我家王爺曾有幸遙見過姑娘一面,贊其品貌端莊,賢淑溫婉,實乃王府之福。王爺與王妃皆盼能得姑娘入府,以添王府祥瑞。」
管事嬤嬤又道:「只是目前是鐘太妃的國喪之期,有爵之家,要守一年的喪,不能議親,需要耽誤薛小姐一年。」
薛姨媽心中明白,這一個月,賈家有官職誥命的人,三天兩頭的進宮拜祭,就是為了此事。
但這是一樁高攀的親事,對薛家而言,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
於是,薛姨媽忙答應了下來,等過了一年後,北靜王府再正式來行三書六禮。
管事嬤嬤得了準信之後,回稟北靜王妃,兩家婚約,便口頭定下來了。
____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