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特種空勤團“C中隊”士兵全體合照,1953年。- C (Rhodesia) Squadron 22 Special Air Service Regimental Association官方網站。
南羅得西亞(Southern Rhodesia),即今日的津巴布韋(Zimbabwe),是英帝國昔日除了當時南非聯邦以外,在非洲大陸的另一個由少數白人統治和主政的自治國家。不同之處在於,南非聯邦在1910年5月31日名義上獨立,被賦予自治領(Dominion)地位,1934年8月22日開始主權獨立,曾是共和聯邦内,另一尊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獨立國家。
至於南羅得西亞,原本是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開拓的殖民地,在特許權到期時,英國原本屬意與南北聯邦合并,但民衆在1922年的公投中多數反對,並支持成立自治政府。於是在次年9月12日,英帝國正式接收南羅得西亞,並納為自治殖民地的一部分,有自己的政府和議會,卻未被賦予自治領地位,土著事務和外交政策方面仍掌控在帝國手中。
由於自治限制,南羅得西亞初期并未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且由原本英軍直屬的羅得西亞軍團(Rhodesia Regiment)取代之前公司組成的志願軍,駐守於本土當地。同時,該殖民地的各色人種,在二戰期間也同樣投入到帝國在非洲本土、歐洲甚至遠至緬甸的戰役。直至二戰後,南羅得西亞自治政府有意恢復戰時的武裝力量,並開始著力於組建和訓練屬於自己的武裝部隊。因此,也直接促成了南羅得西亞的特種空勤團的成立。
“羅得西亞特種空勤團”(Rhodesian Special Air Service)於1951年的組成,如上篇文章所述,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在二戰緬甸戰役中有特種部隊作戰經驗的“瘋子邁克”卡魏特準將(“Mad Mike” Calvert),1950年於當地率先成立的“馬來亞偵察兵”特種空勤團(Malayan Scout(SAS)),有直接的關係。
1951年,卡魏特親自飛到南羅得西亞物色人選,從多達1000名的白人志願者軍民中,挑選出不少為二戰時期作戰經驗的退役軍人,組成100名的精銳部隊。

第22特種空勤團“C中隊”士兵閲讀緊急狀態最新消息。- “The Straits Times Annual”,1st January 1953,Pg.80.
同年3月甫抵達馬來亞後,南羅得西亞志願軍被編入“馬來亞偵察兵”的“C中隊”(C-Squadron),當時偵察兵原先編制的“A中隊”(A-Squadron,在馬來亞當地徵募的士兵)和“B中隊”(B-Squadron,由英國“藝術家步兵團“重組而成的第21特種空勤團)以事先訓練並已投入到叢林作戰之中。
領導“C 中隊”的彼得·沃爾斯(Peter Walls,1927-2010)當時是南羅得西亞出生的年輕軍人,自英國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後,回到南羅得西亞並輾轉於是到當地和北羅得西亞軍團(Northern Rhodesia Regiment),後被委為上尉,領導這批南羅得西亞白人部隊的中隊長。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南羅得西亞單方面宣佈獨立和立國為羅得西亞(Rhodesia)後,沃爾斯獲得重用和提拔,最後官拜羅得西亞軍陸軍總司令。
就在1951年年底,英軍決定撤銷“馬來亞偵察兵”的番號,並以健康狀況不佳爲由把卡魏特調離,再將軍紀敗壞的軍人剔除;於次年將下轄的4個中隊隸屬於新組成的“第22特種空勤團”(22nd SAS)正規軍,并把該團從柔佛重新遷移到吉隆坡新街場(Sungai Besi)基地。
這些南羅得西亞白人士兵雖以體格强悍、受過良好教育和意志力堅定稱著,在投入一段時期的作戰後,“C中隊”卻由於各種原因,如無法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容易罹患叢林疾病等,或被指存有種族歧視文化爲由,對叢林作戰不甚有利,於是很快便於1953年3月被遣散回國。
但從時間點看來,與該年8月1日,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Nyasaland,今馬拉威(Malawi))、北羅得西亞(Northern Rhodesia,今尚比亞(Zambia))在英政府的籌劃下,合組為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前後或許有一定關係。
此後,“C中隊”的番號便一直獲得保留,在第22特種空勤團中持續空缺,直到1955和1956年間,其在馬來亞作戰的位置被“紐西蘭中隊”(Kiwi Squadron)所取代。與“C中隊”作爲特種空勤團先驅那樣,這支部隊亦是今日紐西蘭特種空勤團(New Zealand SAS)的鼻祖。

葬於蕉賴公墓的3名“C中隊”烈士。- 照片摘自South Africa War Graves Project網上資料庫。
也因此,“C中隊”在戰鬥中殉職的士兵,經馬來亞和婆羅洲退伍軍人協會(NMBVA)的統計,只有3人,全部安葬在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中。這些士兵是:J.B Davies下士、O.H Ernst 中士和 V.E Visagie下士;Davies犧牲時20歲,其餘兩名後者則僅19歲。由於他們在戰鬥中犧牲時,第22特種空勤團尚未正式成立,墓碑上所刻的番號標示為“Special Air Service Regiment”(特種空勤團)。

J.B Davies下士的墓碑。- 本人攝於2025年3月11日。
由於網際網絡的便利,一衆來自南非和歐洲各國的志願者,於網上架設了“南非戰爭墓園公墓計劃”(South Africa War Graves Project),並將走訪的記錄和搜查成果,如南非和南羅得西亞白人籍烈士的照片、資料和墓碑等圖文,全部上載至網上資料庫,以利於公衆搜尋和瞻仰,實屬十分難得。
本人亦從中資料庫中找到了這3名南羅得西亞士兵的照片,藉此文瞻仰三名前人的遺容。Lest We Forget。
P/S:本文介紹的主要是由南羅得西亞白人所組成的特種空勤團士兵,南羅得西亞另有一支由當地黑人土著所組成的“羅得西亞非洲步兵團”(Rhodesian African Rifles),在1956年時也被派遣和投入到了馬來亞的剿共戰役中。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和留言交流。此外,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和啓發,歡迎給予小額贊助,支持和鼓勵我能持續研究和撰寫更多好文: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參考文獻:
1)William Seymour,“British Special Forces”,South Yorkshire:Pen & Sword Books,2006.
2)(英)Michael Asher、朱振國譯,《魔鬼之師SAS》,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3)John D.Leary, ‘Searching for a Role:The Special Air Service(SAS) Regiment in the Malayan Emergency’,“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rmy Historical Research”,Winter 1995,Vol.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