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Ali Abdaal 深度工作系統:提升效率、創造價值、邁向自由的完整指南

[筆記] Ali Abdaal 深度工作系統:提升效率、創造價值、邁向自由的完整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嗨,大家好,我又來分享這位YouTuber的影片內容啦~

上一篇[筆記] 你討厭現在的工作嗎?實際的解法確實存在!(By Ali Abdaal) 收到不錯的回應,今天想來整理並分享另一部讓我深受啟發的影片:How to Change Your Life with Deep Work (My System) 點進去可以看完整影片!

從標題看來是像是教人如何專注、提升效率的影片,但實際上Ali從最根本的層面解析了深度工作(Deep work)的本質定義,幫助人們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深度工作。並在提供了清晰的啟動與回饋機制以外,更給了一個合理的目標。如果你對提升效率、尋求產出更多價值的方法有興趣的話,這部影片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前面花了很大篇幅在闡釋深度工作的重要性,Ali強調,有時候我們缺乏動力去提升工作效率或進行深度專注工作,是因為不知道這件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因此了解深度工作背後的價值是很重要的一環。

深度工作的哲學與重要性(Philosophy of Deep Work)

要知道深度工作是什麼,就必須同時了解與它相對的「淺層工作(Shallow Work)」。Ali 引用了《Deep Work》作者 Cal Newport 對「深度工作(Deep Work)」和「淺層工作(Shallow Work)」的定義:

淺層工作(Shallow Work)

不需太多認知能力、偏向後勤性質的任務,常在分心的狀態下進行。這類工作的成果通常無法為世界創造太多新的價值,而且很容易被他人複製。

淺層工作的特點:可在分心狀態下進行、無法創造太多價值、容易被複製

深度工作(Deep Work)

在無干擾的專注狀態下進行的專業活動,能將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這類努力會創造新的價值、提升你的技能,且難以被他人複製。

深層工作的特點:無干擾的專注狀態下、創造新的價值、難以被他人複製

為什麼深度工作很重要?

根據上述的定義,Ali歸納出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 能讓你走在「通往自由的路徑」(Freedom path)

這裡Ali先給出什麼是「自由」:包括金錢自由、時間自由、居住或旅行地點自由。當你擁有自由,意味著你能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享受你想要的事物。

Ali歸納出通往自由的三條發展方向,而這三條路線並不是完全分開的:

      • Career stream(職涯路線):Ali 舉了上一篇筆記內也有提到的Tim Cook(蘋果執行長),他從來沒有擁有自己的事業,卻透過受雇取得極大財富。也就是,你依然可以透過「受雇」這樣較低風險、或許需要更多時間累積的方式取得自由。Ali強調,如果你就是想專注於職涯,這條路線完全沒有問題。
      • Side hustle stream(副業路線):這條路線的好處是,你可以一邊保有職涯路徑,一邊開始建立這條副線。副業的類型百百種,你可以抽出一些額外的時間,從中慢慢建立並累積每個月越來越多的「小加薪」。
      • Enterpreneur stream(創業路線):當你在副業路線上走一段時間、累積一定規模與收入以後,可以考慮切換到創業路線、成立自己的事業而脫離第一條受雇路徑。當然,這是一條相對風險最高的路徑。

但要通過這三條路徑達到自由,有一個共通的必經過程:創造價值(Create the value)。Ali認為這是無法省略的重要部分,當你為你的雇主、客戶或買單者創造價值,或是找到會為你創造出的價值買單的對象,才有可能實現通往自由的可能性。(筆者ET:這部分和上一篇中「長期能做的改變(The long-term path)」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到上面對於深層與淺層工作的定義:能創造價值的是「深度工作」!

  • 那麼「價值」(Value)又是什麼呢?如何創造價值?

Ali 解釋了創造價值的過程:假設你把一個價值1美元的原始素材(Raw meterials),經過某種加工,讓它變成價值2美元的產出(Output),這個過程就是「創造價值」。這裡有個但書:有人願意為了那價值2美元的產出買單,而不是主觀地覺得自己有做出新的價值。

也就是,就算創造出很了不起的作品,但沒有人願意買單,站在你想達到的「財務自由(Financial value)」角度,這項產出就不擁有「財物價值(Financial value)」。

並不是每項工作都能從特定的原始素材變成特定的產出。比如麵包師傅把麵粉、蛋和奶油等原料變成麵包,就是很典型的「為素材加上價值」。但Ali認為影片前的觀眾大多沒有一個實體的資本(比如工廠)可以產出實質的商品,他提出另一項建議:知識產出(Knowledge work)。

在知識產出中,你需要的資本就是頭腦,也就是用你的知識或技能去轉換資訊。就算只是「像素間的轉換」(pixels on a screen into more pixels on a screen),把東西拼湊在一起,並試著販賣那些多出來的像素----Ali說,這就是「管理顧問(Management consultant)」在做的事。他們把一個空白的重點投影片,加上許多查詢資料、各方來的文件,就成為一份可以像客戶說明並賺取報酬的簡報。在這裡Ali是用比較反諷的說法,但強調了僅僅只是加工並滿足需求就能產生價值,而我們每個人都能藉由「頭腦」產生價值。

扣回主題,當我們想要利用我們的腦袋創造價值時,就需要深度工作的能力!

  • 深度工作/專注力是一種能訓練的能力

就像肌肉那樣,這項能力是能夠藉由訓練提升的。而當這項能力變強,意味著你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產出更多價值。

如果有兩個人工作都是早九晚五,其中一個人深度工作的能力更好,而他們都想要進行一些副業並達成某個業外收入的目標。假設他們兩人每周都只有五小時能進行這項副業,那無疑是深度工作能力更好的這一位能更快達到目標,並且同樣擁有在其他非專注時間的休閒娛樂。

當然,每個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比如同樣是財務自由,對某些人來說的定義是擺脫因為房貸保險等帶來的壓力;有人則是希望能像杜拜富豪一樣擁有一艘遊艇。然而,縮小到同樣的時間維度,比如幾個小時內,依然是擁有深度工作能力的人有更多產值。

也就是,不論你選擇哪條路徑通往自由,深度工作的能力都能幫助你走得更快。

  • 比達到自由更重要的事:深度工作帶來的樂趣(Fun)和滿足感(Fullfillment)

剛才積極地講述前往自由的途徑必經的產出價值、深度工作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似乎我們每個人都要開始積極地思考要做甚麼才能「產出價值」。

然而話鋒一轉,Ali強調「當你真的獲取自由時,會發現它只是一個財務上的目標,本身並沒有內在的價值。自由只有在可以用來交換其他東西時才有意義。」

假設你達成了財務目標,享受幾趟快樂的、夢寐以求的旅行,買到你想要的時間、去你想去的地方,擁有完全的自由,但你依然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陷入低落。自由的意義在於為你換取有樂趣或價值感的事情,比如擁有更多時間陪伴重要的人、去做能為自己取得成就感與豐富樂趣的事。而在抵達自由之前,你的旅程就應該要有樂趣和滿足感。否則就算成功抵達自由,也只會空落落地發現那是個沒有價值的目標。

如果去訪問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人想繼續做什麼性質的工作?他們大多會選擇深度工作,而不會是淺層的、簡單的工作。深度工作不僅是你能坐下來專注地把一件事完成,它更可以讓你體驗到自己在成長、進入心流體驗,這件事不會發生在處理枯燥簡單的工作之中。因此深度工作不僅是作為產出價值並取得自由的手段,它同時也是你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和滿足感的重要方式。

深度工作是一種可以培養,並帶給你樂趣、滿足感,同時更快達到自由目標的能力

Ali Abdaal的深度工作系統

在進入Ali介紹的四步驟系統之前,Ali 強調:建立一個工作效率系統其實是非常個人的事情。(Building your own productivitiy system is a very personal thing) 你可以直接複製他的或任何人的效率系統、工作模板,但重點依然是要去找自己適合哪種、哪些更有效,並建立自己的系統。

以下是Ali的四步深度工作系統:

Step1: 預先安排好你的深度工作時間(Schedule the Deep Work)

  • Ali自己會預先排好一整周的理想行事曆

Ali會將一整周最理想的時間安排排在Google 行事曆上,其中包含要進行深度工作的時間。

  • Cal Newport 書中提到的四種深度工作安排方法
  1. 修道院式(Monastic):

在某段時間內,每天只深度投入一件事,排除掉所有其他事務,比如整周都只寫作。但這個方法顯然不適合大多數人,因為我們很難拿整周只做一件事情。或許只有在某件工作deadline迫在眉睫時才會採用這種方式。

  1. 雙模式切換(Bimodal):

完全的深度工作日和完全的淺層工作日交錯進行。

  1. 固定節律(Rhythmic):

在每天都有固定時間是深度工作時間,另一部分時間則是淺層工作。Ali說這是他最主要的方式。他會在一天開始的四小時進行需要高專注的工作。

  1. 編輯者模式(Journalistic):

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進入深度工作,試圖拼湊多個短時間專注達到足夠時數。這種方法通常是給因為工作別無選擇的人。Ali提到當他還是一名住院醫師時,手機隨時是On call狀態、可能只找得到20分鐘的中午休息時間,他就會試圖讓自己在短時間內進入深度工作狀態。另外,如果得到了幾天的休假,Ali就會切換成修道院模式,讓假期能最大程度利用在他的副業上。

Ali在副業的報酬超過了正職並開始全力投入以後,他試驗了以上四種方式,最後他維持在固定節律(Rhythmic),並將每日早上9點到下午1點設為深度工作的時間,吃完午餐、健身過後,下午進行一些淺層工作。Ali提到,人們諮詢他關於效率提升的議題時,許多人說自己很難進入專注,但通常他們根本還沒設好何時要專注:這是經常被忽略的一步,你何時要專注應該是需要排進行事曆的一部分!

Step2:用前五分鐘進行校準與組織(5 mins: Align & Organize)

  • 校準目標

Ali會在每個深度專注開始前,去問自己以下問題:「我想要在這段時間完成什麼?」(What do I actually want to accomplish in this deep work session?) 當你有個目標時,你更能進入狀況。

  • 組織環境

在Ali每日的專注四小時開始前,他會準備好足夠的水或咖啡,或是一切需要的素材、工作用具、聽音樂的耳機、準備好的音樂清單等。並準備好環境,避免任何可能需要他起身並打斷工作的事物。他會確保自己在每個深度工作區間(Deep work session)不會因為想要打遊戲或上廁所而中斷專注。Ali認為組織環境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能讓你更輕鬆地進入專注,並降低要啟動專注的能量閾值(activation energy barrier)。

而以上兩點或許只需要花費五分鐘,設立目標和組織環境都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腦力,卻能幫助你邁向專注的狀態。

Step3: 50分鐘的專注時間(50min: Focus)

Ali說,其實專注的時間範圍是很廣的,他並不堅持一定要專注五十分鐘,而是傾向於專注到他開始止不住分心為止。有時候是50分鐘,有時候是45分鐘,如果某天他特別累或腦中有一堆想法,或許只能維持15分鐘,就會開始有想要做其他事情的衝動。而如何專注的方式,Ali在其他影片也有分享。(筆者ET:撰寫這篇時我實測自己能專注多久,大概是12~13分鐘就會想分心做其他事🙃)

Step4: 最後五分鐘進行反思和充電(5 min: Reflect and Recharge)

當Ali在很難專注的人生階段時,他曾經做了一件改變了他的事情:撰寫專注日誌(Focus log)。專注日誌是用來記錄你每天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在深度工作上,這也是Cal Newport在書中強調極具效果的方式。如果有一件事能徹底改變你對深度專注的連結強度,那就是持續不斷地追蹤自己一天花了多少分鐘或多少小時真正專注地投入某事。

Ali建置了一個生產力實驗室(productivity lab),幫助學員加強工作效率,而其中有一個模板幫助學員記錄自己的專注日誌,學員回饋他們實際追蹤自己的深度專注的時間後才發現每天花在深度工作的時間居然那麼少!並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嘗試去改進。

Ali引用了世界知名的企業家Alex Hormozi強調的概念:測量即介入(Measurement as intervention) 意思就是當某人開始對某事進行測量,那麼就會開始影響人們的行為,比如想要減重因此開始記錄體重,就會有一定的體重下降是因為開始紀錄而注意的原因。因此,如果你對自己一天能專注多久沒有概念,並且在整支影片裡只想用到一件事,那就是開始記錄你的專注時間。

Ali提供了一個「每日專注」的具體目標:4小時,或者說這是一天最長專注的理想上限。一本Alex出的名叫"Rest"的書籍中,引用了許多實證和趣聞軼事,提出4小時是人們一天最長能專注的上限。因此你可以開始進行專注日誌紀錄,並試圖將目標設在達到4小時,其實要達到四小時的深度專注是非常困難的,卻也足夠了。

結語

以上是Ali建立許多年、幾乎用在每天的專注系統,並且也為他帶來了接近財務自由的效益。他整理了整支影片最重要的兩點:1. 搭建一份屬於你自己的深度工作系統。 2. 開始記錄你的專注時長。並真誠地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到所有人。

avatar-img
ET's garden
1會員
9內容數
all about my medical lif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3個關鍵問題,搞懂美元保單是什麼!提前解約會虧多少? 美元保單真的划算嗎?先問自己這3個問題! 你知道「美元保單」是啥嗎?為什麼業務員老是說它比定存更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藏在美元保單背後的「魔鬼細節」,幫你避開這些坑!
含 AI 應用內容
#理財#投資理財#投資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3個關鍵問題,搞懂美元保單是什麼!提前解約會虧多少? 美元保單真的划算嗎?先問自己這3個問題! 你知道「美元保單」是啥嗎?為什麼業務員老是說它比定存更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藏在美元保單背後的「魔鬼細節」,幫你避開這些坑!
含 AI 應用內容
#理財#投資理財#投資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