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於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並未推出第八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根據今日(4/30)公開的會議紀錄,全體理事一致認同當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已「緩步下降」,但房貸利率居高不下與房價修正壓力,仍需透過「預先防範措施」引導房市軟著陸,避免硬著陸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
理事觀點解析:房市修正下的雙面挑戰
- 風險控管優先
多位理事強調,儘管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持續改善(詳見附表),但房價若短期暴跌,恐因銀行不動產曝險比例仍高(截至2023年底占總放款36.2%),加劇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央行總裁楊金龍於會後重申,將透過年底前的「專案金檢」強化監管,防止重演美日房市泡沫危機。 - 利率差異化效應
有理事指出,當前「多戶貸款利率」顯著高於首購族利率(差距達0.5-1.0個百分點),顯示信用資源正向自住需求傾斜,但高利率環境亦導致房市交易量縮,連帶衝擊家庭裝修支出與營建業投資,需密切關注對民間消費的抑制效應。 - 預售屋交屋潮壓力
據統計,2023-2025年全台預售屋交屋量將突破12萬戶,衍生龐大房貸需求。雖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放款總量,但資金供需缺口擴大恐推升利率,加劇購屋族負擔。央行建議建商與購屋者「預留財務緩衝」,因應長期調整期。
專家示警:軟著陸需「三軌並行」
鉅軒代書分析,要達成房市軟著陸,需同步落實:
- 銀行壓力測試:模擬房價下跌20%情境,確保資本適足率。
- 差異化信貸:擴大首購與多戶貸款利率差距至1.5個百分點。
- 建商財務監管:嚴控高槓桿建商土融,防範爛尾樓風險。
楊金龍總結,央行將以「動態微調」取代激烈手段,下半年聚焦三大方向:金檢成效、建商資金鏈、房貸違約率,確保房市緩步回歸供需平衡。
房地產,不動產,台灣房市,市場快訊,趨勢報導,房地稅務,專題報導,熱銷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