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美股的走法其實滿值得思考的,週三(4/30)美國開出今年Q1的GDP數字,出現了「季度」的負增長,造成美股出現回擋下跌,但其實我們最早在25329的報告裏就有提到過,今年Q1的GDP會因關稅效應造成進口商提前拉貨而出現下降,雖然我以為這會是市場已經知道的事,但數字一開出來,美股還是應聲下跌,但這邊值得注意的是,利空之後再次出現最低點,之後美股又緩緩的往上爬了一段,但其實GDP這個數值是不差的,如果以年增率來看,GDP還是正值(雖然不多),但Q2在現在全美正在清空貨架的狀況下,應該會出現一個相當不錯的數據,特別是媒體關注的GDP是用季增的數據來看,Q1的低點正好成為Q2的燃料,不過週五的非農數據表現不錯,也讓5/8的Fed會議做出降息的機率只剩2.8%,甚至連六月降息的機率都下降了,不過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的變數呢?至少5/8這次的結果應該是已經反應在近期市場預期裏。
而週五另一個引起市場注意的是台幣的走勢,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大幅升值,雖說原因還不明,但在這個與美國談判的重要時刻,其實不排除這和兩方關稅談判有關,當然,每次大漲大跌市場上就會出現一些很恐佈的說法,其實聽聽就好,以我個人的看法來說,台幣後續的確有升值的空間,但可能不太會再出現像週五這樣的走法,但最終挑戰30元、甚至28元都是有可能的,因此電子業的確會有匯損,但大型公司多少有做避險,因此對中小型公司的影響會比較大,但其實台幣升值對台股是有利的,因為進來的熱錢考慮到流動性,去股市的機會是最大的,因此我們是可以考慮往大型股去做一些佈局,指數動這些公司是有機會一起連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