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與理智,童年回憶?惡夢何來
今集論述安全部門的部長因為見到火而害怕,從而導致一名船員死亡,她十分自責,但其實換個身份去做,如果我們不是專業訓練的消防員(哪怕我們是)正常都會害怕火焰而陷入遲疑,所以我又覺得這是人之常情,然而當我們真的不害怕前往拯救又是否真的可以成功?這些假設性的難題更加難以回答,可能可以,可能不可以,但是恐懼總是有辦法戰勝及讓我們崩潰,但到底恐懼是什麼呢?
恐懼為何一直都可以打敗理智,總是讓我們作出不理性的行動,同時也影響深遠呢?很多人會說恐懼很大的原因是潛意識或者是來自於童年回憶,比如是童年時期因為遇到一些恐怖的面具,可能會對於小丑覺得害怕,又或者遇到狗咬過後害怕狗一樣。心理學嘗試以童年回憶或者很久以前的東西來嘗試讓我們明白到恐懼是怎樣來,但其實我覺得除了這一點之外,總有其他解釋。
比如是公眾演講、發惡夢或者是有危險在面前,某程度上恐懼是一種給予我們的警號,可能是好,可能是壞,好的話可以讓我們遠離危險,但是壞的話讓我們過份擔憂或者錯失良機,但是以這樣說的話,那麼發惡夢又是什麼一回事呢?夢境本身都是一個複雜的話題,而日本神話當中居然有一隻神話生物饃可以把惡夢吃掉,所以我們的惡夢只是一種食糧?還是恐懼本身也是某些精神的食糧呢?
拋開神話故事,回到現實生活,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有效地解釋恐懼,你說是童年回憶那麼難道我們又曾經經歷過死亡?但是如果解釋到死亡,那麼怎樣解決我們對於未知的恐懼呢?所以我覺得恐懼彷彿就像一種毒瘤一樣,一個恐怖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偏偏讓我們產生恐懼的感覺,假設幾乎所有情緒都是來自於想法,不知道有沒有聽過或者玩過類似一個不能看到的盒子,你會離奇地產生恐懼,那是因為想法給了你的東西,你不知道是什麼從而胡思亂想,但一旦你知道是什麼,你只會覺得自己的反應是如此愚蠢。同樣地,如果要我解釋恐懼,那麼所謂的恐懼就是我們產生的想法讓我們恐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