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5.03
**個人投資績效與市場反彈經驗。
*美股部位已回到正報酬,台股部位仍虧損約10%,這一波虧最多時曾達-30%。
*台股曾連續三根跌停,重傷中小型股,但目前已大幅反彈回4月初股災前水準。
當時指標如VIX飆破40%、櫃買指數跌到十年線、加權跌到五年線,加上融資大減,皆顯示可做多。
雖然沒加槓桿,但還是選擇做多,事後雖覺得可惜但理解當時避槓桿的原因是擔心川普不確定發言可能造成市場再跌。
*身邊堅持做多且沒用槓桿的人很少,很多人在4/20左右反彈後仍選擇放空,結果被軋空。
*反彈後的結果讓人反思,市場判斷難以精準,但只要掌握核心邏輯仍有機會賺錢。
*部位守住後順利回本,觀察到有朋友選擇停損、放空或出清資產轉往海外,可見恐慌程度之高。
*然而在另外的平行時空之下,那些選擇保守的人不見得錯,需持續戰戰兢兢應對市場。
**台幣升值對市場的重大衝擊。
*台幣近日大幅升值,單日升逾3%,是20年來罕見劇烈變動。
*此次升值對於原本避險轉換為美元、瑞郎、日圓者反而造成反效果。
*匯率升值對出口導向公司如電子零組件會帶來0.3%~0.5% EPS 下修影響,個別企業視毛利率與美元部位而異。
*台灣工具機產業競爭對象為日系品牌,若日圓貶值更劇,台廠會被比價壓力壓制。
*若升值趨勢延續至27兌1美元水準,將成為研究機構後續重點關注議題。
* 升值對內需股與資產股可能反而有利,但仍需視個別企業情況分析。
**AI伺服器與科技股中長期風險觀察。
*雖然供應鏈(如TSMC)處於供不應求,科技巨頭CAPEX也未下修,短期需求仍強,但需求數字已連月下修。
*科技巨頭可能有灌水訂單情況,如客戶為搶資源而刻意誇大需求。
*供需平衡時點若從兩年提前至一年半或更短,將影響定價與供應節奏。
*微軟與Amazon均表示AI伺服器仍供不應求,Copilot與AI Agent應用擴展強勁,但供應鏈在意的是 熱度可持續多久。
*市場目前強烈反彈,並非全然無隱憂,仍應持續檢驗下半年是否會出現EPS下修壓力。
**兩大潛在風險-EPS下修劇本。
*劇本一:AI伺服器DEMAND持續下修,影響上游供應商接單。
*劇本二:台幣升值壓縮企業營收獲利,特別是出口型與低毛利企業。
*若這兩個議題成為市場關注主軸,將可能影響高PE、高估值、低毛利或營益率貼水企業表現。
*可以考慮迴避對匯率與AI伺服器需求敏感度高的標的,轉向影響較小、估值便宜、基本面穩健的公司。
**台股跌至櫃買十年線已極罕見,除非如金融海嘯等級,否則跌勢可能告一段落。
*分析時不應因市場反彈就刻意說好話,也不應在崩盤時無腦轉空,而應真實呈現看到的產業變化。
*整體來說台股目前估值仍便宜,但要提防下半年若EPS下修被廣泛意識到時的股價反應。
*若後續進入瘋狂降息情境,則前述風險可能被市場忽視,但仍建議提前做好準備。
**AI供應鏈上的短期出現好消息。
*鴻海等ODM、EMS族群近期跌回AI伺服器題材起漲點,引發市場對題材真實性的質疑。
但實際上GB供貨問題已逐步改善,1~3月鴻海/緯創約出貨200~300 RACK,預期5月可達400~500,6月甚至翻倍成長。
*出貨量高速拉升將帶動營收顯著成長,雖毛利率受限於成本壓力,但毛利金額與EPS可望同步提升。
*這將成為支撐台股反彈的重要動能,有機會抵銷川普關稅政策對部分電子零組件與產品的營收下修壓力。
**台幣升值趨勢需警戒,對EPS形成壓力。
*台幣升值趨勢若延續,將壓縮出口導向企業營收與EPS,影響顯著。
*券商報告預期將陸續開始關注並反映匯率風險,建議投資人提早評估影響程度。
*升值對資產與內需股雖可能構成利多,但配置空間與爆發力相對有限。
**AI伺服器供需趨勢轉變,第一波AI基礎建設循環可能提前結束。
*雖然目前AI伺服器DEMAND仍高於SUPPLY,但需求增速放緩明顯。
*供需平衡時點預估從原本2028年提前至2026年,若無新殺手級應用出現,題材可能提前結束。
*AI基礎建設(Infra)循環若結束,將進入軟體與應用爆發階段。
**AI軟體成為下一波市場敘事主軸。
*微軟與AWS Earnings Call多次強調軟體提升生產力、對抗總經逆風的重要性。
*市場敘事轉向AI軟體應用與Agent生態系,代表未來重點不再僅限於硬體。
*美股如Duolingo等中小型軟體股已開始表現,代表市場認同非巨頭企業亦有機會。
*不應用零和思維看待巨頭與中小企業,過去SaaS與雲端時代證明,靈活的小公司仍有發展空間。
**軟體市場仍具競爭縫隙,中小型公司具彈性優勢。
*中小軟體企業善於解決巨頭無法滿足的痛點,擁有客製化、轉向快等特質。
*巨頭併購與開發失敗案例頻傳,並非所有領域皆可由大公司壟斷。
*軟體爆發期將帶動新創與利基型公司機會,整體市場仍有成長空間。
**市場資金動能與操作策略調整方向。
*自身美股持股已轉向軟體與資安,台股則短線布局跌深晶圓代工、IC設計與ODM/OEM。
*未來將尋找台股中具軟體性質與高成長潛力的新機會,作為中期布局主軸。
*另有投資人可能轉向受惠升值的資產股與食品類股,雖空間有限但可作為分散配置參考。
**危機過後,應對市場快速變化尋找新機會。
*台股股災最慘階段應已度過,雖仍可能出現 袋鼠式 震盪,但極端恐慌機率大降。
*市場持續丟出新考題,考驗投資人反應速度與判斷力,若能快速解題,即可能抓住報酬。
*建議在保持風控紀律下,持續關注供應鏈數據、匯率變化與軟體應用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