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周慕姿心理師的podcast發現原來很多人小時候去學校,也都有去學校要跟同學融合的困難。對於很多風象星座的人來說,進入學校這種小社會都需要開始發展出關於風象星座的特質,以適應這個小社會不被排擠。比如:雙子就是要不斷串門子八卦聊天,天秤會一直在社群裡找一個可以搭檔的人,水瓶會試圖融入這個社群看起來跟大家一樣。所以周慕姿心理師說小時候上學為了融入同學,會開始練習看電視跟漫畫,才有辦法跟同學有話題聊天,聊天跟同學有共同話題就如同大自然裡猩猩彼此梳毛,聊天傳遞訊息融入社群就是一種社會梳毛的過程。
只不過這種社會梳毛在冥王星進水瓶的時代都線上化,並且被演算法操控。
社群媒體透過演算法操控群眾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人類對一件事的共鳴來自於對這個事情有多大的感情,這種感情包含喜歡或憤怒。而往往在社群上最容易凝聚群眾的情緒就是憤怒,因此許多社群媒體科技公司早已被詬病用操縱演算法的方式控制用戶,推送許多不恰當的貼文或影片以贏得流量跟維持廣告量
例如:threads上許多爆紅的串文、激發大眾議論的事件,都是激發每個人的內在情緒、激憤,比如threads每隔一陣子就會激烈討論拜金、拜金女,可能因為金錢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充滿了情緒(特別是本命盤有星在天蠍)。這幾年CHAT-GPT這些聊天機器人的出現,推陳出新的功能的確嚇到了很多人,例如:前陣子CHAT-GPT釋出可生成吉卜力風格的圖片功能引發熱潮,但也引發許多批評。
對自己來說,聊天機器人的興起讓自己很多時候都會先丟問題給聊天機器人回答,有助於讓自己大腦的運算減壓,畢竟身處在複雜的世界,高壓的工作實在有太多事情需要思考。有時候某些糾結的議題我會先丟給聊天機器人思考,再看有什麼方向可以進行。對於成熟大人來說,也許較不會過度依賴聊天機器人,畢竟我們知道聊天機器人就只是透過大型語言訓練的超級大電腦,我們不會對聊天機器人產生依賴。
然而脆弱的青少年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