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物會發著光
是因為還住著能帶給別人的希望
像是星星
或是一雙願意認真看著你的眼睛

真正能帶來希望的,
不是巨大的奇蹟,
而是一雙願意認真看著你的眼睛
|它讓人相信|
原來我還值得被好好看見。
▊光,不一定要來自天空
這個世界並不缺乏星星,
但人們常常忘了仰望。
日子一忙、心一亂,
連頭都懶得抬起來,
光便靜靜地被遮住了。
可其實,
有些光從來不是為了照亮整個宇宙,
它只是為了照亮你一個人。
|你有沒有被誰這樣看過?|
沒有評價、沒有催促,
只是純粹地「看見」你,
並在你沒說出口的時候,
就明白你有些事正在忍耐,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柔。
▊「為什麼看見」比「做什麼」更重要
這個時代,
人們都忙著做、忙著趕,
忙著解決彼此的問題。
卻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
先看看你的表情,讀懂你的沉默。
「真正的理解不是回應,
而是靜靜地陪著。」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情緒共鳴」,
意思是:不是給你建議、也不是立刻解決,
而是坐在你旁邊,說:「我懂,這真的很難。」
這樣的陪伴,比任何話語都來得珍貴。
|眼神|
是最容易傳遞情緒的東西。
一個願意好好看著你的人,
代表他不是急著給你答案,
而是把你當作一個真正的、
需要被理解的人。
▊那些願意看著你的人,是怎麼出現的?
|很多人問|
「到底會不會有人,願意這樣看見我?」
答案是:會。
但他們不是憑空出現的,
而是從你願意先誠實開始。
我們都曾經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
為了不麻煩別人、為了不被嘲笑、為了顧全大局。
但光,是需要出口的。
你如果不讓人看見,
那些好眼神也不知道要投向哪裡。
「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
是一份願意打開心門的勇氣。」

當你願意把傷口攤開,
那些有光的人才會靠近你。
他們不是來解決你的人生,
而是來陪你一起走過。
▊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的星星
世界已經夠黑了,
我們都可以學著當一點點光。
也許你不知道,
一句關心的話、
一個認真回應的留言、
一個微笑的眼神,
就可能在某個人正準備放棄的時候,
給他一點點「不要放棄」的理由。
「成為溫暖的源頭,
不需要很強大,
只需要一點點真心。」
有時候你以為沒什麼的話語,
其實正好擊中了某人最孤單的瞬間。
你不需要很閃耀,
你只需要在黑暗裡,
告訴對方:
「我在這裡,而且我看見你了。」
▊國際事件:災難中,一雙眼的重量
|2024年|
日本能登半島的地震新聞讓全球心碎。
無數家庭瞬間失去了一切,
許多救援人員穿越瓦礫,
只為確認是否還有人活著。
看著新聞畫面中,
一位消防員緊緊抱著一個從瓦礫中救出的孩子,
那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但他睜開眼時看見那個大人時,
竟安靜了下來。
「在災難裡,一雙真誠的眼睛,
就是最堅強的避難所。」
那一眼,
不只是活下來的希望,
而是「你還在,我會在」的承諾。
很多人活下來,
是因為有那麼一瞬間,
覺得自己被理解了、被放在心上了。
▊當希望不再閃亮,怎麼找回它?
但我們也知道,
不是每一天都會有星星,
不是每個人都能發光。
有時候,
你自己就是那個覺得快熄滅的人。
這時候該怎麼辦?
答案是:
「你要先學會,為自己點一盞燈。」

也許是睡一場好覺、
吃一頓喜歡的食物、
重看一部你熟悉的動畫
或者,去找那個曾經溫柔地看過你的人,再聊聊。
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光,
成為自己人生的目擊者。
「不需要別人懂,你自己記得就好。」
你願意繼續走下去的原因,
不是因為全世界都看好你,
而是因為你還記得自己是誰。
▊你看見誰的光,你就是誰的光
我們都不是星星,
但我們都曾在別人的黑夜裡發過光。
你記得那些溫柔的眼神嗎?
那個在你低潮時沒有說教,
只是靜靜陪你的人?
那些時候你才懂,
原來最深刻的愛,
是「我知道你不好過,但我不會走開。」
「願我們都能在黑夜裡,
相遇在彼此的眼神裡。」
所以,不要吝嗇那一眼認真。
那或許就是,讓某個人重新相信世界的起點。
你是別人的微光,而別人,
也可能正因你的一句話,選擇繼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