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幸到北部某海纜站參觀,稍微研究了下對於海纜運作、跨國頻寬相關的議題。
還記得前兩年有段時間對以色列斷線斷得很兇,原來是到香港海纜中斷導致,但身為User的我只在乎怎麼繞才能把他連上,記得後來是繞到美國才回來的。
趁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我的筆記。
海纜激增
現行全球海纜總長約148萬公里,大約可以繞大球37圈。
目前台灣共有7座國際海纜站服役中,第八座-大武海纜站建造中,根據TeleGeography Submarine Cable的資訊,大武海纜站TPU海纜預計2025 Oct.啟用,看起來似乎是中華電信與Google合資興建。
近年海纜激增主要歸功於Amazon、META、Google、Microsoft等服務商,而非全然純電信導向的企業推波。
海纜運作
海纜以光訊號在光纖海纜中傳輸,並帶有電纜供電給Repeater,每隔50-100公里有Repeater放大光訊號,直到進入Landing Station。
通常在近海時會放置在海床下,較能防止人為或天然損壞。
海纜結構(由內而外):
- 光纖核心(Core Fibers):傳輸光訊號,通常只有幾對(每對單向傳輸)。
- 凝膠層:防水、防震。
- 銅導體:傳輸電力給中繼器。
- 鋼線加固層:抵抗張力與壓力。
- 聚乙烯外層:防水與防腐蝕。

海纜中斷主因
- 漁船或船錨損壞:拖網、船錨誤觸電纜,尤其靠近陸地淺海處 60%–70%
- 自然災害:海底地震、海底滑坡、海嘯等造成斷裂 10%–15%
- 工程施工或建設:海底施工或岸邊工程誤傷電纜 5%–10%
- 電纜故障或老化:絕緣體老化、光纖材料疲乏或製造缺陷 5%–8%
- 鯊魚或海洋生物損害:少見但曾有鯊魚誤咬電纜,或其他生物干擾 <1%
海纜維修
這個特別有意思,可以Youtube找找看影片,很酷。
成本極高,出海一趟就是百萬美金起跳,每次耗時1-3周。
1. 偵測故障點
- 利用光時域反射儀測量訊號反射,推算斷點距離。
- 通常可精確到±1 公尺誤差。
2. 調派維修船
- 海纜維修船(Cable Repair Ship)
- 船上配備有吊機、海纜作業艙、水下機械手臂、水下自走車...etc.

圖片來源-Telstra
3. 打撈電纜
- 在斷點兩側約幾公里位置下錨,利用grapnel打撈電纜至船面(上圖中船尾的ㄇ字型)。
- 一次只拉一側上來,切斷後加上浮標標記,再拉另一端。
4. 接纜與測試
- 將兩側電纜拉上船後,在船上重新焊接或融合光纖。
- 修補點會加保護層(接盒),並做氣密防水處理。
- 測試光訊號。
5. 重新鋪設電纜
- 維修完成後,用吊機將電纜重新放回海床。
- 有時會用水刀或犁具埋進海底泥沙中保護接點。
可以參考這個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widMEv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