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台灣人,一定都有這樣的疑問。從台灣出發的機票的確比其他亞洲城市貴了一大截(轉機省很大),不過,就算是你堅持一定要搭乘直航班機,而且還是國籍航空的熱情支持者,還是有機會買到便宜機票。
哪一段時間會飆漲?這不需要做什麼功課,只要去想像你自己打算什麼時候出國就知道了,連假,春節,寒假,暑假。當然,千萬不要忘了,還有明明是勞工基本權利、但台灣人都不太好意思使用的年休。能夠避開長假,或是在假期開始之前或之後前兩天出發,不要壓到最後一天回來,機票成本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好,如果你真的只能在春節出發,而且還是堅持要搭乘國籍航空的直航班機,那就要提前開始做功課,做功課一定要在刷卡買票之前,不然怎麼能夠確定什麼是合理價位?不做功課只能當冤大頭
而且,機票「通常」越早買越便宜,但例外狀況很多,比方說最後清倉票,或者是遇到周年慶或新開航的促銷價格,要是你平常對價格沒概念,很可能會錯過最佳下手時機。
總之,把研究機票當成研究股票就對了。
長榮在二〇二二年終於發佈台北米蘭的直飛消息,我立刻在那個夏天幫親人找尋隔年的春節機票,票價不斷劇烈浮動,可能是因為航線還沒有正式開航,當時的成人票約三萬出頭,兒童票不到三萬,與轉機相比,並不算是特別便宜,不過,我當機立斷,連小朋友學期結束日期都還不知道的狀況下立刻催促親人買票,依照我自己的判斷,因為直航機票只會越來越貴,而就算最後必須要改出發日期,改票費也絕對比臨時買票更便宜。到了他們出發前的那一、兩個月,成人機票已經飆漲到四萬多,小朋友的打折票也要將近四萬。不能說賺到,只能說母子兩人的機票成本足足少了兩萬多台幣。
話說我剛剛順手查了一下明年春節的台北米蘭長榮來回經濟艙直飛機票,嗯,成人票六萬(難怪可以在外站投放無效廣告),同屬星空聯盟的土耳其航空與泰航,在同一時間的價格是三萬五左右,多花兩、三個小時轉機,但省下兩萬五,對我來說當然很划算,畢竟我不是那種時薪以台幣萬元起跳的超高階主管。
另外還有一個可以確保取得成本相對低廉、但僧多粥少(甚至連粥都沒有)的選擇,哩程票。一般來說,航空公司會員哩程的來源除了靠搭機之外,還有合作的信用卡消費、航空公司自行販賣里程、還有會員之間的交易轉換(這種方式時有詐騙新聞傳出,而且某些航空公司不准許這種行為,很可能會直接封號)。
哩程票也是節省成本管道之一
先講缺點。哩程票要放多少、甚至要不要放,全都是由航空公司決定。換言之,不論是以哪一種方式累積或購入的哩程,都有完全派不上用場的風險,這是霸王條款,哪一家會這樣搞嗎?有,華航,查找二〇二四年六月的新聞就知道了。
除了這種個別航空公司惡行的風險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系統性風險,如果你打算出發的是熱門日期,那麼就必須提早規劃搶票,暑假、聖誕節、春節,光是賣票就可以賺飽飽了,幹嘛需要釋放哩程票?就算有,放出的機位可能也都是以經濟艙為主,商務艙如果不是沒有,那就是只放一個,也就是說呢,你幻想的那種一家四口靠著便宜哩程搭乘商務艙的畫面,永遠只是一場美夢而已。
好處呢?第一,它的成本絕對比現金票(尤其是即期出發)便宜,第二,它的改票與退票充滿彈性,甚至幾乎零成本,比方說我從全日空計畫開出的長榮或是新航的哩程票,只要有位(所以要是開商務艙的票,除非降艙就很難更動),愛改多少次都不收錢。所以,萬一遇到必須得立刻出發,甚或是得購買單程票的時候(許多哩程票所需要的單程票哩程都是直接除以二,但現金單程票卻是來回票價的六、七成)。
千萬不要小看節省下來的機票支出,它可以讓你大吃一頓米其林卻毫不心痛,或者,也可以作為下一次小旅行的儲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