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風暴,是為了帶我去更好的地方,我願意把現在的困難,當作人生的一次進化;當風暴過去時,我成為了想要的自己。―胡咪
五月的第一本書,我想來聊聊「愛」,在「愛」裡怎麼去認識自己。《分手的99個理由 》是胡咪老師的情感經歷,她經歷戀愛-步入婚姻-離婚–走出婚姻失敗的框架-開啟新的情感關係。
這本書要談的不是許多戀人分手的千奇百怪的理由。而是提醒我們在一段關係中,即使結束了,也可以更認識自己。
所以這本書是胡咪老師一字一字揭開過去的傷痕,將過去的最痛的自己寫下來。
你知道,直視曾經遍體鱗傷的自己,是很痛的。這本書伴隨著許多的淚水,也是一次巨大的療癒與勇敢。
我很佩服她,願意把最脆弱、最痛過的自己,真實的寫出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透過每一道探索式提問,靜下來問自己:
▸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親密關係?
▸在關係中,你還記得愛自己嗎?
▸關係結束後,是否有勇氣去審視這段關係教會我了我什麼?
今天翻開這本書跟同事們討論時,我才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會去覺察自己在關係中的狀態。
我挑選這三大「愛自己的探索」提問,邀請你也一起靜下來,跟自己對話:
▎我在一段關係中尋求的是什麼?
是陪伴、安全感、單純的愛?這些需求是否能在自己內在被滿足,而不需要他人填補?
你是哪一種呢?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能走向成熟感情其中一個心態是,你已經建立好:「自己是獨立、完整的」的內在感覺。
▸不是靠別人來填補寂寞、孤單,而是自己本來就完整、可以獨處、有自我價值。
這樣即使愛上一個人,也是兩個完整的人選擇一起走路,而不會過度依附或過度掌控伴侶才能感受安全感。
這個提醒非常重要,無論是戀愛關係還是婚姻,依然要保有自己的生活、興趣與自由。
▎失去,都是讓我們更靠近自己
▸在關係結束後,我是否有勇氣去審視這段關係教會我什麼?
除了痛苦與遺憾,這段經歷是否也帶給我成長、力量與新的領悟。
每個痛苦背後都有一份禮物,你看到了嗎?
回頭去看看自己在這段關係中,我學到了什麼?我領悟到了什麼?這是再次認識自己的方式。
當你能回頭看見自己的成長與領悟,你就不再只是傷痕累累,而是變得更溫柔、更堅韌的自己。
一段關係結束會很痛,你需要療癒很久才能走出來,但會看懂怎麼辨認適合自己的愛,也會用更成熟的心走向下一段旅程。
❝結束一段關係,不代表失敗,不是你不夠好,也不意味著從此無法再愛。不要因為曾經的傷痛,就害怕愛。❞
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生有許多無常,不是每一段陪伴都能走到最後。
感情是有份量、需要經營才能走的更遠,是雙方都願意付出,願意為了這段感情溝通磨合,這不是一個人就能撐起的。
我們在一次次疼痛與修復中,學會療癒自己。當你走過這段路,你會遇見新的自己,也會迎來新的愛與旅程。
▸如果親密關係讓人心碎、痛苦,那為什麼人需要愛呢?
因為人渴望連結。從親情、友情到愛情,每一種關係都是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
在愛裡,我們會發現自己未曾展現過的特質:溫柔、包容、耐心、理解……每一次相遇,都讓我們更認識完整的自己。
▎在愛裡,找回真實的自己
▸關係中我們如何愛自己
真實表達自己需求、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與財務安全、確保自己不會被消耗殆盡、離開不適合的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你有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跟需求嗎?
今天跟同事聊到這題,一位同事會說出自己的需求感受,她的伴侶也是神隊友,會主動分擔家事、陪伴孩子。
另一位同事則是「好媽媽、好老婆」的典型代表,默默扛下大部分的家務,但也常常在心裡累積著無聲的抱怨。
我問:妳曾經對另一半說出自己的需求嗎?妳已經很累需要分配家裡的工作。
她說:很少,因為老公工作需要輪班很累,所以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些是我應該做的。
但,其實……說出需求,是愛自己的方式。
當你什麼都自己扛,情緒與身體壓力只會悄悄累積。當你一再忽略自己的感受,身體會用更大的聲音向你求救。
覺察自己的狀態很重要,當發現每天生活中開心的次數漸漸少了,身體感受到疲累、無力時。
記得,開始把自己找回來。
▎接受.人生沒有完美劇本
愛,不只是遇見別人,更是遇見更深的自己。
你也曾因為社會期待下的「應該」,而讓自己困在一段關係裡嗎?或者是限制了對親密關係的想像?
很多人以為,只有「準備好」才能開始一段感情。但其實,感情不是一場需要考一百分的考試。
學會「接受」感情也是會變動的,是在關係裡邊走邊學、邊磨合調整。
重要的,不是起點有多完美,而是兩個人,願意在路途中一起成長。
我們都會有情緒、有脆弱、有還在學習的地方。
重要的從來不是「誰做得比較好」,而是彼此願意理解、包容、磨合,一起走過那些不完美的時刻。
一段關係能否長久,不是靠誰表現得多好,而是靠彼此,願不願意攜手同行。
社會期待不只影響著我們的親密關係,也悄悄讓我們習慣了沈默與壓抑,也會忽略聽聽「內心聲音」。
小時候,父母親告訴我:「女生應該要會做家事、要學著做飯。」
學生時期,我被期待「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標準。出社會後,當進入適婚年齡,身邊的親友們又開始告訴我,妳「應該」⋯
我想,你也一定經歷過這些。一位好伴侶「應該」是什麼樣子;一位「好媽媽」應該完成哪些事;孝順父母「應該」要做到哪些標準……
曾經,這些大大小小的「應該」,漸漸淹沒了我「我是誰」、「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內心的聲音。
我怎麼找回自己的呢?
▸是學習。
從書裡、課程裡、講座、Podcast裡,一點一滴地學習。
最近很常聽心理學相關的音頻,又多了解自己的期待與需要,也因此又更靠近真正的自己一點。
𓇻先愛自己.再讓愛走進來
這本書讀完後,我學到了真正的愛情,是從先學會愛自己開始。
愛自己是覺察自己狀態,願意說出自己的需求及感受,不委屈自己留在一段不適合的關係。在不對的關係願意果斷放手,儘管知道會遍體鱗傷,也依舊選擇對自己人生負責的路。
❝愛自己,也是成為完整的自己。❞
當我能夠給自己安全感、價值感,能覺察、消化自己的情緒,內心已經足夠穩定而完整時,我才準備好去迎接另一段情感的到來。
不是因為孤單或寂寞才需要愛。
而是在愛自己的路上,我已經走得很踏實,現在的我,願意分享愛,也願意讓愛走進來。
對我而言,戀愛不是人生的必選題,而是一道自由而真誠的選擇。
這本書也讓我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愛,也更清楚自己欣賞什麼樣的伴侶。
我可以一個人過得很好,但我也願意選擇一位能夠一起成長,也可以能夠一起走過低潮,也能在日常裡彼此鼓勵。
愛,不應該是壓力
愛,是讓彼此生活更精彩
是兩個人都能真實地做自己,保有各自的生活節奏與自由。是兩個完整的人,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一起創造更多有趣而深刻的體驗。
❝我選擇愛,是因為我已經完整,而不是因為缺少了誰。❞
這本《分手的99個理由 》超級推薦給
✓正在學習愛自己的人
✓練習在關係中遇見更完整、更溫暖的自己
#用圖卡分享知識
#我是圖卡設計師Rai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