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勢綿綿,臨窗起霧,讓人想起疫情出不去的日子,聊賴困索而迷惘。
那時候跟著朋友執行一個三十天計劃開始寫詩,三十天之後,不自覺進入自動化模式,一路顛簸,字字到今。我一向是索居的人,離群甚遠。 但意外闖入Google街景之友,遇見很多溫暖的畫家。 他們以街景為經緯,用畫筆遊遍世界大街小巷,許多我未曾到訪的城市,在他們筆下栩栩如生,如歷其境。
身為一個美術班的中輟生,我常久久端詳他們的筆觸,腦海編出一艘又一艘獨木舟,航行在我的日曆詩海。 那些恍若獨行的夜裡,多有他們慷慨的借圖,讓寂寞的詩句能按圖索驥,前往彷彿有光的遠方。
R是街景的日本友人,總是以清新的線條與明亮的色彩,勾勒我們習以為常的臺灣。 當他以橘色小折遍遊鄉野,一幅幅精緻的街景,重新定位我們的鄉愁。
曾有人說R的畫 「很臺灣,也美得不像臺灣。 」
——捫心自問,是不是因為我們總如蝜蝂,背負著日常的纏累連帶模糊視線,汗淚俱下之際,已經遺忘島嶼的輪廓呢?
在一次分享會上,R中英交雜地說: 「透過這樣的創作旅程,我在台灣各地分享與人們的情感,也因此誕生了許多新的故事。這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當我們亟欲前往R居住的東京,他也風塵僕僕地反行往臺灣之東,徜徉臺東藍無邊的海域,在晃晃書店擺上自己印製的小書,細細述說著東岸的光影如何成為靈光,柔柔灑落林梢,只等我們凝神去辨認Googlemap上那個安靜的景。
#蔡牧希 #mushitsai #日子 #手寫 #手寫文字 #手寫語錄 #散文 #散文創作 #文學 #photo #photography #hand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