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自帶神聖感,每每提起都讓人心生敬畏。它不只植物,更是佛家的某種象徵。
在印度,佛教寺廟裡都有種植菩提樹的習俗,唐以後佛教傳入中國,僧人神秀與慧能互動的佳句影響後人至今,相信不少人知道菩提也是先從文字開始的。
正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樹又稱印度菩提樹、菩提榕、覺樹、思維樹、沙羅雙樹、阿摩洛。它為桑科-榕屬的大型喬木,樹高從十幾公尺到二十幾公尺不等。其老皮色灰,小枝顏色灰褐,幼時微毛。三角狀的卵形葉深綠光亮,革質,或全緣或波狀,基生葉脈三出。三四月菩提樹進入花期,它的雌雄花皆無柄,雌花有瓣片四枚,呈寬披針形;而少量雄花生於近口處,花瓣內捲,分三兩裂,有一枚雄蕊;唯癭花有柄,它柱頭膨大,花柱短,瓣片約三四裂;
事實上,菩提還有大樹、有草本亦有盆植,形式不同,植像有異,卻都是對信仰和美好的敬意與期許。
講到四角菩提,相信很多玩友們一聽名字可能對它比較陌生,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應該吃過,因為酸中帶甜、酸甜,所以又有人叫它甜角!吃起來舌尖感覺如同柿餅、如同果脯。蜜餞一般!這種四角菩提非常高大,樹皮呈現暗灰色,枝頭掛著一串一串的彎鉤形莢果。它生長在東南亞熱帶雨林,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也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