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瑞芳地區的居民以農業、採媒維生。1918年,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正式成立,始以基隆堡為中心,發展今日基隆、瑞芳、萬里一帶的礦業。時至今日,臺灣各地的礦業已經沒落,舊時留下的礦坑成為文化資產保存的一項議題,因礦業而興起的市鎮,有些地方也或許不復繁華,卻留下獨特的記憶與歷史痕跡。
今天,試著從老地圖、新照片來看看瑞芳地區的面貌轉變吧!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1904年明治版▾▴
下圖標記為今「瑞芳火車站」所在位置。搭配地圖圖例對照可以看出,1904年繪製地圖時,瑞芳車站尚未建置,瑞芳市鎮的平地地區當時仍以農田為主。
再將地圖範圍擴大,下圖標記分別為今「瑞芳火車站」(左)以及今日「九份老街街區」(右)所在位置,可以發現:
- 連接瑞芳、猴硐的「瑞猴公路」已經有完整建置。
- 今日九份老街街區位址,在當時已有小型聚落形成。

1904年_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_明治版/2025年_Google電子地圖
用下面的地圖與先前的圖例對照,你看到礦坑了嗎?

1904年_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_明治版_今九份老街街區及周遭
▴▾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1921年▾▴
瑞芳至猴硐的鐵路於大正九年(1920年)開通,在1921年繪製的《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就能清楚看到了。今日遊客通往九份必經地的102縣道—瑞金公路(瑞雙公路),也已經能從這張地圖上看見它的存在。

1921年_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2025年_Google電子地圖
▴▾瑞芳老街創生基地|瑞芳後火車站▾▴
瑞芳老街創生基地位於瑞芳後火車站的瑞芳街,就在出口右手邊的不遠處。你可以在這裡拿到一份《瑞芳老街散散步地圖》,在瑞芳車站附近來一場小小的散步旅行喔!雖然地圖很大一張,但實際距離並不遠,每個景點都能輕鬆徒步走到,是個小而美的街區呢~

全手工的巨大礦工兔!(請恕草莓用草莓把自己遮住)
如果你想要在出發前事先認識瑞芳地區的前世今生,或是瞭解創生基地正在努力的方向,現場的導覽志工會熱心向你介紹瑞芳的人文、地理與歷史變遷,也會介紹現在在地的藝術家、老屋創生新店家的特色,告訴你一些隱藏版小彩蛋,甚至能幫你和在地老師100%手做的可愛「礦工兔」合照哦!
🔗LINK
📍【瑞芳老街創生基地】
🏢【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
🚉如何從前站繞到後站?需要刷卡或購票嗎?
不需要刷卡或購票哦!請使用車站印製的通行證
1. 在火車站閘門找到「瑞芳火車站前站通行證」,自取一張。
2.從地下道經過三個月台,直達後站。
3.帶著「瑞芳火車站前站通行證」經過後站閘門,交由站務人員回收,即可出站。
從後站到前站則是反過來,請領取「瑞芳火車站後站通行證」哦!
▴▾瑞芳老街瓶燈藝術|照亮坑道,平安返家▾▴
來到瑞芳老街,在光線下閃爍著繽紛色彩的玻璃瓶懸掛在屋簷下,讓許多經過的遊客停下腳步。對長時間在陰暗、狹窄的坑道工作的礦工來說,「燈」有非常重要的意涵,不僅是照明的工具,也象徵著「家」的指引。

瓶燈-平安燈
玻璃瓶素材則與酒瓶有關,礦工結束一天疲憊的工作後,有彼此相約喝酒的習慣。創生協會回收老街居民玻璃瓶,結合各式各樣的燈泡、燈串,並使用不同的媒材在玻璃表面彩繪、裝飾,製作成獨一無二的瓶燈,不僅賦予它們嶄新的生命與使命,瓶燈又有「平安燈」的意涵,繼承「燈」的意涵,繼續為重要的人指引方向、照亮前路。
瑞芳老街創生基地現場販售藝師們親手彩繪的瓶燈,也有固定時段開放手做體驗,可以選購喜歡的瓶燈,或者自己親手做一個帶回家,用小小的燈光照亮屋子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