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正面臨非常嚴重的低生育率問題,這不是單純「小孩變少」這麼簡單,而是一個牽動整個社會、經濟和未來發展的大危機。這種趨勢不只讓人口數量下降,更會影響我們的勞動力、市場規模、文化傳承,甚至影響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大家可能有注意到,這幾年「少子化」這個詞常常出現在新聞裡。不只是台灣,日本、韓國也都一樣。簡單來說,就是越來越多人不想生小孩,或是不敢生。結果就是人口老化得越來越快,年輕人越來越少。
那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首先是勞動力減少,很多行業會面臨找不到年輕人接班的情況。同時,退休的人變多,年輕人要負擔更多長照、醫療、退休金等支出,政府財政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少子化也會影響教育、地區發展。學生少了,學校可能會被迫合併甚至關閉。很多中小城市和鄉下也可能因為人口外流而變得越來越蕭條。
除了經濟層面,還有文化的問題。年輕人口少,很多傳統的語言、節慶、家庭觀念都可能慢慢消失。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也可能因此下降。
目前政府已經有在做一些努力,比如發育兒津貼、蓋更多托嬰中心、推動家庭友善職場,甚至開始討論開放外來移民。不過,這些措施成效還有待觀察,而且光靠政府是不夠的,企業和整個社會都需要一起動起來。
少子化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正視的問題。我們不能再等,要現在就採取行動,從制度改革到價值觀改變,全面思考如何讓年輕人敢生、願意生,這樣台灣才有機會突破困境,持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