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還沒完成、資源有限的階段,創業者該如何進入市場並做出正確決策?這篇文章聚焦在創業最初期的市場驗證與用戶學習方法,幫助你建立起成長前的基礎結構。
產品還沒做出來,怎麼開始測試市場?
一個常見錯誤是「等產品做出來再開始找用戶」。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在還沒有成品之前,就開始和市場互動。不是做問卷,也不是傻傻地打電話問「你會不會用」,而是創造出讓對方必須「行動」的場景。
在產品成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出真實需求,並驗證用戶是否願意採取某種代價行為(比如時間或金錢)。
Landing Page、Fake Door、簡報測試法:3 種低成本市場驗證方式
Landing Page
- 做一個單頁網站,清楚說明你的產品主張與價值。加上「加入候補名單」、「留下 email」、「預約試用」等這類明確行動鈕。
- 關鍵在於:用戶會不會主動留資料?內容是不是足夠有趣讓客戶有進一步行動?引起流量來了卻沒反應,就代表主張還不夠打動人。
Fake Door Test
- 在真實產品還不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在網站或應用程式中放上強調產品功能的入口,看看有多少人點進去。
- 點進去後可以顯示:「xx功能產品即將上線,留下聯絡方式搶先體驗」。這可以測試產品特定功能的吸引力,而不是整體產品。
Pitch Deck / Demo Test
- 做一份簡報或 figma demo,不必功能完整,但必須讓人理解使用流程。帶著這份 demo 去找潛在客戶一對一講解,觀察他們的反應與提問。
- 不要問他們怎麼想,要看他們願不願意「做什麼」:例如預付一筆保留金、介紹朋友、要求下一次會議。
如何設定一個早期的「北極星指標」(North Star Metric)?
在還沒有營收的階段,早期創業團隊需要一個能代表「用戶真正在使用產品價值」的核心指標。
好的北極星指標有三個特徵:
- 和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直接相關(不是下載數)
- 具備行為性(不是意圖性)
- 能被追蹤與量化(例如:週活用戶達到某操作次數)
例如:
- Calendly 的 NSM 是「每週成功預訂的會議數」
- Airbnb 早期是「每週完成的預訂筆數」
- Notion 可以是「每週活躍筆記編輯者比例」
這些指標不僅能引導產品優化方向,也能協助整個團隊對齊「用戶價值」這個核心焦點。
從第一批用戶身上學什麼?不是回饋,而是行為證據
很多創業者太早蒐集「意見」,卻忽略「行為」。例如:
- 問卷中說會使用的人,實際上完全沒行動 → 無效
- 無預告情況下點進來、留下聯絡方式的人 → 有效
- 願意推薦朋友、主動回信、要求合作的 → 超有效
早期用戶的觀察方式不是靠詢問,是靠記錄。記錄他們怎麼使用、在哪裡卡關、是否主動回訪、是否願意推薦,這些才是真實行為數據。
成長之前,請先優化你的留存:別把資源丟進黑洞
很多團隊急著成長、投廣告、衝下載。但如果留存率不夠高,這些新用戶只會進來、流失、浪費錢。
在思考成長之前,請先問自己:
- 現有用戶會留下來嗎?
- 他們願意重複使用嗎?
- 有沒有指標顯示他們的黏著度在提升?
沒有留存,就沒有成長的槓桿。
下一篇,將探討如何從初步驗證過的市場中逐步建立轉換與營收模型,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早期商業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