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正想認真討論一個重要議題,對方卻突然丟出另一個問題,把整個話題帶往奇怪的方向。最後你們吵得很激烈,但回頭一看,根本沒人討論原本的問題。這不是單純的離題,而是一種常見的邏輯陷阱 — — 紅鯡魚謬誤(Red Herring Fallacy)。
什麼是紅鯡魚謬誤? 紅鯡魚謬誤,是指故意轉移話題、讓人忽略原本爭論核心的一種推理錯誤。說話者表面上好像有回應你的觀點,但其實是用一個看似相關、實則無關的話題來誤導你注意力,讓你無法繼續討論重點。
名稱的由來其實很有趣:相傳獵人訓練狗時,會用味道濃烈的紅鯡魚來轉移狗的嗅覺注意力。同樣的,紅鯡魚謬誤就是用「氣味更重」的話題,把我們的注意力拉走。實際例子:
情境一: A:「我覺得政府應該增加社會住宅的預算,解決居住正義問題。」 B:「你說得頭頭是道,但我想問你,你自己是不是也住在家裡不用付房租?」 👉 看起來像在挑戰對方的立場,其實完全沒有回應原本的政策建議。
情境二: A:「這位政治人物捲入了貪污醜聞,我們應該要求他下台。」 B:「你怎麼不去關心經濟下滑和人民生計,這才是大家真正該煩惱的事!」 👉 貪污與經濟固然都重要,但B並沒有處理A提出的「是否應下台」的核心問題。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紅鯡魚謬誤的破壞力,在於它「讓你以為你們還在討論問題」,但其實早已走偏,最終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讓討論變成情緒戰。
為什麼人們會用紅鯡魚? 有些人是無意識地轉移焦點,因為他們感覺某個議題難以面對,便本能地跳去比較容易講的話題。 但也有些人是有意為之,尤其在政論節目、輿論戰場或社群論戰中,紅鯡魚是操作話語、操縱群眾焦點的有力工具。
我們可以怎麼辨識與應對?
1.問自己:「這句話有正面回應問題本身嗎?」 一旦你覺得對方的話「好像哪裡怪怪的」,試著用這句話反問。
2.勇敢拉回重點:「我想我們剛剛談的是____,可以回到這裡嗎?」 對於善 意的誤解,我們可以溫和提醒;對於刻意的話術操弄,也別輕易上鉤。
結語: 紅鯡魚謬誤不只是邏輯課本裡的名詞,它就在你我每天的對話、新聞、社群中。我們無法阻止別人用它,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看得懂、說得出、接得住。這是邏輯,也是清明對話的起點。
下次你再被「話題帶歪」時,也許可以想想:我是不是聞到一條紅鯡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