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5.14
**近期操作較激進,有時會主動敲單推高股價至漲停附近,也會在盤中快速出場。
*節目中偏向講產業與長期趨勢,建議聽眾以指數型ETF參與投資,認為這是適合大眾的保守做法。*私下操作與節目分享區隔,因此節目中較少透露個人激進操作。
*遇到聽眾小耀原本也做個股,後來轉向替兩個小孩配置指數部位,發現報酬遠勝自己操作。
*小耀的投資是一季一買,大跌大買,利用家庭成員生日做定期投資節奏。
*每逢大跌就減少娛樂支出,把錢挪去加碼ETF,長期來看獲得穩定報酬。
這種做法既健康又有效,是很適合多數人的投資模式。
**主動投資圈競爭極度激烈:資訊不對稱、分析力與籌碼操作能力都有落差。
*多數散戶實際報酬率很難長期勝過指數,即便短期打敗,也難保未來持續成功。
*因此建議大多數人從指數投資入門,若想學主動投資,也應控制在少量資金中學習。
*台灣沒有資本利得稅,交易活躍,但也容易誤導投資人產生短線錯誤操作觀念。
**近期市場行情與操作反思。
*4月市場劇烈下殺,導致普遍悲觀,但5月反彈強勁,納指接近創高,台指也逼近高點。
*4月時一度認為今年績效無望新高,沒想到現在卻可能創新高,但也提醒每次樂觀想法出現後往往有回檔。
*市場的快速反轉令人讚嘆,4月多數投資人空手或資金外移,現在回頭看,多方堅持者並不愚蠢。
其實每個人策略不同都無對錯,重點在於 策略的穩定性,不要因為市場變化就改變交易策略。
*建議即便目前市場回升,也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轉折過大(例如前面不敢買,現在卻瘋狂追高)。
**策略選擇與忠誠的重要性。
*若是做多派,就應在多頭內部做調整,而非一遇跌勢就想轉空或改策略。
*缺乏中心思想、整天換策略的投資人通常虧損最重。
*呼籲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並堅持執行,這樣才能在投資路上長久生存。
**中小型股與主動投資的實務操作。
*近期著重中小型股操作,並分享部分交易紀錄與邏輯給小耀。
*再次強調因資訊落差與風險管理的難度,節目中仍傾向鼓勵ETF與穩健投資者為主。
*也指出市場中很多人過於自信,忽略了失敗者的沈沒成本與長期虧損。
**川普近期頻繁喊話做多,對短期行情帶來激勵,市場出現強烈反應。
*後續其喊盤效果會逐漸遞減,如同利多無法持續激勵市場。
*川普甚至推出川普幣與梅蘭尼亞幣等 meme coin,行為令人震驚。
*市場參與者對川普的喊盤行為既受益又感無奈。
**中美關稅暫緩對市場影響。
*於瑞士的協議讓中美雙方暫緩關稅,短期為市場帶來利多。
*目前中國對美商品關稅約為50%,美國對中為10%,實際上雙方均有選擇性豁免。
*2018年曾出現相似劇情,2018年底民生商品缺貨恐慌壓力迫使川普先行暫緩徵稅。
*預估2025年6-7月可能再次變數,屆時關稅恐重啟上調,可能將重演2018年翻臉劇本。
*雖短期迎來 人道走廊 拉貨潮,但貿易秩序可能再度被打亂,須留意波動風險。
**Nvidia新聞稿提到中東將採購18000台 Grace Blackwell 超級電腦,引發市場狂熱。
*Nvidia新聞稿中未明確指涉是 GPU 還是 Tray 或是 Racks。
*對此數據解讀三種版本:
-極樂觀:18000 Racks(不太可能)。
-中性推估:約3000 Racks(對供應鏈有10-15% Demand Upside)。
依500MW Data Center供電推算,可容納約3000多台Racks。
-最保守:18000顆GPU,等同於250 Racks(象徵意義居多)。
如果只有數百Racks,影響尚不至顛覆性,但仍對供應鏈帶來正面刺激。
*市場反應可能過於樂觀,仍需觀察後續實際拉貨情況。
**中東投資人過去曾在台灣股市高點進場,典型案例為 國巨事件。
*當時中東資金在股價高檔進場,成為大戶或公司派出貨的對象。
*歷史上也有多次供應鏈元件股在循環高點時,由中東資金接盤。
*這些中東投資人似乎不太重視投報率,資金過剩才是主因。
*若能在高點順利將股票出清給這些中東資金,反而可能是市場參與者的好機會。
**AI並非假題材,過去大跌時持續關注如ODM等供應鏈,並非恐慌出場。
*現階段中東題材雖熱,但需評估其可持續性與真實採購量。
*供應鏈各項環節如機殼、Tray、散熱等若拉貨規模達3000 Racks,將全面受惠。
*中東先宣示,後續若再擴大採購,才可能真正對供需造成結構性影響。
**操作觀點與部位調整策略。
*行情持續熱絡,目前已減碼指數部位與0050期貨,資金轉向中小型股與少數權指股。
*預期若行情延續,資金將流入中小型股,因此操作上更聚焦中小題材。
*美股部分,目前看好軟體股,
台股則關注台積電N2供應鏈與AR眼鏡相關概念。
*AI與機器人類股則採區間操作,若估值回落仍會回補原本關注的供應鏈。
**市場風險與心理提醒。
*市場情緒短期由極度悲觀轉為極度追高,風險在於追高時易再次受傷。
*許多人前段時間因股價下跌恐慌賣出,現在價格更高卻敢追買,反映人性與情緒操作的矛盾。
*選擇自己適合的投資風格最為重要,並堅守策略,不要行情一變就改變信仰。
*呼籲投資人勿在狂歡時失去警覺,仍須注意中期關稅變數與匯率變動帶來的潛在衝擊。
QA部分:Switch 2 概念股操作經驗與佈局建議
*自己在2024年6、7月時有佈局Switch 2供應鏈概念股,包括感測器、風扇、PMIC、Dock相關晶片等零組件供應商。
*這類產品相關個股,應在產品仍處於Rumor階段時進場,
等到正式推出後才進場,通常已屬於末班車。
*提前卡位Rumor階段是最佳報酬時點,等到產品推出再買,風險與機會比會下降許多。
*近期任天堂股價強勢,主委坦言不確定原因,並提醒照以往經驗,產品正式推出時反而容易進入修正期。
*如果Switch 2推出後銷量遠遠超出預期,才可能帶來供應鏈急單或漲價潮,進而推升股價再漲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