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始終有一種魔力,即使下定決心不再閱讀,還是會忍不住拿起來再翻看幾頁,然後再一次掉入其中。
就像我說的,我討厭村上春樹作品中那種觀看女性身體的男性凝視,討厭莫名其妙的性行為安排,就好像女性總是自願將自己送入男性懷抱,也討厭他總是刻意誇大男性陽剛與性器官。但即使如此,好幾次我告訴自己我不喜歡村上春樹,但又好幾次無法自拔,當看見自己還沒看過的作品時就忍不住從書架取下翻看。
《棄貓》是我看過的村上春樹中,我個人認為是他最「明顯」「埋藏」意涵的作品。
過去看他的作品,很多時候總是約略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東西,或有些時候隱微到難以察覺,但在《棄貓》之中,村上直指他想表達的東西,卻又不是那麼清晰,這讓我感到有趣。
再者,另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本書書名名為「棄貓」,棄貓的故事卻又僅占為小篇幅,然而棄貓的意象,其「棄」卻又始終貫穿全文,如同村上在開頭所說的:
我和父親之間—可能如同世上大多數的親子關係—有快樂的事,也有不太愉快的事。不過到現在我腦子裡浮現得最鮮明的,不知怎麼卻都不是這些,而是日常隨處可見的光景。
例如,微小到不行的「棄貓」事件。
讀這部作品之前,我與村上的父親幾乎是毫無關聯,對他的認識也幾乎為零。作品中那些關於他父親實際是否有參與南京戰役,又或者他實際隸屬於第幾師團,老實說我並無任何共鳴。
我相信這世界上寫父親的作品很多,寫與父親失和的故事也很多。
《棄貓》之所以吸引我,始終不是因為關於他父親的故事有多麼吸引人,又或者他參與的戰役有多麼壯烈,而是那個「棄」字。
「棄」代表了那隻被拋棄的母貓,「棄」代表了父親參與二戰後與世界的疏離,「棄」也代表了村上因為與父親的世代隔閡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未聯繫。
然而有「棄」便會有「合」。那隻被拋棄的母貓搶先一步又回到了他們家門口;俳句在戰時或戰後不離不棄撫慰父親的心;還有,儘管父子失和,但在父親去世前不久兩人的談話成了一種和解。
而這一切的棄與合,冥冥之中像是有條線早已牽住。
就算想法不同,世界觀不同,但連繫我們之間的緣般的東西,成為一股力量在我心中發揮作用。
如果棄貓沒有跑回來,如果母親嫁給了音樂老師,如果父親戰死沙場,如果村上沒有成為職業作家,如果,如果…
一切既是緣,又僅是偶然。
✨ 歡迎按讚、留言與我討論關於此書或此書相關的概念與想法!
✨ 歡迎來逛逛我的 Instagram 閱讀人森 @justreadwithme_ ,今年也開了新的帳號紀錄原文書閱讀 Polly | Bookstagram @pollyreadings,歡迎書友們一起同樂!
✨ 我的GoodReads帳號在這邊: pollyreadings,歡迎有的書友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