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成功者的日常好習慣: 17件不起眼的小事讓你不一樣

我們常常敬佩那些成功者,認為他們具有我們所沒有的特質,才能夠辦到我們辦不到的事情; 我們也很想要知道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如果能夠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也許我們能夠離成功更近一點。
但是我們常常忽略了許多成功者,其實一開始也跟一般人一樣沒什麼不同。只是他們願意在平時多付出一些努力,多學一些東西。也許短期內看不出和一般人有什麼差異,但是長此以往差異便會顯現出來,造成驚人的改變。這就是著名的「複利效應」。如果你平常空閒就在滑手機,或者做一些無謂小事,而那些卓越的人,仍然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著。那你就不要羨慕或嫉妒他人的成就,因為這是他們持續努力的成果。
本雜誌提出一些成功者的日常好習慣,讓我們有一個指引。也許我們沒辦法培養成功的特質,但是我們能夠養成一些好習慣,來幫助我們成長。
習慣一: 成功者會做好精力管理,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健康、精力充沛的狀態。
保持身體良好的狀態,才能夠更有效率地處理日常事務。如果身體很疲憊、精神很渙散,那麼工作自然沒有效率,需要用更多的時間才能處理好工作,甚至會陷入長期加班的惡性循環。

我們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休息,及時讓疲憊舒緩,才能夠用最佳狀態來應付工作。就算有時必須趕案子而加班,也必須在之後償還睡眠負債,免得睡眠負債和壓力累積過多會危害到身心的健康。
同時也要充足的運動,均衡的飲食,還有擁有正常的抒壓管道,才能夠讓我們的身心保持在穩定的狀態,在工作時發揮最好的效率。
習慣二: 成功者會妥善安排自己的待辦事項,發揮最大的生產力。
成功者不是做完最多事情的人,而是拿出最多成果的人。這些成果往往具有高價值,需要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或者需要把握時機、及時完成的。成功者懂得把時間花在刀口上,把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在不重要的小事上面。
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延後做、委託他人做,或者夠好就好,不用追求完美主義。因為我們還有許多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要妥善安排我們工作的優先順序,瞭解事情的輕重緩急,才能發揮最大的生產力。
除了工作安排,成功者也會妥善安排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從事自己興趣的時間,培養人際關係的時間,以及獨處的時間。成功者不一定人人都是工作狂,畢竟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懂得安排人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進展,就能夠讓人生多采多姿,體驗更多的生活樂趣。
習慣三: 成功者面對失敗和挫折會不屈不撓,並認為這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失敗和挫折確實很容易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當中,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的表現。但是每個人都會失敗,沒有失敗就不會成長,所以我們也只能學習接受。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我們沒有必要去看事物消極悲觀的一面,而是要去看積極樂觀的一面。

從失敗和挫折當中,我們要記取教訓,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同時我們也要學習過去或他人成功的經驗,並且想辦法複製這些成功的經驗。比起迴避失敗,複製成功的作為比較容易讓我們更接近成功。
習慣四: 成功者會培養人際關係,因為人脈可以帶給他們學習成長和潛在的機會。
培養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帶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尤其是要和比自己有成就的人來結交。也許他們可以給我們許多建議,讓我們少走一些冤枉路; 也許他們願意給我們合作的機會,幫助我們創造機運; 或者透過轉介去認識更多的人脈。
人脈其實跟工作能力同等重要,除了結織良師益友,懂得如何團隊合作,發揮團隊最大效能,是每個職場員工都必須學習的功課。如果只想要閉門造車,或者做自己的事情,那麼就算再努力也很難有成就的。
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人,或許我們也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人生的哲理,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人。用善意去對待每個人,就算遭受拒絕或惡意對待,這也是人際關係的一部分。如果有餘力就去幫助其他人,或者當志工,從幫助人的行為中,我們可以體驗到被需要的感覺,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習慣五: 成功者會善用下班和假日時間,幫助自己成長或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下班和假日時間一直在打混,沒做幾件正經事,也沒有花時間陪伴家人或出遊,那麼你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了。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那就要善用下班和假日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努力或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是耍廢),才能夠在日後與眾不同。
當然,這不是叫我們平常和假日透過加班來做更多的工作,好當一個工作狂。而是去做你平常沒時間去做的事情,例如學習新的程式語言、學習新的運動項目、修繕或整理平常沒時間處理的居家環境,或者陪伴家人、當志工等等。
想要養成新的習慣,必須克服慣性與惰性,先從小目標做起,等到養成習慣後,再逐步調高目標難度,讓自己有所突破。
習慣六: 成功者會透過閱讀和學習,不斷吸收有用的資訊並實踐,讓自己成長。
許多成功者例如比爾蓋茲、巴菲特和祖克伯,都有閱讀的習慣。從閱讀中可以學習前人的智慧結晶,拓展我們的知識和見識,幫助我們快速成長。當然,比起閱讀,更重要的是能夠實踐書中所學,幫助自己有所改變。因為知道和做到之間,隔著一條「刻意練習」的鴻溝。如果不實踐的話,讀再多書人生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早晨和睡前是良好閱讀的時段,這段時間比較不會被打擾。在睡前閱讀或學習,在睡眠時會重整記憶,學習效果會比較好。如果睡前還在滑手機,可能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品質。
當然,閱讀並非學習的唯一管道,如果能夠從網路、影片、Podcast、課程、人際、旅行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和資訊,也能夠成為我們成長的養份。
習慣七: 成功者習慣與自己獨處。
獨處不是沒有人陪,而是特意找時間與自我對話,釐清思緒與努力的方向。因為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忙碌而迷失自我,不曉得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忙碌。其實很多答案都在自己的心中,只要向內心尋求,就能夠依靠直覺,引領我們過著我們想要的生活。
獨處可以沉澱思緒,用冷靜客觀的情緒來審視自己; 獨處可以幫我們思考,幫助我們解決目前的問題,解除目前的疑惑; 獨處可以讓我們暫時遠離外界的喧囂紛擾、是是非非,讓我們暫時能夠喘一口氣; 透過獨處可以整合自己的內在與外在,讓我們更有自信,也能夠保持平常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
獨處需要你安排時間和空間來進行,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用。千萬不要讓3C產品綁架了你的剩餘時光,讓你一直處在高壓焦慮的狀態當中,那樣只會愈來愈痛苦。
【結語】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性格也都不一樣,成功的定義也各有不同。有人認為賺大錢就是成功,有人認為擁有小小的幸福就是成功。想要成功就是要努力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讓自己的成長幅度愈來愈大。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成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你想要成功,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哪怕每天只有進步一點點,幾年後你的成長也會很可觀。
如果你真的沒動力,那就先嘗試從小事做起,《原子習慣》這本書提及,養成習慣在於行為重複的次數,而不是時間的長短。如果每天都能夠堅持一點點,自然會養成習慣,然後就能夠逐步挑戰更高的目標。成長的過程就是這樣的,由小至大,由容易至困難。等到有能力和自信的時候,可以嘗試挑戰更困難的目標,讓自己更進一步成長。不要害怕失敗,就算失敗也是一種學習的經驗,只有失敗過,我們才能夠知道下一次怎麼做會比較好。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養成好習慣,過著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