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我幾乎每個月都會離開高雄,到台中或台北,參加Satir的工作坊。這個月,是到基隆,不是參加工作坊,而是重回我小四~國中畢業的舊地,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的年少。

北上高鐵
照往例,都會自拍一下。或許是對比於這趟的「年少」之旅,也或許是忘了刮鬍子,看到這張自拍照,我竟有了自己已「垂垂老矣」之感。
回想起二月下旬,自己也曾重回自己高中母校。學校當然還在,但,學校對面,自己曾住過的三處公寓,全都改建成電梯大廈社區了。所以當然也找不到,自己曾幾乎每日一餐的麵店、水餃店。這次出了基隆火車站,雖然海洋廣場是新的,但,巿區、商場,感覺雖然已近50年的時間,卻改變不大,就連田寮河的味道,似乎都沒什麼改變。我還一直以為,我會找得到自己小學、國中曾住過的故居。
我還印象深刻,自己在仁一路,就曾住過單號、雙號兩間平房。但這次,只看到仁一路單號,完全沒有雙號。路上問了一位年長的婦人,她回應我:來基隆住了十多年,完全不知道仁一路有雙號。看來,我的舊居,已成了田寮河的一部分了
信一路的故居,應該是已改建成商場了。還好,信二路的故居還在,但,我卻不怎麼認得了,應是當年,從未站在過對面,好好省視一下自己家的外觀。

信二路故居
原本還打算重回仁一路單號後山去健行一下,但,既找不著故居,也找不著山路。只好改變預定的行程,直接回成功國中母校看看。
好漢坡(石梯)還在,當年每天都要爬得氣喘吁吁。

好漢坡起點

終於快登頂了
只是,怎麼感覺學校變小了。或許因為少子化之故,查了網上資料,當年共有33班,現在只剩14班了。校園內的羽球場消失了,校園外的集合場也變超小了。
晚上,依舊是「20、30、40、60」四人的小聚。之前都是在台北,這次則是高雄的60+、桃園的40+、台北的30+,全都來基隆相聚。
由於我北上的途中,都在跟ChatGPT對話,所以晚上的相聚,話題也常繞回GPT。甚至有人因為舊友的政治立場改變,還用GPT來模仿回應,以維繫住原有的關係。
雖然我還沒買付費版,但,生平第一次使用GPT來生成Q版照片,挺有意思的 XD

Q版「螢火」居酒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