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包括智慧型手機、筆電、智慧手錶等科技產品在內,各種功能奇特且性能卓越的產品問世,人們的生活也因這些高科技有了諸多轉變。
由於智慧科技的普及,動漫正逐漸從次文化轉變為主流文化,世人都知道像是《ONE PIECE》、《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機動戰士鋼彈》等動畫。
今天我想來談一下,在如今世界上超過數千部動漫中,怎樣的作品是人們口中的神作?神作一詞的定義是什麼?怎樣的動漫符合這一個詞彙?
聊到神作一詞的定義,首先我們得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有『神作』這種稱謂?為什麼人們要給動漫打上這種標籤?
關於這點,我個人是這麼解讀的──人們之所以會創造出『神作』一詞,是為了讚美那些令人驚豔的動漫,賦予它們不同於其他作品的崇高地位,使更多人願意將時間和心願託付給這部作品。
全球化所鑄就的現代社會之中,絕大多數人們的生活都忙碌且壓抑,個人能自由掌握的時間與金錢並不足以停下腳步,去欣賞生活中的每部作品。
為了從枯燥乏味的生活中獲得解放,為了獲取現實中無法獲得的某種情愫,人們希望自己能將自己有限的時間,兌換成最大價值的幸福感。
當我們觀看動漫的時候,會希望自己投入的每一秒,都能獲得超過一秒鐘以上的回報。
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人們的精神意志與作品傳遞的情感產生高度共鳴!彷彿熱戀中的情侶,踏入領域的神仙那般,全神專注到作品之中,感覺時間變得異常漫長。
人們以神作一詞來區分那些難以達成共鳴的作品,給那種能令人枯竭的心靈湧現出各種情感,使枯萎的花朵再次綻放的作品稱之為『神作』。
『主觀』與『客觀』的神作,如何評價一部動漫?
近年來,世界每年都會產出數百部動漫。
我們假設每部動漫都有十二集,且一集都正好是23分鐘,也就是說每部動漫會需要你276分鐘的時間,一共4.5小時左右。
如果一年世界一共產出三百部動漫,想要全部看完就得花上1350小時,而一年一共有……算了!我在算什麼呢!
總之!通常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看完所有動漫,所以他們會挑自己特別想看的那幾部作品!將時間花在這些自己認為很精彩的故事上。
如何分辨一部動漫精不精彩,這會有兩種評價標準,也就是『主觀標準』跟『客觀標準』。
主觀標準,是個人的見解。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你覺得這部動畫很精采!那它就是你心中的神作。
客觀標準比較複雜,它的判斷範圍非常非常的廣泛,包括且不限於:評分、製作成本、工期、聲優陣容、音樂和美術、周邊銷量……
通常最客觀的標準是評分,例如十分制或五分制的評價;許多影音平台會有類似的設計,讓觀眾看完作品後能留下一個分數,表達他們心中對於這部作品的看法。
收集上百、上千人的評價後,最後就會形成一個大數據,接著就能以這些數字判斷這部作品究竟屬不屬於神作的範疇。
普通情況下,如果是一部獲得了大量評分,且絕大多數都是高分的動漫,那就會是人們口中的神作。
對你而言的神作是什麼?
每個人對於神作有不同的定義,以我個人的主觀視角來看,神作有很多標準,其中一種我評價神作的標準是『會想重看的作品』。
舉例來說,前一陣子的世界計畫劇場版我就認為是這一類型的神作。
進電影院前,實際上我連世界計畫的手遊都沒接觸過,五團的主要人物都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他們都有怎樣的背景。
即使如此,看那部作品的時候我依舊獲得了相當豐滿的觀影體驗,後來也多次買票重刷那部作品(我知道有人會覺得我是為了拿特典,但真不是!單純是因為電影真的很好看!)
對我來說的神作,通常指的就是這種我不只想看一遍,甚至願意花錢多看幾次的作品。
當一部作品會讓我覺得說想多看幾遍,甚至認真研究其中的每個細節,重複欣賞劇中的某些片段時,那部作品通常就會是我心中的神作。
今天先聊到這裡,畢竟寫到後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寫什麼……原本想刪文的,但我好久沒打長文了,不想放生這篇文章。
那麼,下次再來聊動漫吧!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