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鄭南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聆聽鄭竹梅演講心得 以下文字來自我個人情感以及參考鄭南榕史料與講座感想,並經過AI潤飾 (記於上個月,今天才搬運來方格子):

1984年,《自由時代》雜誌創刊。在那個監控與槍口並存的年代,它一刊接一刊地出版,不曾停歇。那一年,台灣人權促進會也成立了。鄭南榕與眾多夥伴們,一起推開了威權的牢籠,最終在荊棘叢生的路上,開出一朵美麗的花。

鄭南榕從小就是學霸,成績優異。他是個外省與本省混血的孩子,出生在1947年,那個充滿創傷與裂痕的年份。這樣的出身,讓他的自我認同充滿矛盾與掙扎。他少年時常在牯嶺街的書攤流連,翻閱各式各樣的書籍。雖然他曾在大學就讀工程學系,卻發現自己更適合思考與探問本質,於是轉入哲學系。也因為這樣的選擇,他結識了被軟禁的自由主義者殷海光教授——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課餘時間,他與幾位同學常跑去探望這位思想的火種。鄭南榕是一位堅定的古典自由主義者,大三時因拒絕修習《國父思想》,而喪失學分。他在大學期間也認識了日後的伴侶葉菊蘭。

他曾經創業,但幾次皆以失敗收場。之後,他將全部心力投注在《自由時代》雜誌的創辦上,堅持傳遞國民黨不敢說的真相與自由的信念。他在每一期雜誌上都寫明:「本刊一律全部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作者不另列名」,背面則大書「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展現他自由與責任並重的精神,和不畏強權的勇氣。《自由時代》報導國民黨掩蓋的貪污內幕、蔣家健康問題、對異議人士的迫害,甚至殺人事件,更重要的是傳達對政治自由的強烈訴求與渴望,也關注南韓的光州事件等國際人權議題。在一次又一次的查禁中,在無數次的運輸攔截與審查之下,這本雜誌始終沒有停刊。

鄭南榕與台灣人權促進會及許多社運夥伴,一同發起519綠色行動、228平反運動。他不只是總編輯、出版人,更是活躍的社會運動參與者。為了打破國民黨加諸人民的各種枷鎖與恐懼,他不惜冒著被判死刑的風險,在反國安法集會上公開用台語喊出:「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他曾寫道,他希望女兒那一代,不必再經歷他所經歷的痛苦與壓迫。他問:「難道我們這些做父親的,還要讓後代再受這種威權統治嗎?」「成為一個自由國度的契機。」「以活在世界的心情,活在台灣。」「這裡不是一條船,而是固定在地球的一塊陸地。」──這些筆記裡的句子,值得深思。它們寫出了鄭南榕對土地的愛與身份的認同,即使他是中國與台灣的「混血」,他仍深愛著這裡。他的思想中結合了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那是一種浪漫而堅定的情懷。《自由時代》雜誌直到他自焚身亡的次年仍持續出刊,之後才停刊。能在層層監控與威脅之下,一人獨力組織、持續出刊數年,鄭南榕無疑是地表最堅毅的出版人與新聞人,沒有之一。他最終選擇自焚,結束自己的生命。那是他對極權最激烈的抗議,也是一種深沉的愛。

他拋棄了家人嗎?也許他心裡更深的渴望,是為了讓下一代有一個更自由的未來。他是個立體的人,身處在1980至1990年代那段世界劇變的時期。那是南韓民主化、中國六四、東歐解體、台灣解除戒嚴的年代。人民在高牆前不斷撞擊,有些政權走向開放,有些則更極權。台灣當時正掙脫國民黨建構的黨國體制,而鄭南榕,是那位用筆抵抗槍桿子的人。他也是一個平凡的人,有愛人、有女兒、有朋友、有社運夥伴、有牧師陪伴、有家庭。但他選擇用生命表達理念,用死亡喚醒沉睡中的社會。

在這個時代,言論自由,但我們面臨極權威脅(認知作戰)、錯假資訊、以及不負言論責任的政客媒體,我們必須深之自由與責任的相輔相成,沒有責任,就不可能會有完整的自由。甚至自由還可能一步步在我們沒有警覺下被極權吞噬、淹沒。在現在,立法委員們不負責任當薪水小偷,甚至濫用言論自由,還破壞民主憲政制衡,這是個嚴重的警訊。在講座後,我與竹梅聊了一下。她說,她的父親身處在那樣一個劇變的年代。而我們這一代,也正在進入新的動盪:極權的擴張、戰爭的陰影、世界各地的民主運動(如反送中、白紙革命)、全球性的民主倒退。台灣內部也面臨著立法權過度擴張、民主演變為形式主義,甚至極權再起的風險。

而我,最近也參與罷免藍營不適任立委的行動。這些情勢讓我無可避免地感到焦慮與不安。竹梅對我說:「你不是一個人,還有一群人。每個時代,始終都有一群人。」她是溫暖的人,也許她的父親也是。而現在,我想說:我們每一代人,都會面對屬於我們的高牆。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有人要去奪回來。他不再只是歷史中的一個人名,他是我們這一代的靈魂借鏡,是風中仍在飄揚的火苗。當我們走在這條追求自由與真相的路上,不要忘記,他曾經在最黑暗的時刻,點起過燭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晏丞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熱愛自由,追求知識與人權,渴望公義的社會
林晏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西方民主國家的姑息與退讓——納粹壯大的背景 當我們回顧二戰前夕的歐洲局勢,常會聚焦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擴張與希特勒的極權統治,卻忽略了英法等西方民主國家對納粹節節退讓的態度與冷漠回應,這其實是納粹壯大的重要助力。1938年慕尼黑協定中,英國首相張伯倫為避免戰爭,與法國一同默許希特勒併吞捷克的蘇台德地區
2025/05/21
西方民主國家的姑息與退讓——納粹壯大的背景 當我們回顧二戰前夕的歐洲局勢,常會聚焦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擴張與希特勒的極權統治,卻忽略了英法等西方民主國家對納粹節節退讓的態度與冷漠回應,這其實是納粹壯大的重要助力。1938年慕尼黑協定中,英國首相張伯倫為避免戰爭,與法國一同默許希特勒併吞捷克的蘇台德地區
2025/05/15
以下是本人的淺見,加上AI潤飾,不知道大家有甚麼想法 教育部近日宣布 9 月起強制高中職手機集中管理,該政策雖以「防範手機成癮」為名,但其實問題重重,極可能帶來侵犯基本權利與錯置教育優先順序的風險。 我們常說,自由、權利與責任相輔相成。手機交由他人保管,依法應屬「寄託契約」,必須經本人同意,若以
2025/05/15
以下是本人的淺見,加上AI潤飾,不知道大家有甚麼想法 教育部近日宣布 9 月起強制高中職手機集中管理,該政策雖以「防範手機成癮」為名,但其實問題重重,極可能帶來侵犯基本權利與錯置教育優先順序的風險。 我們常說,自由、權利與責任相輔相成。手機交由他人保管,依法應屬「寄託契約」,必須經本人同意,若以
2025/05/04
當然,我並不是什麼世界史或東亞史的專家,只是一位仍在學習的學生。但我仍希望,能夠從世界史與東亞史的視角出發,提醒大家:無論是歷史的悲劇、民主運動,還是極權統治的模式,這些事件看似獨立,實則彼此激盪、互相影響。它們固然帶有偶然性,但背後往往也存在著深刻的歷史脈絡與國際連動。 舉例來說,191
2025/05/04
當然,我並不是什麼世界史或東亞史的專家,只是一位仍在學習的學生。但我仍希望,能夠從世界史與東亞史的視角出發,提醒大家:無論是歷史的悲劇、民主運動,還是極權統治的模式,這些事件看似獨立,實則彼此激盪、互相影響。它們固然帶有偶然性,但背後往往也存在著深刻的歷史脈絡與國際連動。 舉例來說,191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Thumbnail
民進黨原本從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政黨,沒沒無聞的政黨,到現在掌權了有權利了,能貪汙賺黑金了,結果原始民進黨被爛政客搞到變成一個綠共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政黨,你不能監督政府,罵政府指責政府或是總統,或是他們民進黨任何一位黨員,你只要做以上這些,你就會被告妨害名譽罪,民進黨真偉大告人第一名,他們枉費了鄭南榕
Thumbnail
民進黨原本從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政黨,沒沒無聞的政黨,到現在掌權了有權利了,能貪汙賺黑金了,結果原始民進黨被爛政客搞到變成一個綠共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政黨,你不能監督政府,罵政府指責政府或是總統,或是他們民進黨任何一位黨員,你只要做以上這些,你就會被告妨害名譽罪,民進黨真偉大告人第一名,他們枉費了鄭南榕
Thumbnail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節目中我們要一起搭乘時光機回到歷史上的2022年4月7日。看看33年前的4月7日,臺灣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 【歷史上的今天】用生命換來的言論自由 鄭南榕拒絕出庭,並且將自己關在自由時代雜誌社裡,直到警方向雜誌社發動攻堅行動。 本集重點
Thumbnail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節目中我們要一起搭乘時光機回到歷史上的2022年4月7日。看看33年前的4月7日,臺灣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 【歷史上的今天】用生命換來的言論自由 鄭南榕拒絕出庭,並且將自己關在自由時代雜誌社裡,直到警方向雜誌社發動攻堅行動。 本集重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