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略的呼籲與提醒,世界史的互相影響與當代正在發生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然,我並不是什麼世界史或東亞史的專家,只是一位仍在學習的學生。但我仍希望,能夠從世界史與東亞史的視角出發,提醒大家:無論是歷史的悲劇、民主運動,還是極權統治的模式,這些事件看似獨立,實則彼此激盪、互相影響。它們固然帶有偶然性,但背後往往也存在著深刻的歷史脈絡與國際連動。



舉例來說,1919年的五四運動,長久以來被視為中國近代民族自覺的重要起點。但其實,它不只是中國人追求民族自決的運動,更受到同年朝鮮三一運動的啟發。朝鮮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發起和平抗爭,深深感動了中國知識分子,進而激發五四的群眾運動。而五四運動與三一運動的風潮,也延伸到了當時的台灣,催生了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這是殖民地台灣追求制度參與與民族自覺的重要一章。



時間快轉到1980至1990年代,整個歐亞大陸與東亞地區再次掀起民主浪潮。從東歐的共產政權崩解、柏林圍牆倒塌,到中國的八九民運與天安門悲劇,再到韓國與台灣從威權政體邁向民主社會——儘管這些運動發生於不同國家與制度,各自面對獨特的歷史處境與專制形式,但它們卻在同一歷史時空中交織共鳴,彼此激勵。結局雖有不同,有的以鎮壓告終,有的成功轉型,但這些運動都展現出人類對自由與尊嚴的共同渴望,那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超越國界的愛。



1989年發生於中國的六四天安門屠殺,不僅震驚世界,也深深影響了同年東歐各國的民主轉型。當中國人民冒著生命危險走上街頭,要求言論自由、反貪腐與民主改革時,他們的勇氣激勵了全球許多爭取自由的人。而中國共產黨以坦克與機槍血腥鎮壓,讓世界看見了極權主義的冷酷,也讓東歐人民更加堅定:他們不要再走回共產專制的老路。



值得注意的是,東歐當時的共產政權本就陷入內外交困,當他們目睹中共毫不妥協地屠殺學生與市民,反而使得東歐改革派獲得道德優勢。德國統一運動者、捷克的異議知識分子,甚至波蘭團結工會的領袖們,都曾明言受到天安門事件的震撼與啟發。他們決定走出一條不同的路:以非暴力方式推動轉型,正面對抗極權。可以說,六四的血,雖染紅了北京的街頭,卻也灌溉了東歐民主的種子。



進入21世紀,從2010到2025年,東亞的民主震盪仍未止息。香港的雨傘運動與反送中抗爭、台灣公民社會對自由民主的捍衛,以及中國內部零星但堅定的異議之聲,這些運動彼此互動、相互呼應,成為東亞民主歷程中難以忽視的重要篇章。儘管有些運動遭到打壓、甚至以失敗收場,但它們所帶來的啟發,卻深刻影響了台灣,也感動了全世界。



反觀極權主義,其模式與技術也在歷史中不斷演化與互相借鏡。從納粹德國、蘇聯,到冷戰後的現代專制與極權國家(例如中共),我們不難發現極權體制的統治術高度相似,甚至在資訊控制、民族主義操作、社會監控等方面不斷創新、彼此學習。這提醒我們,對極權的警覺不應鬆懈,歷史的悲劇可能再次上演,只是換了一張面孔、一套語言。



極權統治的暴力演化,往往從群眾動員的暴力開始,逐步發展為制度化的國家機器暴力。納粹德國在1930年代初期,便鼓動支持者攻擊猶太商家、知識分子與異議份子,例如1938年的「水晶之夜」即是一場全國性的反猶群眾暴力狂潮。這些群眾行動在黨國默許甚至組織下進行,最終演變成國家層級的種族清洗與滅絕:建立集中營、實行「最終解決方案」、工業化屠殺數百萬人,這是暴力的制度化與科技化極致。



毛澤東的中國也有類似的軌跡。在「反右運動」與「文化大革命」中,毛動員群眾進行批鬥與清洗,製造無數家庭悲劇與知識分子的毀滅性災難。這些運動中,紅衛兵與普通民眾在官方默許下進行暴力,甚至殺人、施虐,將意識形態轉化為「全民參與的正義」。而後,中共學會更加隱密與科技化的統治方式,進一步發展成為全方位控制的體制暴力,例如對西藏、維吾爾等地的嚴密監控與鎮壓、設立再教育營、乃至被國際媒體揭露的活摘器官指控,這些無不顯示:極權統治從來不是停滯不前的過去,而是不斷變形進化、與科技結合的現在進行式。


回顧納粹德國的興起,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不安的歷史事實:西方民主國家的姑息與縱容,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希特勒政權的擴張與暴行。在1930年代,面對德國的重整軍備、入侵萊茵蘭、吞併奧地利,甚至進一步吞併捷克的蘇台德區,英法等國選擇了「綏靖政策」,試圖以退讓換取和平。結果不但沒有阻止納粹的侵略,反而使其更加膽大妄為,最終導致二戰全面爆發與數千萬人的死亡悲劇。這段歷史提醒我們:對極權勢力的妥協,不會換來和平,只會換來更大的災難。

令人痛心的是,類似的歷史劇碼似乎正在當代重演。中國共產黨以經濟改革開放為包裝,深度融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與多數西方民主國家建立了密切的經貿關係。然而,這種合作關係往往建立在「經濟利益優先、人權原則退位」的前提下。當中共在國內持續打壓異議、箝制言論、迫害民族與宗教少數、甚至出口數位極權監控技術至全球時,許多民主國家卻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成為這場數位專制輸出的推手。國際企業與科技平台,也往往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主動配合審查與自我審查,無形中幫助中共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數位極權體系。



這種國際合作表面上帶來了「雙贏」,實則卻是對自由價值的自我背叛。我們不得不問:當年姑息納粹的代價難道還不夠慘痛?今天對中共的默許與合作,是否也會帶來另一場全球自由秩序的崩潰?極權主義從不孤立存在,它總是與國際局勢密切連動,在縱容中茁壯,在合作中擴張。這不只是中國人民的災難,更將是全球民主體系的危機。


因此,我們不僅要記住歷史的傷痛,更要警惕新時代的專制樣貌。對極權的警覺,不應止於過去,而要時時刻刻反思我們是否正在重蹈覆轍——只是披上了科技與現代化的外衣。



我想真誠呼籲大家,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朋友:在看待歷史時,請試著以更宏觀的視角、以全人類自由與人權為出發點去思考。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超越民族與國界的偏見,看清歷史中的結構性壓迫,才能避免陷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



歷史從來不只是記憶,更是呼喚;不只是過去,更關乎未來。願我們都能在他人的經驗中,看見自己的責任,並在歷史的激盪中,找到通往自由的方向。


因此,面對這些歷史與現實,我們不應只將其視為遙遠的他國故事,而應將它們視為對我們社會的深刻警示。歷史從不只是過去的事件,它總是回到我們的當下,質問我們是否還記得自由的價值、是否還願意為正義發聲。唯有記得、唯有回應,我們才能不重蹈覆轍,才能讓歷史成為未來的養分,而非悲劇的循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晏丞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熱愛自由,追求知識與人權,渴望公義的社會
林晏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4年臺灣立法院的亂象,包含國民黨與民眾黨的爭議法案、程序正義的缺失、以及部分立委的職務怠惰,例如強推修憲訴訟法癱瘓憲法法庭、財劃法造成財政分配不均、選罷法提高罷免門檻、大幅刪減2025年預算案、以及助理費除罪化等。文中呼籲以人權為立場檢視這些行為,並鼓勵大眾關注相關議題及監督立法院。
2025/04/28
2024年臺灣立法院的亂象,包含國民黨與民眾黨的爭議法案、程序正義的缺失、以及部分立委的職務怠惰,例如強推修憲訴訟法癱瘓憲法法庭、財劃法造成財政分配不均、選罷法提高罷免門檻、大幅刪減2025年預算案、以及助理費除罪化等。文中呼籲以人權為立場檢視這些行為,並鼓勵大眾關注相關議題及監督立法院。
2025/04/28
憲法法庭被停擺之悲劇與後果 近來,法務部修改死刑執行規則,雖言是依照憲判8之內容修改,但民團質疑內容實質架空憲判8的意旨,法律的空隙與模糊使得執行死刑要救濟時變得有時間誤差,造成當被提起如釋憲或檢察總長審理時法務部仍然可以在這段時間執行死刑,當被執行後結果又是釋憲暫停處分裁定之類時,已經為時已晚。
2025/04/28
憲法法庭被停擺之悲劇與後果 近來,法務部修改死刑執行規則,雖言是依照憲判8之內容修改,但民團質疑內容實質架空憲判8的意旨,法律的空隙與模糊使得執行死刑要救濟時變得有時間誤差,造成當被提起如釋憲或檢察總長審理時法務部仍然可以在這段時間執行死刑,當被執行後結果又是釋憲暫停處分裁定之類時,已經為時已晚。
2025/04/28
雜感:撕裂的感受 近來閱讀胡平的《愛著恨著的土地》,心中湧現強烈的震撼與折磨。 這本書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回溯,更是一場對整個民族苦難的剖白與控訴。 而同時翻閱胡適的文章,彷彿穿越到另一個尚有一絲希望的時代,看到一位知識分子,用溫和卻堅定的文字,試圖喚醒沉睡中的中國。 這兩種文字交織在心
2025/04/28
雜感:撕裂的感受 近來閱讀胡平的《愛著恨著的土地》,心中湧現強烈的震撼與折磨。 這本書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回溯,更是一場對整個民族苦難的剖白與控訴。 而同時翻閱胡適的文章,彷彿穿越到另一個尚有一絲希望的時代,看到一位知識分子,用溫和卻堅定的文字,試圖喚醒沉睡中的中國。 這兩種文字交織在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在臺灣的新聞上較少見到國際事件的報導, 因此,多數人只能瞭解臺灣本土發生的事件, 然而,世界不是只有臺灣, 即使遠在千里以外的事情, 也可能對你我產生影響。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 其實有點驚訝, 這得花不少人力、物力及時間, 去整理搜羅這些議題和事件。 一方面,也很慚愧的
Thumbnail
🌍在臺灣的新聞上較少見到國際事件的報導, 因此,多數人只能瞭解臺灣本土發生的事件, 然而,世界不是只有臺灣, 即使遠在千里以外的事情, 也可能對你我產生影響。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 其實有點驚訝, 這得花不少人力、物力及時間, 去整理搜羅這些議題和事件。 一方面,也很慚愧的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Thumbnail
活在世界戰爭和區域衝突熱點,民主世界的你我,也需要了解一下共產極權在幹嘛
Thumbnail
活在世界戰爭和區域衝突熱點,民主世界的你我,也需要了解一下共產極權在幹嘛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