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離別,不是道別的那一刻,而是回到家,再也看不到那個坐在老舊的木頭沙發上看著最愛歌仔戲的身影。」在我理解到這句話的深意前,我其實不明白,為什麽每天都在一起的人,還需要特別的陪伴。我也不懂「生離死別」究竟會給我帶來多大的衝擊,直到十八歲的我親眼看到奶奶從搶救到離世的過程,那時候我才明白,接納逝者已去的事實,說來是多麼的簡單,但接受卻是多麽艱難的事。
小時候的我,常常被奶奶無微不至的關照著,舉凡不用擔心幾點起床,因為會有奶奶叫醒我;不用擔心頭髮怎麼綁,她會用那雙萬能的巧手,把我的頭髮梳的可愛又討人歡喜;不用擔心吃什麼或吃多少,因為奶奶會用幾近溺愛我的心把我想吃的東西搬到我面前,還會幫我”消化”掉我賴皮不吃或沒吃完的東西。長大後的我,覺得奶奶有時很固執、很囉嗦,她不論颳風下雨,從沒停下忙碌的身影。她總是閒不下來,讓我覺得她很愛管閒事,常希望她安靜一點、少說兩句、少管我們一些。甚至偶而會希望耳根子清靜一下,逃離她的視線不會被”關切”到,即便內心深處我深知,她會這樣都是因為我們是她的心肝寶貝。
所以我升上五專時,迫不及待渴望著自由,渴望著搬進宿舍住;然而,就在我準備搬進宿舍的那天,我第一次覺得離開奶奶真的不是如我原先想像中的美好。我坐在車上,那當下的我,起初只是掛心著快來不及了,但當我從車窗裡聽見身後傳來:「等等我,還有東西要給我的千溦啦!」,我轉過身,撇見奶奶略顯駝背的身影,她焦急地拿著一袋袋塞滿滿的水果和生活用品,邊略顯踉蹌的疾走,邊喊著還有東西要給我,就算被其他家人勸阻,還是執意把能給的都硬塞進車裡。車子緩緩開動時,奶奶依舊沒停下腳步,邊揮手邊蹣跚地走在後面想多送我幾步路,那雙滿是皺紋的手不停地揮動,那個身影,是我第一次看到把「不捨」寫在臉上的奶奶。我的眼淚當下就忍不住落了下來,貼著車窗,我在心裡對她說出第一聲:「阿嬤,對不起。」
十八歲的我叛逆、迷惘,從醫技系休學,開始工作、逃避回家。家人都覺得我很難溝通,但只要我回家,奶奶還是一如往常的用她的方式愛我---餵飽我的胃,全家人那天的伙食就一定會是我最喜歡的素肉燥冬粉湯。然而,拿忙碌不想回家當藉口的我,總覺得以後我有得是時間回去看奶奶、逗奶奶歡心;可是,我卻在某天打工時接到家裡的消息,得知奶奶住院了,因為奶奶太常捨不得把藥丟掉,又亂給自己藥吃,所以她常因為腎臟問題進出醫院。我當時雖然有些驚訝與擔心,但總覺得在醫院裡,應該腎臟問題就會被治癒,所以我還很開朗的在電話裡安慰她:「一切都會好的。」雖然奶奶出院了,但腎臟的問題卻每下愈況,這時偏偏爺爺也病倒了。腎臟衰竭的奶奶依舊在我回家時心疼著我,希望讓我好好休息,所以她總是不告訴我她自己的病痛,也輕描淡寫爺爺的照顧負擔,不分晝夜她總是自己照顧著爺爺。有一天我在樓上休息時,聽見樓下一陣吵鬧,原來是爺爺堅持要洗澡,奶奶竟用塑膠椅吃力的推著他去浴室。衝下樓看見奶奶艱辛推著爺爺背影的我,當下除了愧疚,什麼也說不出來,即使奶奶也病重,她還是捨不得麻煩我。回到家看見奶奶溫暖身影就徹底放鬆的我,對於當下自己的不夠體貼和觀察不夠細微,有著深深的愧疚,那是我要說給奶奶的第二聲:「阿嬤,對不起。」
幾個月後的深夜,平常沒事不會用手機撥號的奶奶,卻在這天的深夜裡按著手機的按鍵….隔著一堵牆聽見這不尋常手機撥號按鍵被按響的聲音:「0922…」,然後就是一陣寂靜….我警覺不對勁衝下樓時,看見她蒼白的臉色、暗紫的嘴唇、呼吸急促的痛苦表情,我急著喊爸爸送她去醫院,看我很擔憂的奶奶還邊示意我自己沒事,邊說要自己拄拐杖上車,即便非常的不舒服,奶奶還是惦掛的我,不想讓我憂心。我在心裡默默的安慰著自己:「阿嬤可以拄枴杖走路上車,她會沒事的。」可是我錯了。因為爸爸開車到半途就發現後座的奶奶昏迷失去意識了,我們住的地方離醫院遠,於是爸爸趕緊開到附近的警局求助,然而傳回來的消息仍讓我扼腕不已,警察局打來說奶奶在警局外面的紅磚道上緊急搶救仍無意識。當我趕到時,看見她躺在冰冷的地磚上,醫護人員正在CPR,我超想大聲跟奶奶說:「我愛您,請您堅持,請您為心愛的孫女繼續努力,我們都在身邊為您集氣加油」,但我雙唇卻像被黏緊一般,完全發不出一絲一毫的聲音,只站在原地不停的發抖。學醫技的我明知道人在心跳停止後,最晚消失的是聽覺,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那是我要對奶奶說的第三聲:「阿嬤,對不起。」
如果可以回到十五歲讀五專那年,我一定會停下車轉身回去抱抱您跟您撒嬌;如果可以回到我離家的那三年,我一定會更常回家陪伴您,把您的藥分類標示好,不讓您在不清楚是否過期或不知該如何正確服用藥的情況下自己亂服藥,讓您感受被人疼的滋味;如果可以回到十八歲再重新來一次,我一定會在您需要幫忙時,毫不猶豫放下手邊在做的事去跟您一起照顧爺爺,幫您分擔辛勞,讓您覺得孫女長大後的貼心;如果可以回到您要被送去急救的前一刻,我多想一起上車陪著您到最後,好好抱著您,讓逐漸失溫的您知道孫女有多麼愛您。
我曾經承諾過阿嬤,等我有能力,我要帶阿嬤去他最想去的日本,就算推著輪椅我也會帶阿嬤走遍。可如今,這承諾再也無法實現了,而我再也找不回那個連我被蚊子叮一下都會心疼的阿嬤了。她用盡一生的溫柔,在我身邊築起家的港灣;而我卻直到她離開,才學會什麼是無條件的愛。曾經因為失去摯愛的奶奶讓我陷入憂鬱,但我知道奶奶會希望我堅強,希望我重回開朗,所以我很努力在恢復健康。如今已經二十二歲的我,終於重新回到華醫就學,我會帶著奶奶的期望---看我披上副學士服風光的走在畢業的紅毯---繼續完成未完成的夢,只是這次我把專業轉到了幼保系,仔細想想,阿嬤可能更希望我可以當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吧!
奶奶走後我就生病了,一直沒能好好跟奶奶告別,雖然現在跟奶奶道別已事隔多年,但我還是想跟奶奶致上道歉:「阿嬤,對不起,謝謝您對我和這個家的付出,您真的辛苦了好久好久,我總仗著您的疼愛跟您說我想吃什麼、想您幫我做什麼、買什麼,但卻總覺得我有好多好多的時間可以等以後我賺很多錢時再帶您去享福;真的很抱歉,我沒早點讓您感受到更多孫女對您的愛和貼心。現在我長大懂事了,我懂得珍惜家人之間的愛和相處時光,您可以好好休息了。」我還想感謝奶奶教會我的事,想跟您說:「謝謝您,阿嬤。如果沒有您,我可能永遠無法分辨什麼是愛與幸福。是您教會了我,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一次次不求回報的付出。直到您離開,我才明白,有些人一旦離去,就再也無法觸碰,只能在記憶深處擁抱那份遺憾。」
這一份投稿原本是投給學校,因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投稿失敗,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