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微光灑落在林間石階上,蟲鳴鳥叫與遠方水聲交錯回響,這不是普通的散步小徑,而是木柵動物園即將啟用的「呵護路徑」一條能療癒身心、連結感受與科技的體驗通道。
在智慧導覽系統的啟動後,動物園團隊迎來第二波任務─設計一套能真正改善「訪客體驗」的互動路徑。這不只關乎設計界面、安裝設備,更重要的是: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他們的感受與需求。
此時,溫柔又細心的無尾熊──貝拉站了出來。她的性格溫暖,不喜衝突,卻對細節極為敏感,尤其在「照顧他人」這件事上有極強的使命感。園長威帥交付這段任務給了無尾熊貝拉。「讓每位走上這條路的訪客,不只是被導覽,而是被陪伴。貝拉,我希望這條路徑能照顧到每一位訪客的身心靈,像家一樣溫暖、安全。」
貝拉點了點頭,捧著茶樹葉走進森林中。這位ISFJ人格的守護者型角色,不像狐狸琳達那樣愛出鋒頭,也不似長頸鹿卡洛那般條理縝密,總是默默觀察、默默記錄、默默行動。她知道,她不擅長在會議中搶話,但她擅長感受他人未說出口的需要。對她來說,真正的設計,不來自創意激盪,而來自默默理解「人在現場會有什麼感受與需求」。
------------------------------------------------------------------------------------------------------
🍃 森林中的共鳴:訪客在路上「被理解」
貝拉開始以「漫步者」的視角走遍整個動物園的步道,尤其是那段蜿蜒而微陡、有石階與轉彎的森林步道。她想像一位年長遊客氣喘吁吁地走到一半、想休息卻找不到座椅;想像一位焦慮媽媽邊追孩子邊擔心他是否走丟,思索:「這裡會不會讓人感到累?會不會需要一處安心停留?」。
這些話語,化為她設計「使用者旅程圖(Customer Journey Map)」的第一筆資料。
她在路徑中設下「靜心小站」──搭配AI互動燈光與微音感應器,當人們靠近時,會播放溫柔的樹葉聲、溪水聲、甚至讓動物們「說幾句溫暖的話」。
------------------------------------------------------------------------------------------------------
🧠 專業小知識: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圖」?為何它如此重要?
使用者旅程圖(Customer Journey Map) 是產品設計與體驗設計中一項重要工具,幫助你「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在整段體驗中的心理變化、行動路徑與接觸點,進而設計出真正貼近人心的服務或產品。
旅程圖的幾個核心要素:
- 階段:從使用者開始接觸產品到離開為止的整體歷程,例如:走入、探索、共鳴、回應
- 使用者行為:在每個階段中,使用者具體在做什麼?走、看、感受、按了什麼按鈕?
- 情緒變化:是焦慮還是期待?是否感到困惑?每個情緒起伏代表設計的機會點
- 接觸點(Touchpoints):使用者接觸產品的每一個點(例如一段路、手機提示、燈光效果、語音互動等)
- 痛點與機會:使用者在哪裡卡住了?是否有值得提升的服務細節?
- 科技支援:可以結合哪些數位工具或裝置讓整體體驗更順暢與療癒?
階段範例:
- 走入:踏進呵護路徑的起點,迎接第一段AI語音森林導覽
- 探索:經過不同動物區域,體驗主題式互動(如放慢呼吸、調整步伐、伸展教學)
- 共鳴:在動物的行為中看見自己(長頸鹿的專注、水獺的快樂、象的平穩),透過鏡面投影與故事解說觸發情緒連結
- 回應:在結尾小木屋中,留下今日的情緒紀錄或一句感謝給園區或家人,AI將記錄旅程軌跡,於未來推薦相應體驗
🔍 當你完成一張使用者旅程圖,你就能看清楚:
- 設計是否真的貼近使用者的自然行為?
- 是否有讓人「卡關」的斷點需要優化?
- 有哪些情緒節點可以強化記憶點或療癒感受?
這是設計從「自己想做什麼」轉向「使用者真正需要什麼」的關鍵一步。
----------------------------------------------------------------------------------------------
🍃 呵護不是設計,是陪伴
貝拉結合她對訪客的觀察與感知,在呵護路徑中設計了以下體驗:
- 靜心小站:靠近時,自動感應播放低頻鳥鳴與柔光,營造放鬆空間
- 能量回聲石:訪客可留下心情語音,AI以燈光顏色回應
- 慢行引導光徑:在上坡石階設置互動燈帶,腳步經過時緩緩亮起,鼓勵放慢節奏
- 動物心語標示牌:動物角色分享與生活節奏有關的心情小語,為訪客加油打氣
她不聲不響地將旅程設計得溫暖而細膩,讓每位訪客在不自覺中被理解、被照顧。
----------------------------------------------------------------------------------------------
🧩 合作進行式:靜靜改變世界
為了完成任務,貝拉主動邀請不同性格的動物協助:
- 找卡洛幫忙整理病患行為資料
- 請狐狸琳達一起設計旅程中的情緒互動機制
- 向白老虎INFJ請教「深層動機與心理曲線」的詮釋方式
她沒有喧嘩,卻逐步將碎片整合成一條完整路徑,圖面上每一個笑臉或擔憂的標註,背後都是她一筆筆細心描繪出來的理解。
ISFJ 的力量來自「溫柔的堅持」
無尾熊貝拉屬於ISFJ(內向、感覺、情感、判斷)人格,又被稱為「守護者型 / 照護者型」。
她們的特質包括:
- 對他人需求極為敏感,總是默默在背後照顧一切
- 擅長收集使用者回饋與細微的情緒變化
- 不喜張揚,但具備高度責任感與執行力、擅長溫柔影響
- 他們有耐心、願意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 能讓產品更有「人味」與「信任感」
- 他們的價值,不在聲量,而在行動
在產品開發團隊中,ISFJ 非常適合擔任:
- UX(使用者經驗)研究員
- 使用者旅程圖設計師
- 客戶成功顧問
- 導覽動線與空間體驗設計師
- 服務設計師(Service Designer)
- 情緒互動模組設計與教育訓練人員
她們可能不會主導整個產品策略,但她們的用心,能讓整個產品「有溫度」、「有細節」,真正貼近人心。
真誠的設計,不是讓人讚嘆「好厲害」,而是讓人低語「這裡……好像真的有我想要的溫柔」。
下次在你的專案裡,是否也該邀請一位ISFJ角色,一起為使用者畫出一條安心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