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朋友同事提起我喜歡鹿港龍山寺的清幽恬靜,他們均覺得不可思議︰廟宇香火鼎盛,熱熱鬧鬧才好呀!代表說靈驗呀,保佑呀!
台灣現存龍山寺總共三座,一座在台北艋舺,就是最有名的那座。一座在高雄鳳山,小小一間。另一座在鹿港。三座皆奉觀音菩薩,三座均是昔日港口苦力雲集。
每次給香港遊客導團或寫文章均會講一段廟宇、舊港口和夜巿緊密關係,簡而言之舊港口是經濟中心,商業活動發達,有錢人多。有錢人損錢建了廟,人們來廟宇拜拜,有了人流,人流多,形成集巿。現在或許不太看得出來,港島天后的天后廟臨海而建,香港仔街巿門口便一座小廟,黃埔應當也是。

至於鹿港的龍山寺,相較天后宮,處於較為內陸的地段。離老街亦遠。興許如是,保留了一方清淨。亦因為清淨,老師講課較容易,報告寫得比較長。
我是在大學那年學會了廟宇基本結構,知道入門處的藻井有回音功效,籌神戲曲多半在此演出。知道各古老廟宇的大樑均浸過鹹水,聽說由福建山上砍伐巨木,沿河川出海,拖過台灣海峽。
龍山寺門前雕工精細的龍柱由原塊石頭開採雕刻而成,因其珍貴,許多廟宇外加鐵柵欄保護。
我還記得當年就在這藻井底下,台灣藝術史加宋史加明史的老師一同講授,把廟宇每個角落仔細講了一遍。學問並沒有還給老師喔!根本沒有取貨。我作為一位優秀的客人,付過學費,卻沒有把買來的知識帶走。
清晨的龍山寺清幽怡人,幾位俗家志工,提着自家的掃帚自發清掃。昨日群聚寺門嬉戲耍樂的孩童,尚在睡夢之中。遊人未見,晨鳥也無。一位衣飾如僧人的老者經過,微笑點頭,我亦微笑答禮。他步伐輕盈,毫不急速,卻一點頭之間已消失廊道盡頭。
偶遇媽祖遶境
一夜難眠,鳳眼糕吃一整盒,不好消化。五點多睡不著,拖拉着疲乏卻無睡意的身體離開榻榻米,洗洗刷刷想要拍清晨的龍山寺。推開牆戶︰大陰天。
既然住到龍山寺旁邊民宿,登樓俯拍自是必然。高興登樓,失落而返。失落而已啦,沒有失望。依這個狀況,下回得考個航拍機牌,空拍。空拍不成,陽光又缺,進門看看,才下樓,便遇到媽祖遶境。大甲媽。

大甲媽大概剛起床,途人不多,我跟了約半小時,一小段。沿途鞭炮聲不絕,主力挑夫輪流接力抽煙,客貨車載高挑舞孃載歌載舞,專人攝影一前一後。到廟前,客廟的香客隊前來相迎,進退儀軌皆有規範。
真是巧合,緣份。從沒想過遇上媽祖遶境而且是當日最早一站,況且我也沒想過參加。台灣是一片媽祖保祐的土地吧,看着儀仗隊伍巡遊,便聯想到古裝劇天庭歡樂的舞蹈和大陣仗。距離那個時代有點遠了,這些年古裝劇不再流行,也許人們對天庭的美好想像都來自於這些老文化。如今,還傳承著中國古老文化、傳統廟會集慶,大抵只有台灣了。
也大抵只有台灣興旺的民間信仰,能一口氣拉滿一神教門徒的仇恨值。
夜,輕騎遊鹿港
在台灣騎上機車突然會變得很有自信,馬路廣闊而車輛疏落。騎在雙線車道,前後方均無來車、無雞、無鴨、無狗,一個閃神,撞了,就更自信。
每次從鹿港回來,與許是演算法關係,總會推薦各類隱藏景點、民間故事、國寶級工藝高手。民間故事、工藝高手,我這種輕淺飄過的遊客,別妄想觸碰得到。
隱藏景點倒是簡單,交通而已,錢而已嘛!今回有租車,難不到我。騎半小時車到達許多內行程均特意繞道的玻璃媽祖廟,傳說中湖光與先進玻璃工藝在夕陽下倒映出仿如人間仙境的幻彩詠媽祖。
蹺一圈,拍一卷,好吧,你可以繼續隱世了。
傳統很多東西不好,傳統建築卻是好的。走在舊建築、舊廟宇,讓人住在裡面,現代建築是把人養在裡面。
既然這邊逛完了,跟着導航回到鹿港老街,在河畔泊好車,回老街覓食,七點而已,過半店鋪已打烊。好吧,既是如此,急不來,在天后宮跟媽祖娘娘報個平安,再計劃行程。

台式小吃不外乎炸物以及他們很喜歡以廣東人標準卻是做壞了的糕點。選一家想念兩年有餘的日式丼飯填飽肚皮,回民宿,躺在榻榻米上,看一部動畫,安詳入眠。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