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wins Mommy
當寶寶 0~4 個月,器官還沒完全發育,醫生很難立即判斷是否有先天疾病。
我們的雙胞胎早產,兒子出生後立刻進了加護病房。除了壞死性腸炎,他還一直流鼻水,狀況反覆。區域醫院醫生不敢大意,建議轉診醫學中心。我永遠忘不了先生紅著眼眶說的那句話:
「我第一次抱兒子,是在把他抱上救護車,送去醫學中心的那一刻。」不是在溫暖的月子中心,也不是在家裡的嬰兒床旁,而是在匆忙的急救轉診中。
那一幕,成了我們最深刻、也最心碎的回憶。
✅ 初步檢查結果:讓人鬆一口氣
到了醫學中心後,經過一連串檢查,結果只是一般感冒,讓我們總算鬆了一口氣。
既然都到了醫學中心,我們也順便安排了全身超音波檢查。報告顯示雖然情況穩定,但醫生提醒我們要定期追蹤觀察。
📍 回到區域醫院,進行後續健檢
因為地理方便,我們後來選擇回家附近的區域醫院,為雙寶打預防針與進行新生兒健檢。
直到孩子四個月大,在一次健兒門診時,醫師突然發現:
👉 兒子的心雜音異常嚴重!
他立刻轉介我們到兒童心臟科做更深入檢查。
🩺【異常心雜音】關鍵健兒門診讓我們揪出肺動脈狹窄
心臟科的檢查結果,確定是 肺動脈狹窄。由於孩子年紀太小,醫師建議先採藥物控制。若無改善,再評估是否進行手術。
從那之後,兒子開始每天服藥,展開漫長的治療旅程。如今他已三歲多,這段時間已經接受 兩次肺動脈撐開導管手術。
但手術效果有限,過程也不太順利。醫師目前建議,等到國小之後,再評估是否進行外科手術。
🍼 給新手爸媽的重要提醒
這邊真的想特別提醒每一位正在照顧新生兒的爸媽:
👉 不要以為剛出生做過檢查就沒事了!
每一次的預防針健兒門診評估都非常重要。醫師每一次的細心聽診、觸診,都有可能是早期發現問題的關鍵。
尤其是寶寶還小的時候,建議可以優先選擇醫院健兒門診,醫師通常會看得比較仔細,評估也更全面。
💡 幸運的我們,遇到了細心的醫師
我們真的很幸運,遇到細心的兒科醫師,願意在例行檢查中多花時間觀察。
也因為早期發現,我們才能及時介入治療,並為孩子未來可能面臨的發展挑戰,做好心理準備。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
爸媽的直覺+醫師的用心+健兒門診安排,缺一不可!
📣 你也有類似的育兒驚險經歷嗎?
歡迎留言或追蹤我的方格子,我會分享更多親身經歷,一起陪伴彼此走過育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