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肥胖基因嗎?
可能是有的,但我父母其實都不是特別胖,甚至我到10歲以前都還是高瘦的身材。
那是什麼讓我變成了矮胖體型的呢?
我把這個原因歸咎在自己身上。
在我年紀尚幼時,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吃飯要配飲料。
而且我通常不喝水,我覺得水很難喝,所以大多數的時候我都是喝果汁、汽水和牛奶,我家媽媽也會買外面的果汁粉回來泡,家裡的冰箱永遠都會有一壺冰涼的果汁,就算不想喝果汁,汽水和牛奶也是冰箱裡的常備物。
這在我小時候似乎影響不大,畢竟除了不健康的飲用習慣,我媽媽還是一個很厲害的媽媽,她總是會變著花樣煮出各式各樣營養美味的餐點來給我們吃,更不用說小時候看電視是受限的,也沒有其他的電動玩具可以玩,所以除了在家做功課或玩玩具之外,更多的時候是在社區的大院子裡面野。
騎腳踏車、踢足球、玩盪鞦韆或是跟鄰居小孩在院子裡跑來跑去,戶外活動的機會和次數遠比待在家裡來的高,加上還在成長期,一點都看不出有變胖的跡象。
而因為當時肉眼看不見變化,也就沒有去在意飲食習慣,也造就了我喜歡吃的食物通常都是偏高脂或是高澱粉,也非常喜歡吃加工食品。
一直到小學五年級,家裡發生變故,我成了鑰匙兒童,十歲的我每天都吃焢肉便當,除了三餐在外,母親忙於工作,也不再管我看電視的時間,在飲食狀況不變的狀況下,活動量銳減,我在小六的時候就過胖了。
更不用說後來電腦和網路遊戲興起,我也錯過了我最佳的長高階段,最終形成了矮胖身材。
身高不可逆,但減肥還是能減的,然而我一直很佛系的在減,大學因為活動量又拉高,加上很窮的緣故,那時候應該是我最瘦的時候,但還是有個肚子在那裡。
一直很佛系在減的原因,最主要是在身體檢查的時候,身體沒什麼大問題,而且我也接受我是個「胖子」的事實,即便可能不是真的像人家說的那種「快樂的胖子」,但也沒有排斥自己是個胖子的現實。
出了社會之後,壓力襲來,沒時間運動,雖然沒有暴飲暴食,但體重依然是蹭蹭蹭的往上增加,交了女朋友之後,體重更是來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但這些都沒有觸發我想要重建身體的慾望,畢竟女朋友很愛我,工作雖然吃重,但薪水上也還過得去,於是我待在舒適圈裡,沒有任何想要改變的念頭。
那麼為什麼我這次會想要認真減肥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次跟女朋友旅遊的時候,我在說我的身體比例其實很好,然後我們兩個人站在鏡子前比劃了一番,她在認同我的同時說了一句:「你又沒有讓我看過你瘦下來的樣子。」
⋯⋯
⋯⋯好吧,對的,她第一次跟我見面的時候,疫情才剛過去,得益於在家工作的加成,那陣子每天運動加上自己煮飯,雖然還不像大學的時候那麼瘦,但是出社會後最好的狀態了。
隨著交往時間拉長,我也中了有穩定的感情之後,體重直線上升的詛咒了。
痛定思痛,我在今年四月的時候決定開始減肥。
老實說,執行的並不是特別順利。
首先是長年來,我時而只吃兩餐,有時候甚至只吃一餐,加上出社會之後我已經很少運動了,於是我的基礎代謝變得很差。
再來就是我研究了不少的飲食方式,最後選擇了看起來最健康的彈性飲食法,但每天吃到基礎代謝要求的熱量,就只能維持住體重,而吃太少的話又會掉肌肉。
在體脂率相對高的情況之下,我原本預計是能夠同時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然而在飲食調整上,一直找不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加上外食的緣故,實在是很難控制自己攝入的營養素,然而要一個每天工作到七、八點才下班,到家就九點、十點的上班族自己備餐,也有點不切實際,最多備個五餐,其他也都還是得靠外食。
就這樣,到現在我已經減了兩個月了,也才掉了兩公斤。
好的部份是,我減的是體脂,肌肉量沒什麼下降。
壞的部份是,體重的部分一直卡關。
六月即將到來,接下來我可能會拉高運動量,可能會多做一些力量訓練,看看能不能把基礎代謝提升上來,然後改變方向試著以增肌為目標,也盡可能不要偷懶的在假日期間多備點餐,用這種方式來重建我的身體吧。
那麼,先寫到這裡,之後再來監控跟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