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自己捕風捉影 聽信謠言 然後就開始認定說某東西是愚蠢的人才會信 沒有身體力行去查證 只是想要藉這個東西來抬高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未查證即批評:當廉價優越感取代了真正的思考》

你是否看過這樣的場景:

  • 有人說「占星學是給傻子信的」──但他連黃道十二星座與天文星座的差異都講不出來。
  • 有人說「靈性成長都是在騙錢」──卻沒參加過任何身心靈課程,也從未與學員深談經驗。
  • 有人說「中醫沒科學根據」──但連經絡系統的歷史與實證研究都沒接觸過。

這些人往往沒有真正親身經歷或深入研究,卻急於否定一切,只為了證明「自己比相信那套系統的人更聰明」。

這不是思考,而是一種廉價的優越感


💡這種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1. 快速分類以減輕焦慮

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會本能地想快速區分對與錯、好與壞,來節省思考能量。於是,我們會依賴「別人怎麼說」而不是「我有沒有理解」,來形成觀點。

範例

  • 某位年輕人聽網紅說「傳統療法都是迷信」,就跟著轉發嘲諷圖文,卻沒查過該療法實際案例。
  • 有人看到一段政治人物演講斷章取義的片段,就直接說「他一定是邪惡的政客」,完全沒看過該人物完整主張。

2. 靠抨擊來塑造人設

許多人在網路上靠「酸」、「貶低他人」來建立自己有深度、有批判力的形象。這在社群媒體中是一種快速累積關注與認同的方法。

範例

  • 某YouTuber沒接觸過靈性圈,卻製作影片抨擊靈性教練,靠嘲笑引發留言戰,影片因此爆紅。
  • 某部落客靠連續攻擊「某種非主流職業」獲得大量轉發,卻根本沒訪談過任何從業者。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無知,卻帶著怒氣的自信」。


📉這樣的思維方式,會帶來什麼後果?

  1. 扼殺多元與創新
    當社會中充斥著「沒理解就先否定」的風氣,會讓真正有想法的人不敢嘗試、不敢分享。
  2. 錯過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習慣否定自己沒碰過的事物,那麼他也將封閉了接觸新知與他人經驗的機會。
  3. 把無知包裝成正義
    這類人最危險的特徵是:「他以為自己是在保護真理,其實只是在鞏固自己的恐懼與狹隘。」

✅ 真正有智慧的態度是什麼?

  • 不是立場先行,而是證據導向。
  • 不是聽風就是雨,而是實際查證。
  • 不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是能承認自己還有不懂的地方。

一個人不懂某件事,是正常的;但不願去懂,只會嘲笑別人,才是問題。


🌱 結語:別把抨擊當智慧,把懷疑當終點

我們當然可以質疑、挑戰任何體系,這是思想自由的基本權利。但如果我們連起碼的查證與理解都沒有,就急著下定論,那麼我們做的並不是「批判性思考」,而只是「情緒性反射」。

別忘了,許多在歷史上被嘲笑過的東西——中醫、占星、靈修、自由教育、性別平權、素食主義……到頭來都成了跨時代的潮流與研究領域。

你可以選擇相信,也可以選擇不信,但請不要讓自己的無知變成抹煞他人生命經驗的工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9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8
精準的抱怨:推動變革的隱形引擎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抱怨常常被視為負面情緒的宣洩,是「無能的表現」、是「找麻煩的人」的代名詞。但若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產業創新、制度改革、甚至文化的進步,往往起源於一個看似「不滿足」的聲音。 關鍵不在於「有沒有抱怨」,而在於——是否精準。 什麼是「精準的抱
2025/05/28
精準的抱怨:推動變革的隱形引擎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抱怨常常被視為負面情緒的宣洩,是「無能的表現」、是「找麻煩的人」的代名詞。但若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產業創新、制度改革、甚至文化的進步,往往起源於一個看似「不滿足」的聲音。 關鍵不在於「有沒有抱怨」,而在於——是否精準。 什麼是「精準的抱
2025/05/28
SOP是牢籠還是梯子?從一碗蝦麵說起的人生選擇 你聽過「三桶水洗碗法」嗎?這不是什麼創新科技,而是一位在新加坡擺攤30年的蝦麵小販,父親傳給兒子的洗碗SOP。 每天清晨四點,老闆就起來熬湯——蝦殼、豬骨、焦糖蒜頭是標配。到了早上七點半,還在唸書的兒子就得出現在小吃攤幫忙洗碗。 這位兒子的工作是
2025/05/28
SOP是牢籠還是梯子?從一碗蝦麵說起的人生選擇 你聽過「三桶水洗碗法」嗎?這不是什麼創新科技,而是一位在新加坡擺攤30年的蝦麵小販,父親傳給兒子的洗碗SOP。 每天清晨四點,老闆就起來熬湯——蝦殼、豬骨、焦糖蒜頭是標配。到了早上七點半,還在唸書的兒子就得出現在小吃攤幫忙洗碗。 這位兒子的工作是
2025/05/28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現代職場與人際智慧議題。 ✅ 簡單回應你的問題: **自己公司內部的事若找外人評理,在多數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構成「禍水東引」,導致信任瓦解、資訊外洩、甚至擴大衝突。**這不是說「絕對不能找外部協助」,而是必須非常謹慎地處理對象、方式與時機。 📌 為何這樣的行為容易成
2025/05/28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現代職場與人際智慧議題。 ✅ 簡單回應你的問題: **自己公司內部的事若找外人評理,在多數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構成「禍水東引」,導致信任瓦解、資訊外洩、甚至擴大衝突。**這不是說「絕對不能找外部協助」,而是必須非常謹慎地處理對象、方式與時機。 📌 為何這樣的行為容易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業力是,通常可以從對方準備失去什麼,推斷他曾經是哪款敗類。
Thumbnail
業力是,通常可以從對方準備失去什麼,推斷他曾經是哪款敗類。
Thumbnail
老智者說,被人罵了卻聽不懂,這樣子的人業障比較輕,因為福氣擋住惡的磁場,讓一個聰慧的人瞬間聽不懂人話。老智者又說,被人罵了,拐彎抹角不帶髒字的罵,平時反應慢半拍的人卻秒懂別人話中有話,那樣子的人業障重,障重福薄,好事沒半分,惡事起身迎。 有些事看不懂,有些話聽不懂,都是好事,現代人話說太多,認
Thumbnail
老智者說,被人罵了卻聽不懂,這樣子的人業障比較輕,因為福氣擋住惡的磁場,讓一個聰慧的人瞬間聽不懂人話。老智者又說,被人罵了,拐彎抹角不帶髒字的罵,平時反應慢半拍的人卻秒懂別人話中有話,那樣子的人業障重,障重福薄,好事沒半分,惡事起身迎。 有些事看不懂,有些話聽不懂,都是好事,現代人話說太多,認
Thumbnail
我們崇拜烈士和瘋子, 在道德的表達上搖搖欲墜,在 猜想和深刻的現實之間徘徊, 碰撞在兩個極端的邊緣。 我們所屈服的觀念只不過是謬論, 假裝了解它們的重力, 使雙方都陷入言語障礙, 忘記了我們人性的共同點。 我們樹立榜樣,相信我們能夠實現, 某種虛假的成就感, 只有少數人走過,更少人看到,
Thumbnail
我們崇拜烈士和瘋子, 在道德的表達上搖搖欲墜,在 猜想和深刻的現實之間徘徊, 碰撞在兩個極端的邊緣。 我們所屈服的觀念只不過是謬論, 假裝了解它們的重力, 使雙方都陷入言語障礙, 忘記了我們人性的共同點。 我們樹立榜樣,相信我們能夠實現, 某種虛假的成就感, 只有少數人走過,更少人看到,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投資上很多事,書上沒教,新聞不提,也沒有前例可循~都是一點點思考出來的,包括之前防疫概念股、貨櫃航運股、現在觀光股 智商,能考上台大應該合格,但咱寧可笨一點~我不願做人奸巧鑽縫,甘願「憨人」~感謝諸位聰明的人,陪咱甘願「憨人」 咱每天睡三四小時,是「真傻」,但諸位願意陪本蛙「裝傻」,盛情永記在心
Thumbnail
投資上很多事,書上沒教,新聞不提,也沒有前例可循~都是一點點思考出來的,包括之前防疫概念股、貨櫃航運股、現在觀光股 智商,能考上台大應該合格,但咱寧可笨一點~我不願做人奸巧鑽縫,甘願「憨人」~感謝諸位聰明的人,陪咱甘願「憨人」 咱每天睡三四小時,是「真傻」,但諸位願意陪本蛙「裝傻」,盛情永記在心
Thumbnail
本蛙只想當「財經作者」,絕對不當「財經網紅」,咱跟任何訂閱者、追蹤者,沒有任何私下的權利義務關係。 「情緒勒索」對本蛙完全無效~「訂閱關係」繼續或結束,那是你可以選擇的,但不要說那些私人故事,逼迫咱屈服與你,那是你人格不成熟。 關於惡意騷擾者,諸位自己告訴執行長感受吧……
Thumbnail
本蛙只想當「財經作者」,絕對不當「財經網紅」,咱跟任何訂閱者、追蹤者,沒有任何私下的權利義務關係。 「情緒勒索」對本蛙完全無效~「訂閱關係」繼續或結束,那是你可以選擇的,但不要說那些私人故事,逼迫咱屈服與你,那是你人格不成熟。 關於惡意騷擾者,諸位自己告訴執行長感受吧……
Thumbnail
一個人斤斤計較,是因為離不開「欲」,欲望過於強大,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掩蓋了純真本性,人就變得愚癡無明,輕易為了私利做出傷人害己的事。計較,就是一顆吸煩惱的磁鐵,越計較吸得越多,表面上好像沒吃到虧,實際上煩惱像垃圾堆積成山,日夜薰臭心靈的健康。 人生海海,無常在側,豁出生命計較一點點廚餘肉末實
Thumbnail
一個人斤斤計較,是因為離不開「欲」,欲望過於強大,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掩蓋了純真本性,人就變得愚癡無明,輕易為了私利做出傷人害己的事。計較,就是一顆吸煩惱的磁鐵,越計較吸得越多,表面上好像沒吃到虧,實際上煩惱像垃圾堆積成山,日夜薰臭心靈的健康。 人生海海,無常在側,豁出生命計較一點點廚餘肉末實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