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是牢籠還是梯子?從一碗蝦麵說起的人生選擇
你聽過「三桶水洗碗法」嗎?這不是什麼創新科技,而是一位在新加坡擺攤30年的蝦麵小販,父親傳給兒子的洗碗SOP。
每天清晨四點,老闆就起來熬湯——蝦殼、豬骨、焦糖蒜頭是標配。到了早上七點半,還在唸書的兒子就得出現在小吃攤幫忙洗碗。
這位兒子的工作是什麼?不是打麵,也不是點餐,而是被安排在廚房最邊角的一個水槽旁,執行一套已經操作幾十年的「三桶洗碗程序」:
- 第一桶放洗碗精,用來浸泡顧客用過的碗筷;
- 第二桶是清水,把泡完的碗沖去泡沫;
- 第三桶再沖一次乾淨水,接著擦乾,放回使用。
每洗 50 到 60 個碗,水會變濁,就要換。這樣一天下來,上百碗乾淨如新,客人絡繹不絕。這就是傳統SOP的威力:簡單、管用、不出錯。
但十幾歲的他心裡卻苦:
「為什麼我不能睡晚一點?為什麼我手上永遠都是蝦味?這三桶水的人生,難道就是我命中注定的道路?」
三種選擇:你會遵循、改革,還是離開?
我們常說「SOP」是組織的骨幹,但當它變成一成不變的流程,是否也會扼殺人的潛力與彈性?
面對長年累月的SOP,有三種選擇:
1. 遵循:讓傳統持續運轉
如果你看到的是這套流程背後的智慧與紀律,那麼繼承與發揚就是你能做的貢獻。SOP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有其運作的條件與歷史環境。
那碗蝦麵之所以好吃,不只是湯頭,更是因為整個工作系統井然有序,不混亂、不浪費、不出差錯。
適合誰? 喜歡穩定、重視流程、想將傳統手藝傳承下去的人。
2. 改革:當制度不再適合現代
但若你發現那套SOP太舊、太慢、太不符合法規,或根本不再能因應今日的需求,那麼創新就是你該做的事。
例如,你可能會提出:
- 引入小型洗碗機,減輕勞力;
- 建立衛生管理流程,配合當局稽查;
- 用科技做每日備料追蹤,提高效率。
這不是背叛,而是進化。
適合誰? 重視效率、善於分析、希望在傳統中尋找升級可能性的人。
3. 離開:勇敢承認這不是你的道路
但也有一種情況:你不想洗碗,不想賣蝦麵,不想留在這條路上。你不反對它存在,只是那不是你該走的方向。
於是你選擇離開,去學藝術、念設計、拍紀錄片、或開發自己品牌——也許你用這段經歷寫下一本書:《我的三桶水人生》。
適合誰? 渴望自由、想要另起爐灶、不願受制於既定框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