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原本為琉球國(有王室),長期為中國與日本藩屬,1879年歸屬日本,二戰後受美國統治,於1972年再度歸還日本統治。在這些影響之下,沖繩的美食不僅綜合了海鮮、山產,更融合了美式、日式與中式而產生獨特的沖繩食文化。這一次,讓魯魯跟大家說說沖繩的「傳統美食」該吃什麼、為何要吃,以及應該怎麼吃?
沖繩必吃美食
沖繩和台灣各方面頗為相似,地理上,都是四面環海、四季分明;歷史上,都歷經不同國家統治(美軍)或為藩屬(中國與日本),因此沖繩美食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四個品項:
各式海鮮:海葡萄(綠色魚子醬)、斑節蝦、海膽、夜光貝、石斑魚、鰹魚、鮪魚。當地特產:沖繩山苦瓜、阿古豬、石垣牛、泡盛古酒、紅芋、黑糖、海鹽、香檬。
沖繩傳統美食:沖繩麵、沖繩屋台村攤販、拉麵、天婦羅、金楚糕、Jimami花生豆腐、Sata Andagi沙翁。
和洋創意料理:午餐肉料理、塔可飯、豬肉蛋飯糰、蝦蝦飯、美式漢堡、牛排、幸福鬆餅、Blue Seal冰淇淋。
沖繩傳統美食該吃什麼、怎麼吃
1、沖繩麵
名為そば,但又不是蕎麥麵的沖繩麵
「沖繩麵」可以追溯到15世紀琉球王國時期,當時沖繩與中國等地長期貿易,並將食材和料理引進。西元1534年琉球人民向琉球王供奉「粉湯」,「粉湯」是當時的中國用語,指的是湯麵,而後逐漸加入在地元素,而成為現在的沖繩麵。
沖繩麵在日文中叫做「沖縄そば」,「そば」在日文中指的是蕎麥麵,但沖繩麵是以小麥粉而非蕎麥粉製成,並添加了草灰或鹼水,使麵條更加彈牙。沖繩麵不僅是沖繩平民美食的代表,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讓旅人和當地人愛不釋手。
沖繩麵是沖繩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家庭聚餐、節慶慶典還是朋友聚會,沖繩麵都是必不可少的菜餚。「沒吃過沖繩麵等於沒來過沖繩!」,就像台灣不能沒有滷肉飯一樣,雖然料理方式很簡單,但要做的好吃也不容易,用鰹魚、豬骨熬煮出清澈的湯汁,配上細扁麵條並灑上蔥花,再加上喜歡的豬肉部位(帶骨肉或三層肉),就是傳統的沖繩麵了。
推薦吃法:對於台灣人而言,沖繩麵和台灣湯麵很相似,有既視感,但吃起來其實蠻不錯的,湯頭醇厚、麵體扎實,是很有記憶點的美食,推薦「沖繩麵內加帶骨肉」會比三層肉好吃一點,口感上比較軟嫩一些。
2、國際通屋台村
似夜市風的嗨森屋台文化
「沖繩屋台文化」可以追溯到二戰後的經濟復甦時期,當時許多人為維持生活,開始經營這種移動式攤販,並提供在地料理,像是沖繩麵、燒烤海鮮、燒肉等等以維持生計,類似像台南的度小月的擔仔麵、黑白切攤販文化。
沖繩氣候溫暖,攤位多設在戶外,可以自在地聊天用餐,沖繩「國際通屋台村」逐漸發展為在地特色的飲食文化,屋台村以多樣的食物選擇聞名,從拉麵、炒麵、炒烏龍到肉串燒烤、炙燒海鮮、章魚燒、天婦羅應有盡有。
屋台通常容量有限,最多容納7到10名顧客,這種近距離緊密的用餐環境,促進了食客和攤主的互動,常常充滿了笑聲和交談聲,營造出一個放鬆而愉快的氛圍,因此屋台不僅是餐飲場所,更是在地社交平臺,旅人和在地人在這舉杯吆喝、分享故事。
過去的屋台多為簡陋,但隨著時代演變,屋台演變為集合匠人特色、獨家美食集散地。每個屋台都帶有老闆獨特的魅力與料理手法,能讓每位食客來訪都能不虛此行,找到自己的私心推。
推薦吃法:來沖繩屋台村,魯魯推薦用「續攤手法」,每一家坐下來點個2-3道料理與友人共享,吃完再換一家續吃,由於現場都會有音樂演出及街頭表演,因此過程中絕對不會無聊,而且每家的料理手法及獨門配方都不同,想要一家吃到飽,太浪費胃的空間了。
國際通屋台村官方網站(內有相關資訊)
3、沖繩拉麵
到日本玩就是要有拉麵吃啦我不管
沖繩島地區,原本拉麵並不盛行(沖繩麵才是主角),沖繩的拉麵文化是在西元2000年(很意外吧?)由拉麵連鎖店「一風堂」創始人,發起「沖繩拉麵」的開發企劃,自此沖繩拉麵蓬勃發展、方興未艾。
沖繩最靠近日本九州,所以拉麵口味以九州豚骨系居多,最著名的暖暮以及通堂拉麵,都是九州的拉麵範疇。由於沖繩是日本人及台灣人旅遊渡假的首選,拉麵的豐富度近來年逐漸提升,許多名家逐漸插旗沖繩,造成百家爭鳴的盛況。
沖繩拉麵推薦一覽:
- 暖暮拉麵:來自九州的暖暮,因曾擊敗一蘭,獲得九州拉麵評比第一,被列為沖繩必吃美食,仍是台灣人喜好第一名,沖繩有7間分店。比較特別的是烈火ラーメン暖暮(那覇開南店),主打3種辣味拉麵,青烈火是青唐辛子、赤烈火是赤唐辛子,麻烈火是四川花椒,各有特色,愛吃辣的朋友記得筆記起來。
- 通堂拉麵:以男人麵(豚骨、黑碗)與女人麵(機白湯、紅碗)為主打,沖繩有三間分店。
- 一蘭拉麵: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拉麵,口味穩定且很和台灣口味,目前只有一家,位於最熱鬧的國際通上。
- 博多一幸舎:也來自九州,目前有二家店,有名的「泡沫系拉麵」,是指在熬煮湯頭過程中,接觸到空氣的油脂和水份攪拌後產生乳化作用,湯頭形成有泡沫質的拉麵。
- 一風堂:雖是沖繩拉麵興起的功臣,後續在沖繩聲名不顯,目前只有一間店。
4、沖繩天婦羅
有別於日本天婦羅的在地美食
天婦羅的起源追溯到16世紀,據說由訪問日本的葡萄牙傳教士所帶來,當時稱為南蠻料理,是將魚類和蔬菜包裹在小麥粉製成的麵糊,然後油炸而成。
沖繩天婦羅,與一般典型的天婦羅有些許不同:
- 麵糊較厚:口感很軟,較有飽足感,不同店家口感不同,有的較脆、有的較有嚼勁。
- 麵糊加鹽:也因此不須另外沾醬,可直接享用天然的食材鮮味。
- 麵糊不同:麵糊中不使用發酵粉:而改為使用大量雞蛋,獨特之處在於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得粘稠,即使冷了也很美味,可以外帶後享用。
- 食材特別:除了常見海鮮和蔬菜外,沖繩天婦羅有許多特殊品項,例如山苦瓜、紅薯、海葡萄、鮮魚、海藻天婦羅等等驚喜。
推薦吃法:除了奧武島(貓島)的大城、中本2家沖繩最著名的天婦羅店外,靠近那霸市區的吳屋てんぷら屋、屋富祖天ぷら屋、桜囲天ぷら屋等也都很推薦,魯魯覺得沖繩天婦羅有別於一般天婦羅,來沖繩要品嘗看看,人生最難得就是體驗!
5、沖繩版花生豆腐(ジーマーミ豆腐)
叫做豆腐又不是豆腐的傳統點心
『花生豆腐』(JIMAMI TOFU)在琉球王國時期,JIMAMI在沖繩方言中指的就是地豆(落花生)。
落花生當時可是稀罕物,被用來海外來訪使節以及王朝貴族享用,後來才逐漸流傳到民間變成平民美食,據說就是在這時被商家研發出來變成花生豆腐。
雖然有著『豆腐』兩字,但它與我們平常吃的大豆製豆腐完全不同!
花生豆腐是用「花生」絞出的汁凝固而成的豆腐,並在製作時添加番薯粉,吃起來口感紮實有彈性,通常作為下酒菜或點心,沖繩當地會沾醬油、蜜汁、黑糖、黃豆粉等來吃。
推薦吃法,如下:
- 下酒菜:在沖繩的居酒屋,最常吃到的就是「鮮炸花生豆腐」,通常會淋上醬油享用,口感軟嫩鹹口,魯魯個人覺得不太搭酒。
- 點心:像吃布丁一樣,冷藏過的花生豆腐,加入黑糖與黃豆粉來品嚐,或加稀釋過的淡醬油與碎薑泥當作鹹點心享用,吃起來有點類似麻糬。
6、沖繩傳統甜點-金楚糕
百花爭鳴的伴手禮
金楚糕(ちんすこう),又名珍楚糕,為沖繩傳統食品,是自琉球王國流傳至今傳下的貴族傳統點心,金楚糕在當時是琉球王族、士族祝祭時所吃的糕點。金楚糕由來有兩說,一說由中國南方傳來、另一說為琉球本土創造說,以小麥粉混砂糖加豬油製成的蒸糕。
沖繩金楚糕,外型獨特、口感柔軟且鬆酥,類似餅乾跟蛋糕的綜合體,散發著椰子香氣,入口甘甜,是高人氣伴手禮點心。
推薦吃法:金楚糕較甜、口感柔軟,搭配一杯茶或是咖啡來平衡甜膩感,十分享受,慢慢品嘗,會為你的旅程更有記憶點。因應伴手禮需求,各式店家發展了許多口味,較著名的有35咖啡聯名的「咖啡金楚糕」、鹽屋的「雪鹽金楚糕」、御菓子御殿的「紅芋金楚糕」,新垣菓子店則是有「金楚糕冰淇淋」,蘿蔔青菜各有所好、任君挑選。
7、沖繩傳統甜點-沙翁(サーターアンダギー)
沖繩版甜甜圈(砂糖天婦羅)
「沙翁」源自中國油炸甜食,流行於港、粵、閩等地,候傳至琉球群島。琉球方言稱為「サーターアンダーギー」(Sata Andagi)。其中「サーター」是糖;「アンダーギー」是油炸,翻譯就是「用砂糖油炸的麵食」。
「沙翁」形狀僅有一顆拳頭大,表面酥脆、內裏鬆化,蛋香味濃,在沖繩被視為節日和祭典的聖品,又被稱為「沖繩甜甜圈」。
「沙翁」又稱為「砂糖天婦羅(砂糖てんぷら)」。沖繩沙翁則會用在地名產黑糖代替白糖,用白糖的稱為白沙翁,用黑糖的稱為黑沙翁。
推薦吃法:「沙翁」外酥內軟,的確與甜甜圈部分相似,差別在甜甜圈的麵粉感比較明顯,沙翁的糖口感比較明顯,魯魯建議搭配茶或咖啡,來份沖繩風下午茶十分愜意,建議一定要試試看,較有名店家:國際通上唐吉軻德對面-沙翁小吃-「南星」;第一牧志公設市場2樓的「步沙翁」。
ps:如果喜歡且方便的話,請幫我按個讚,隨手支持讓筆者有信心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