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山,位於桃園市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交界處,是一座台灣小百岳中的經典郊山。雖然海拔僅671公尺,卻以其峰頂酷似一頭臥牛的巨岩而聞名。這座山不僅地形多變、生態豐富,還擁有近360度的絕佳視野,站在山頂可俯瞰石門水庫、關西鳥嘴山、大漢溪河谷,以及遠方的雪山山脈,甚至天氣晴朗時還能遙望大霸尖山!無論你是熱衷登山的山友,或是想來一場輕鬆的戶外探險,石牛山步道都能滿足你的期待。
🛤️ 步道概況
石牛山步道是一條環狀郊山步道,總長約4公里,高度落差390公尺,海拔範圍從281公尺至671公尺。步道以石福宮登山口為起點,沿途經過產業道路、土石山徑、溪床、岩壁和水泥橋,地形多變且充滿挑戰。整體步行時間約2小時30分鐘,適合全年探訪,且無需申請入山或入園許可。
📍 基本資訊
- 所在縣市: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關西鎮
- 步道類型:郊山步道(環狀)
- 山系:加里山山脈
- 海拔高度:281~671公尺
- 基點:石牛山(671公尺,三等三角點,No. 6247)
- 最適季節:全年
- 附近步道:雙石縱走(石門山至石牛山)
🚗 交通方式
🅿️ 開車前往
石福宮登山口是攀登石牛山的主要入口,交通便利,適合自駕前往。以下是兩條主要路線:- 國道三號:從關西交流道下→沿118縣道行駛約36.5公里→左轉石牛坑產業道路約1.2公里→抵達石福宮登山口。
- 國道一號:從竹北交流道下→經光明六路→117縣道→118縣道約36.5公里→左轉石牛坑產業道路約1.2公里→抵達石福宮登山口。備註:登山口旁有私人停車場,停車費用為100元/次。
🚌 大眾運輸
若選擇大眾運輸,可搭乘新竹或國光客運至關西站,轉乘新竹客運5638路線至「李樹下」站下車,步行約1公里即可抵達石福宮登山口。
🥾 登山路線與特色
石牛山步道以石福宮登山口為起點,提供三條登頂路線:左線(較平緩)、中線(陡峭,途經溪流與岩洞)、右線(腰繞路線,路程較長)。建議體能較佳的山友可選擇右上左下或中上左下的環狀路線,體驗拉繩攀爬、穿越五重瀑區、鑽行石洞等挑戰。以下是推薦的環狀路線:
🗺️ 路線規劃
- 石福宮登山口 → 戴宅(0.9公里,15分鐘):從登山口出發,沿產業道路平緩前行,經過農田與果園,抵達戴宅。
- 戴宅 → 岩洞(0.6公里,35分鐘):進入土石山徑,地形逐漸陡峭,沿途可見溪流與岩壁,抵達特色岩洞。
- 岩洞 → 石牛山(0.7公里,45分鐘):挑戰拉繩陡坡與濕滑溪床,登上石牛山頂,飽覽360度壯麗景觀。
- 石牛山 → 蟾蜍石三叉路(0.1公里,5分鐘):下行至三叉路,途經形似蟾蜍的巨石。
- 蟾蜍石三叉路 → 錦山72號呂宅(1.1公里,40分鐘):沿山徑下行,穿越竹林與農舍。
- 呂宅 → 石福宮登山口(0.6公里,10分鐘):回到起點,完成環狀路線。
⚠️ 注意事項
由於溪床岩石常覆蓋青苔,建議穿著止滑防水鞋或雨鞋,並配備手套與長袖衣褲以保護安全。午後或雨季時,溪谷地形濕滑,初學者建議選擇路況較佳的左線,確保安全。
🌿 生態與地貌
🦋 動物生態
石牛山步道生態豐富,沿途可觀察到多種獨特物種,包括竹節蟲、紅紋沫蟬、黑翅細蟴、台灣波紋蛇目蝶、青帶鳳蝶、斯文豪氏赤蛙等。這些生物為步道增添了自然的魅力,適合喜歡生態觀察的旅人。
🌳 植物景觀
步道沿線植物種類繁多,除了常見的檳榔樹、香蕉樹、柑橘園和竹林外,還能欣賞柳杉、青楓、廣東油桐、紅果薹、野牡丹等植物,展現山林的盎然生機。
🏕️ 地形特色
石牛山位於石門水庫南側,與溪洲山遙相呼應。步道地形變化豐富,包含層層疊疊的五重瀑、巨岩、石洞和溪潭,挑戰性與觀賞性兼具,讓人流連忘返。
📜 歷史與文化
⛩️ 石福宮與步道歷史
石牛山步道的整備始於民國90年,由當地居民戴振金先生發起。他親手開鑿石壁踏腳處、綁設繩索,並集資興建石福宮土地廟,方便登山者使用。廟宇匾額保留客家傳統,將「宮」字置中,體現當地文化特色。
🏞️ 馬武督地名由來
「馬武督」源自泰雅族語,意為「人或物資匯集之地」。早期泰雅族人在此打獵,發現溪流漂流木豐富,適合建材與柴薪,於是建立部落。後來客家人稱此地為「錦山」,而泰雅族仍沿用「馬武督」之名。
🛣️ 羅馬公路
羅馬公路(桃118道)全長35.7公里,東起桃園羅浮,西至新竹馬武督,串聯台3線與北橫公路台7線。這條蜿蜒的山區公路以風景秀麗聞名,是桃竹地區的觀光與自行車挑戰路線。
🌄 為何造訪石牛山?
石牛山步道以其無敵的展望、多變的地形、豐富的生態和獨特的巨石景觀,成為小百岳中的經典之選。無論是挑戰陡峭山徑、探索溪谷瀑布,還是靜靜欣賞山林生態,這裡都能帶給你一場充滿驚喜的戶外之旅。準備好你的登山鞋,來石牛山一探這座原野樂園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