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3) 機器學習三部曲: 🔹 第一部:《機器學習 —— AI 智慧的啟航》
73/100 第八週:機器學習在產業中的應用
73. 金融詐欺偵測 💰 監測異常交易,降低金融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金融詐欺的真實產業背景
金融詐欺案例每年造成全球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尤其在以下場景特別常見:
• 信用卡盜刷
• 網路銀行帳戶被盜
• 申貸詐騙(偽造身份貸款)
• 投資詐騙與洗錢行為
🔔 痛點:
• 金融詐欺行為手法多變且隱密
• 正常交易數量龐大,異常交易比例極低(不平衡資料)
• 必須做到 「高召回、低誤判」,抓住詐騙但不能誤殺正常客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AI / 機器學習在金融詐欺中的核心價值
應用價值 說明
即時風險預警 交易發生當下就即時預測風險
偵測新型詐欺手法 過去沒有見過的詐騙也能偵測(異常偵測能力)
降低金融機構損失 減少被詐騙金額,保護客戶資金安全
自動學習與調整模型 隨詐騙手法變化,模型能持續優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金融詐欺偵測的技術流程與方法
流程 重點
1. 數據收集與特徵設計 客戶資料、歷史交易行為、設備資訊、地點、IP
2. 不平衡數據處理 使用過取樣(SMOTE)或 Class Weight 調整,避免模型偏向正常類別
3. 模型訓練 常見演算法:隨機森林、XGBoost、LightGBM、Isolation Forest
4. 即時風險計算 模型部署到交易系統,實時給出風險分數
5. 持續監控與模型更新 監測模型效能,持續蒐集新詐欺樣本優化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Python 典型範例 - XGBoost 做信用卡詐欺偵測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xgboost import XGB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roc_auc_score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 模擬生成資料:1000筆樣本,含特徵 V1~V28、Amount,目標為 Class(0: 正常,1: 詐欺)
np.random.seed(42)
n_samples = 1000
n_features = 28
# 特徵 V1 ~ V28 模擬
X_simulated = np.random.normal(0, 1, size=(n_samples, n_features))
# 模擬金額欄位(Amount)
amounts = np.random.exponential(scale=100, size=(n_samples, 1))
# 合併為特徵資料集
X = np.hstack((X_simulated, amounts))
columns = [f'V{i}' for i in range(1, 29)] + ['Amount']
X = pd.DataFrame(X, columns=columns)
# 模擬目標值(不平衡資料:只有約1%是詐欺)
y = np.random.choice([0, 1], size=n_samples, p=[0.98, 0.02]) # 非詐欺:詐欺 = 98:2
y = pd.Series(y, name='Class')
# 特徵標準化(可選)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pd.DataFrame(scaler.fit_transform(X), columns=X.columns)
# ✅ 分割資料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_scaled, y, stratify=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 訓練 XGBoost 模型(加權處理不平衡)
model = XGBClassifier(scale_pos_weight=50, use_label_encoder=False, eval_metric='logloss')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 ✅ 預測與評估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print("📋 分類報告:\n", 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
print("🎯 AUC 分數:", roc_auc_score(y_test, model.predict_proba(X_test)[:, 1]))
結果:
🎯 AUC 分數: 0.4002267573696145
這段程式碼展示了如何在沒有真實資料的情況下,模擬生成信用卡詐欺偵測模型的完整流程。首先,使用 numpy 隨機產生 1000 筆樣本,其中包含 28 個模擬特徵(V1~V28)與一個代表交易金額的 Amount 欄位;同時以 98:2 的比例生成不平衡的分類標籤,模擬大多數為正常交易、少數為詐欺交易的情境。接著透過 StandardScaler 對特徵標準化,並使用 train_test_split 切分訓練與測試資料,保留類別比例(stratify)。
模型使用 XGBoost,並透過 scale_pos_weight=50 來強化詐欺樣本在模型訓練中的影響力,以改善不平衡資料的學習效果。最後評估模型效能,輸出分類報告(精確率、召回率、F1 分數)與 AUC 分數,觀察模型對詐欺交易辨識的準確程度。整體流程模擬現實應用場景,是機器學習入門處理不平衡分類問題的良好範例。
由於詐欺樣本比例極低(僅佔 2%),導致模型偏向預測多數類別,實際準確度與應用價值有限。此範例僅供教學用途,實務上應使用真實且經過標註的資料集,並搭配資料平衡處理與模型調參,以提升對少數類(如詐欺行為)的辨識能力。
✅ 關鍵特點:詐欺偵測看AUC比Accuracy更重要,避免過度預測正常交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重要評估指標
指標 解釋與重點
Precision(精確率) 抓到的詐欺交易中,有多少是真的?(減少誤殺正常客戶)
Recall(召回率) 真正的詐欺交易中,有多少被抓到?(不能漏掉詐騙)
AUC-ROC 曲線 綜合判斷模型區分能力,最重要評分標準
F1-Score Precision 和 Recall 的平衡指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金融業實際應用案例
✅ VISA / Mastercard 風控系統:全球刷卡即時監控
✅ 銀行貸款風控:預測申貸者是否有詐騙或不良信用
✅ 虛擬貨幣交易所(Binance / OKX):偵測洗錢或異常交易行為
✅ 保險詐欺偵測:異常理賠金額與申請行為模式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詐欺偵測面臨的挑戰
• 資料嚴重不平衡(99.8%正常 vs 0.2%詐欺)
• 詐騙手法不斷進化
• 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GDPR / 金融法規)
• 解釋性要求高:AI 判斷為什麼詐欺,必須說得清楚(Explainable A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AI 技術未來強化方向
✅ 異常偵測(Anomaly Detection)技術融合:抓沒看過的新型詐欺
✅ 圖神經網路(GNN):分析關係圖,偵測洗錢與組織犯罪
✅ 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各銀行共享模型、不共享客戶資料
✅ 即時 AI 監控(Real-time AI):交易瞬間偵測並阻斷詐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總結金句
💰 金融詐欺偵測,是 AI 幫金融機構守住錢袋的第一道防線,抓準每一筆異常,保護用戶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